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展茗

作品数:68 被引量:675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玉米
  • 12篇栽培
  • 11篇稻田
  • 11篇土壤
  • 11篇共作
  • 10篇水稻
  • 8篇稻鸭共作
  • 8篇棉花
  • 8篇免耕
  • 7篇生态系统
  • 6篇灌溉
  • 6篇长江
  • 6篇长江中游
  • 6篇春玉
  • 6篇春玉米
  • 5篇微生物
  • 5篇温室效应
  • 5篇抗虫
  • 5篇抗虫棉
  • 4篇氮肥

机构

  • 6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水土保...
  • 1篇襄阳市农业科...

作者

  • 68篇展茗
  • 42篇曹凑贵
  • 30篇汪金平
  • 25篇李成芳
  • 18篇蔡明历
  • 13篇赵明
  • 12篇杨国正
  • 9篇葛均筑
  • 8篇袁伟玲
  • 8篇骆炳山
  • 7篇李淑娅
  • 7篇程建平
  • 6篇潘圣刚
  • 6篇徐莹
  • 4篇张秀如
  • 4篇李万九
  • 4篇江洋
  • 4篇刘永忠
  • 4篇张似松
  • 4篇黄见良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7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棉花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江西棉花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玉米产需矛盾及提升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对策被引量:24
2010年
根据湖北省玉米产需状况及玉米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探讨了湖北省玉米发展的技术对策,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协作。从种植体系革新入手,在平原及部分丘陵区适度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从栽培技术创新入手,加强玉米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定量化、规范化、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以利有效提高湖北省玉米的生产水平,增强自给能力,缓解产需矛盾。
展茗赵明刘永忠徐尚忠
关键词:玉米
玉米根系分泌碳、氮动态及与根系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为深入认识玉米根系分泌碳、氮规律及其与根系特征的关系,以玉米品种‘迪卡653’为材料,采用土培-水培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玉米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分泌物中碳、氮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碳、氮分泌比强度(EIroot-C、EIroot-N)在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与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比根体积呈显著正线性相关,而与根系C/N比呈显著负线性相关;玉米单株碳、氮分泌强度(EIplant-C、EIplant-N)在生育期内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累积分泌碳15.71 g/plant,累积分泌氮0.75 g/plant;EIplant-C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根冠比、叶面积之间均存在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而EIplant-N仅与根冠比之间有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依据玉米根系特征与根系分泌碳、氮的定量关系,可为估算大田种植下玉米根系分泌碳、氮量提供参考。
万一兵唐岚岚展茗尚春辉袁嘉仪秦明广
关键词:玉米根系特征
免耕施肥对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2008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鄂东南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施肥(NTC)和翻耕施肥(CTC)4种处理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CH4排放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季节性规律,而N2O排放的季节性规律不明显;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CH4和N2O的排放.与翻耕不施肥相比,免耕不施肥显著提高了CH4的排放量,并显著降低了N2O的排放量;与翻耕施肥相比,免耕施肥仅略降低了CH4的排放量和略提高了N2O的排放量.对稻田CH4和N2O两种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表明,与翻耕不施肥相比,免耕不施肥的综合温室效应提高了25.9%,与翻耕施肥相比,免耕施肥的综合温室效应降低了10.1%.因此,合理的肥料运筹和稻田免耕技术可降低两种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
代光照李成芳曹凑贵展茗通乐嘎梅少华翟中兵范端阳
关键词:免耕稻田CH4N2O温室效应
施氮量与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5
2014年
以宜单629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湖北武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其性能参数的调节效应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抽雄期和吐丝期提前8-12 d,延长籽粒灌浆期2-6 d,全生育期减少2-7 d;地膜覆盖促进种子萌发和玉米植株发育,种子出苗提前7-8 d,抽雄期和吐丝期提前6-11 d,生理成熟期提前3-6 d。增施氮肥和地膜覆盖优化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参数,增施氮肥使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提高81.18%-112.38%,平均净同化率(MNAR)提高19.20%-25.82%,穗粒数(GN)和千粒重(GW)增加72.61%-95.30%和13.09%-21.26%;同等施氮条件下,地膜覆盖提高MLAI (11.12%-17.12%)、MNAR (0.80%-10.66%)、HI (0.44%-6.50%)、GN (7.02%-16.07%)和GW (5.64%-7.93%);由于产量性能参数间的超补偿作用,增施氮肥和地膜覆盖使春玉米籽粒产量提高6.80%-24.66%和7.16%-22.19%。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ANUE)分别降低31.34%-51.20%和30.39%-42.12%;地膜覆盖促进春玉米的氮素吸收能力,显著提高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PFPN和ANUE分别提高18.30%-31.67%和25.83%-56.80%。统筹考虑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优化补偿增产机制和氮肥利用效率特征,可选用优化施氮量202.5 -270.0 kg hm-2和覆膜增温降渍,其产量可达8995-9220 kg hm-2。
