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宣云岗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3篇疗效
  • 2篇低密度脂蛋白
  • 2篇心肌
  • 2篇脂蛋白
  • 2篇治疗充血性
  • 2篇治疗充血性心...
  • 2篇他汀
  • 2篇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难治性心力衰...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静脉内
  • 2篇静脉内皮
  • 2篇静脉内皮细胞
  • 2篇伐他汀

机构

  • 12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3篇宣云岗
  • 3篇倪市毛
  • 3篇黄小英
  • 3篇丁文
  • 2篇陈智理
  • 2篇姜昌浩
  • 2篇龚心琰
  • 1篇陈智理
  • 1篇宗金波
  • 1篇黄克龙
  • 1篇骆高江
  • 1篇朱延华
  • 1篇傅婷
  • 1篇王向明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5
  • 3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内科患者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感染现状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监测与控制心内科M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心内科2007-2010年分离医院感染的MDRPA,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检测药物敏感性,将检测出的MDRP与同时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连续收集到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80株,其中,MDRPA 25株,总分离率31.3%;主要标本来源是呼吸道标本,占77.5%;单因素分析发现,曾入住ICU、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机械通气时间、分离出MDRPA前<14d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MDRP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3项独立危险因素:曾入住ICU、机械通气、分离出MDRP前<14d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论曾入住ICU、机械通气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心内科住院患者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重视无菌技术操作,控制机械性通气的使用,改善住院病室条件是预防心内科MDRPA的重要措施。
宣云岗陈智理
关键词:心内科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76例,根据治疗情况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内科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10-20mg/d,治疗...
陈智理宣云岗
文献传递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0例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0例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科室治疗的心功能II-IV级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40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医病症疗法,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中西医证候与心功能情况和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显效20例,显效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5.3333,P=0.0209)。观察组患者无效3例,无效率为7.50%,远低于对照组的30.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χ~2=6.6462,P=0.0099),说明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辨证疗法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显效19例,显效率为47.50%,高于对照组的25.00%,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4.3813,P=0.0363)。观察组患者无效4例,无效率为10.00%,远低于对照组的27.5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χ~2=4.0205,P=0.0450),说明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辨证疗法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心脏超声各参数LVEF(43.27±5.21)%,LVEDd(59.34±5.43)mm,ΔFS(26.32±1.63)%,E/A(1.23±0.22)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指标,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3628,P=0.0206;t=2.4643,P=0.0159;t=2.7831,P=0.0068;t=2.5023,P=0.0144),表明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辅助中医辨证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状态。两组患者治疗前的6 min步行试验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为(362.21±63.47)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1428,P=0.0352)。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突出,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丁文黄小英宣云岗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中医辩证疗效心功能
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介入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表达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考察研究两种调脂药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介入治疗心绞痛,对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血脂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进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术前空腹、手术后以及治疗6周后采集血样,观察两组患者在开展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炎性以因子和血脂情况均有所下降。两组患者在hsCRP、MMP-9、IL-18、TG和HDL-C治疗前后变化的幅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氟伐他汀组患者在TC和LDL-C两项的变化幅度比较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能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降低血脂。但氟伐他汀降低血脂的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明显。
宣云岗
关键词: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血清炎性因子血脂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0例观察
2004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20mg.d^-1治疗4w,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果:治疗4w后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宣云岗陈智理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阶段的IFN-γ斑点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处于不同免疫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经过HBsAg刺激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产生的IFN-γ斑点水平,从细胞免疫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52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分为免疫清除组19例、免疫耐受组16例、不典型状态组17例,并选取17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人员于2014年2月-2015年7月在医院就诊,用HBsAg刺激原刺激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法(ELISPOT)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感染者IFN-γ的斑点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考察各组患者血清ALT水平与IFN-γ斑点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FN-γ斑点数正常对照组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和不典型状态组,显著低于免疫清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组与不典型状态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P>0.05),但显著低于免疫清除组(P<0.05);免疫清除组患者IFN-γ斑点数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状态患者体内,IFN-γ斑点数和血清ALT浓度有显著正相关性;免疫耐受状态及不典型状态患者的IFN-γ斑点数与血清中ALT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吸附技术,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患者所处的免疫状态,指导我们寻找治疗最佳时机。
黄克龙王向明丁文黄小英宣云岗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
丁苯酞修饰新型自组装短肽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修饰新型自组装短肽(NBP-SA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与信号通路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NBP-SAP+LY组、NBP-SAP组、ox-LDL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NBP-SAP+LY450139+ox-LDL、NBP-SAP+ox-LDL、ox-LDL及对照处理。Realtime-qPCR法检测不同措施处理后HU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Notch1/DLL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VEGFR2-Notch1、DLL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CCK-8法、Annexin-V/PI双染法、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侵袭力等。结果NBP-SAP组较ox-LDL组48 h细胞活力及细胞侵袭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t分别=3.59、2.91、2.44,P均<0.05),VEGFR-2、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上调(t分别=12.57、14.49,P均<0.05),Notch1、Bax蛋白表达量和DLL4、Notch1、Bax基因mRNA表达下调(t分别=11.30、12.41、13.08、13.16、6.96,P均<0.05)。NBP-SAP+LY组较NBP-SAP组48 h时改善损伤细胞活力、侵袭力的作用减弱,细胞凋亡率升高(t分别=4.38、3.92、4.07,P均<0.05),Notch1、Bax的蛋白表达量上调(t分别=8.59、20.18,P均<0.05),VEGFR-2、Bcl-2蛋白表达量和VEGF、VEGFR-2、Bcl-2基因mRNA表达下调(t分别=14.18、11.23、12.96、19.93、20.33,P均<0.05)。结论NBP-SAP能够激活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通路,减轻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朱凌波龚心琰龚剑萍倪市毛宣云岗
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补中益气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疗效及对血浆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无肠道器质性病变[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美国家IBS发病率约10-15%[2],我国IBS发病率约为6.5%,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30-59岁[3]。
丁文黄小英宣云岗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丸
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RHF,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美托洛尔组和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纠正诱因、限盐、限水、强心剂及利尿剂等基础治疗。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次,1次/d。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在基础治疗和美托洛尔组治疗方案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前2周100mg/次,2次/d,第3周开始为200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分钟步行距离(6MWT)]、心肌损伤指标[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肌酸激酶(CK)、B型尿钠肽(BN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CF)]及炎性因子[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TNF-α、IL-6、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美托洛尔组的71.1%(P<0.05);心功能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6MWT和LVEF高于美托洛尔组,而LVEDD和LVESD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功能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血清galectin-3、GDF-15、CK、BNP和H-FABP水平均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纤维化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血清TGF-β1、NT-pro BNP和CTCF水平均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sCD40L、hs-CRP、TNF-α和IL-6均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恶心、头晕、腹泻和水肿发生率�
宣云岗朱凌波倪市毛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心肌纤维化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利尿、扩血管及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4d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40例,无效4例。治疗前后EF提高率28.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治疗前后EF提高率18.2%。两组射血分数提高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宣云岗姜昌浩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