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儿童
  • 5篇哮喘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炎
  • 3篇气管
  • 3篇气管炎
  • 3篇吸入
  • 3篇小儿
  • 2篇性疾病
  • 2篇正压通气
  • 2篇通气
  • 2篇气道
  • 2篇气道正压
  • 2篇气道正压通气
  • 2篇气质
  • 2篇综合征
  • 2篇哮喘儿童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机构

  • 8篇新疆克拉玛依...
  • 5篇克拉玛依市中...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5篇尹丽明
  • 5篇谢勇
  • 5篇郭茜
  • 5篇海新霞
  • 4篇周新龙
  • 3篇任淑颖
  • 3篇康世金
  • 3篇冯晓英
  • 2篇徐立新
  • 2篇韩文
  • 2篇谢勇
  • 1篇韩文
  • 1篇冯晓英
  • 1篇邓小红
  • 1篇冯晓英
  • 1篇郭茜
  • 1篇周新龙
  • 1篇阿尔巴拉特
  • 1篇韩文
  • 1篇杨晓蕾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0~3岁小儿佝偻病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方法:对638例1月~3岁小儿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新生儿-母42例测定血BALP、钙、磷、碱性磷酸酶(AKP),随访1年.结果:BALP诊断佝偻病529例,患病率82.92%.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月组、3~12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509例,其中BALP>200 U/L者462例,检出率90.77%;无佝偻病129例,其中BALP≤200 U/L者仅62例.治疗组干预后患病人数217例,较干预前下降了54.8%,且初期、激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率较高,采用血BALP早期筛查,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郭茜谢勇周新龙尹丽明徐立新阿尔巴拉特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碱性磷酸酶影响因素
小儿病毒性脑炎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海新霞谢勇康世金尹丽明徐立新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种类病原学后遗症
舒喘灵/氨茶碱口服配合辅舒酮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舒喘灵/氨茶碱口服配合辅舒酮吸入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86例CVA患儿口服舒喘灵/氨茶碱+非那更(简称传统疗法),治疗2周有效的病例为传统组,再予巩固治疗2周,总疗程4周.无效病例随机分两组,一组予辅舒酮气雾剂吸入(简称吸入组),≤6岁患儿50μg,>6岁125μg,早晚各1次,视症状改善程度在1月或3月左右减量,给激素维持量,每晚1次吸入,总疗程3~6个月;一组继续予上述药物治疗,剂量不变(简称对照组),舒喘灵/氨茶碱用至咳嗽消失后2周停药,非那更再巩固2周.观察3组疗效.分别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肺最大吸气流速(PEFR).随访复发及哮喘发生率.结果:86例患儿传统疗法2周,39例(45.3%)有效;吸入组在治疗后2周19例有效,1周时85例有效,3个月时全部有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VA患儿PEFR正常或下降不明显时传统疗法有效,但传统疗法对PEFR影响不大,亦不能减少CVA复发次数及降低哮喘转化率.对于传统疗法效果差、PEFR下降明显者应尽早吸入激素,不但可使咳嗽症状消失、迅速改善肺功能,而且减少CVA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
郭茜周新龙尹丽明
关键词:舒喘灵氨茶碱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儿78例,将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细菌溶解产物胶囊3.5 mg,1次/d,每月连用10 d,停20 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TNF-αm RNA表达量,记录12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TNF-α水平及TNF-αm RNA表达量均下降,Ig A、Ig M、Ig G、IL-10、IFN-γ水平均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尹丽明陈红华冯晓英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即早期应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策略,在RDS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胎龄≤32孕周,或出生体重〈1 200g,有自主呼吸的95例RDS高危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采取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7,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对照组(n=38,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策略,即预防性使用PS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统计学分析2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或机械通气(MV)率、RDS发生率、RDS导致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2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2组RDS高危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胃液泡沫试验阴性率、剖宫产率、多胎率等RDS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0、11.515、13.068,P〈0.001);而RDS发生率、生后5d内MV率、RDS导致的死亡率及BPD发生率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DS高危早产儿于早期进行CPAP+选择性使用PS为主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可显著减少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及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并且不增加RDS高危早
韩文谢勇冯晓英尹丽明轩永立杨晓蕾海新霞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212例儿童哮喘预后的5年随访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转归和影响发病与预后的因素。方法对随访5年以上的212例哮喘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随访中,哮喘停止发作121例(57.1%),哮喘持续91例(42.9%)。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71.7%),其次是过敏原吸入(17.0%)。由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61.2%)较由过敏原(41.7%)或运动(26.3%)诱发者缓解率高(P<0.05)。湿疹合并过敏性鼻炎、父母哮喘、过敏原诱发的喘息是发展成持续性哮喘的3个危险因素。结论 5年以上的随访中大部分哮喘患儿停止发作。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由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哮喘转归较好。特应质及有特应质遗传背景的患儿更有可能发展成持续性哮喘。
韩文谢勇周新龙尹丽明任淑颖
关键词:哮喘预后随访研究儿童
97例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哮喘儿童的生长发育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尹丽明郭茜周新龙
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伴特应质的哮喘患儿190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 了解特应质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90例哮喘患儿进行分析。比较有无特应质的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频率、无症状天数、最大呼气峰流速、家族史方面的差异。结果 55.3%的哮喘患儿伴特应质,51.6%有阳性家族史,而且伴特应质的哮喘患儿69.5%有阳性家族史,特应质与非特应质的哮喘患儿间在吸入治疗前后的哮喘发作频率、无症状天数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哮喘的发生与特应质相关,伴特应质的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有效。
郭茜尹丽明周新龙
关键词:哮喘儿童特应质
1个月至12岁儿童气质类型及维度调查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调查儿童气质类型与气质特点。方法选取克拉玛依市1个月至12岁儿童1465名,应用气质调查问卷,分别按年龄和性别及其它因素分析。结果各气质类型在3岁前稳定,3岁后构成比明显增高,而性别上,E型、L-E型、L-D型女多于男。气质维度在3岁内无性别差异;3-7岁有三个维度,8-12岁有4个维度有明显不同。各年龄组间气质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只是度量上不同,且随年龄增大,差异显著的气质维度愈多。结论气质类型年龄差异在3岁后显现,男女也有不同。随年龄增长,气质维度在年龄性别上均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且集中于学龄前后。
谢勇郭茜尹丽明康世金海新霞
关键词:气质问卷调查年龄因素
2014-2015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及预防复发措施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病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其家属均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日常食谱、喂养方式、健康状况、活动时间、维生素D制剂使用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等,并对所有抽样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统计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年龄〈6个月、6个月~1岁患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为201~250 U/L,≥300 U/L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各年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9.07%,2014年总发生率为31.33%,高于2015年的25.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最高,其次为6个月~1岁患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均以冬季多发,其次为春季,夏季发生率最低。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患儿年龄低于单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P〈0.05),混合喂养、户外运动〈2 h、未服用维生素D制剂、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群体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2014-2015年克拉玛依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以婴幼儿群体多见,常发于春、冬季节。户外运动少、不当喂养、维生素D摄入过少、不良饮食习惯均为影响其患病的相关因素,必须重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
尹丽明冯晓英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维生素D缺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