葛均筑李淑娅钟新月袁国印徐莹田少阳曹凑贵翟中兵刘诗晴展茗赵明
关键词:春玉米氮肥用量地膜覆盖氮肥利用率
延迟收获对长江中游春玉米农艺性状及机收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刘志辉展茗梁如玉王燕刘永忠黄益勤杨仁能尚春辉
关键词:长江中游春玉米破碎率农艺性状
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3
2012年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什下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和240kg/hm^2N)和两种基追比例(即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40%:30%:30%(A)和30%:20%:50%(B)),共5个处理,依次记作N0、N150A、N150B、N240A、N240B。结果表明,在0—240kg/hm2范围内,提高氮肥水平,显著增加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数量以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成熟期高氮处理(240kg/hm2)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多,分别为110.25、65.91、32.69kg/hm2,而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下降,氮素损失率增加。在相同的氮肥水平下,采用基肥:蘖肥:秘粒肥比例为30%:20%:50%时,水稻吸收的肥料氮数量显著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戏留率提高,氮素损失率降低。适量施氮并增加穗粒肥的施氮比例,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0kg/hm2及丝肥:蘖肥:穗粒肥为30%:20%:50%的施氮处理是兼顾产量和环境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潘圣刚黄胜奇翟晶蔡明历曹凑贵展茗唐湘如
关键词:施氮量氮素吸收水稻
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动态被引量:33
2010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种养(RD)、间歇灌溉(RW)、常规淹水灌溉(CK)3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稻作模式下土壤DOC、MBC在水稻拔节-齐穗阶段含量最高;ROC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平稳,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MBC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最大;DOC受水稻生育期和稻作模式的影响均较大;而ROC主要受稻作模式的影响.与CK相比,RD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ROC及其有效率;而RW极显著降低了DOC及其有效率,明显提高了ROC及其有效率.3处理间MBC及微生物熵均没有显著差异.
展茗曹凑贵江洋汪金平乐丽鑫蔡明历
关键词:稻鸭共作间歇灌溉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籽粒脱水及机收质量差异分析
2021年
【目的】明确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机收质量、籽粒脱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江中游两熟制玉米机械化收获配套种植模式及农艺措施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在长江中游(湖北省荆门市)选用3个当地的主栽玉米品种[登海618(DH618)、迪卡653(DK653)和豫单9953(YD9953)],设春播和夏播2个播种季,于生理成熟期(T1)、生理成熟后7 d(T2)及生理成熟后14 d(T3)分期进行籽粒机械收获,比较分析春播与夏播玉米的产量、籽粒脱水动态、机收质量及其对延迟收获的响应差异,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机收籽粒破碎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及籽粒脱水与吐丝后活动积温(GDD_(≥10℃))的关系。【结果】春播与夏播玉米生长期间气象条件差异明显,春播玉米较夏播玉米生育期长、干物质积累多,3个品种的春播产量显著高于夏播产量(P<0.05,下同),平均提高64.6%。春播与夏播玉米的机收含杂率均低于3.00%,但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偏高,是影响机收质量的主要原因。春播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15.7%~35.5%)高于夏播玉米(14.6%~21.5%),且均随收获期延迟而明显下降。春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随籽粒含水量的增加而呈直线升高趋势(R^(2)=0.543,P=0.024),夏播玉米机收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则呈二次曲线关系(R^(2)=0.509,P=0.118)。春播玉米的籽粒体积(0.27~0.36 cm^(3)/粒)明显大于夏播玉米(0.19~0.32 cm^(3)/粒),玉米籽粒体积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存在显著的负二次曲线关系(R^(2)=0.452,P=0.009)。春播与夏播玉米的籽粒含水量与GDD_(≥10℃)呈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不同播种季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对GDD_(≥10℃)的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籽粒水分下降至相同水平时,春播玉米所需的GDD_(≥10℃)均高于夏播玉米。【结论】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生长及收获期间的气象条件差异导致其机收产量、机收质量及籽粒脱水过
梁如玉黄益勤展茗刘志辉王燕刘永忠杨仁能汪恒进
关键词:玉米春播夏播长江中游
热激处理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选用抗虫棉和彩色棉(G hirsutumL.)4个品种,在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热激条件(热激温度、热激时间),研究了热激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刺激幼苗地上部生长,而抑制地下部生长。但48℃对地上部、地下部生长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可被认为是致死温度。根据热激效应综合判断,萌动期、42℃、2h是比较合适的处理组合,各因素间互作效应明显。不同品种对热激的反应存在差异,彩色棉中绿色棉和棕色棉间的差异明显;抗虫棉中品种间差异不大;抗虫棉与彩色棉间有一定差异,但似乎尚无规律可循。
杨国正展茗骆炳山
关键词:热激处理棉花幼苗生长发育抗虫棉彩色棉
彩色棉棕—75生产力研究初报
2001年
采用田间试验 ,在三种密度和三种肥力的不同组合条件下 ,初步研究了彩色棉棕— 75的生产力。结果表明 :彩色棉棕— 75的所有性状对肥力水平的适应范围较宽 ;而大部分生殖性状对密度比较敏感 ,其中以中密度水平为最好。棕— 75的生产力水平只相当于普通白棉花的 60 %~ 70 %。此外纤维品质较差 ,尤其是强度和长度。
杨国正展茗
关键词:彩色棉生产力肥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