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宗克金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幼鱼
  • 3篇幼鱼生长
  • 2篇驯食
  • 2篇稚鱼
  • 2篇残食
  • 2篇BAMBUS...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运输密度
  • 1篇运输时间
  • 1篇脂肪源
  • 1篇水化合物
  • 1篇饲料
  • 1篇酸酶
  • 1篇碳水化合物
  • 1篇碳水化合物水...
  • 1篇体成分
  • 1篇投喂
  • 1篇投喂频率
  • 1篇泥鳅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北京市水产技...

作者

  • 8篇宗克金
  • 8篇樊启学
  • 6篇胡培培
  • 6篇宋林
  • 6篇张云龙
  • 4篇彭聪
  • 3篇杨威
  • 3篇沈凡
  • 2篇刘汝鹏
  • 1篇周华
  • 1篇孙存军
  • 1篇朱邦科
  • 1篇何辉
  • 1篇赵忠波
  • 1篇姚昌林
  • 1篇陈海燕
  • 1篇王昆鹏

传媒

  • 3篇淡水渔业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鳡幼鱼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及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鳡幼鱼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鳡幼鱼赖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7组等氮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蛋白质源全部为结合蛋白(鱼粉和酪蛋白),试验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利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并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L-赖氨酸盐酸盐使赖氨酸水平在1.9%~4.5%之间(0.5%的梯度)。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36±0.08)g的鳡幼鱼378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使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后,鳡幼鱼的生长性能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46%和3.94%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5%、2.95%、3.46%和3.94%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鳡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饲料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鳡幼鱼可以利用饲料中的晶体氨基酸,利用效果与饲料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有关;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得出鳡幼鱼赖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重的3.40%(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饲料干重的46%)。
杨威樊启学宗克金宋林张云龙彭聪胡培培
关键词:晶体氨基酸赖氨酸
运输时间和密度对翘嘴鲌皮质醇、耗氧率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活鱼运输主要有封闭式和开放式运输两大类型[1],能引起鱼的应激反应,对鱼体造成损伤,死亡率高等[2,3],而运输时间、密度、水质等是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水质恶化和累积效应[2,4]。氧气袋充氧运输具有运输水的体积小,成活率高等优点,广泛用于水产苗种运输,而运输密度高会导致氧气袋内水质迅速恶化,水体高游离CO2和氨氮浓度会导致苗种死亡[1,4,5],还可产生过度拥挤效应[4],胁迫后消耗大量能量[6]。因此。
胡培培刘汝鹏赵忠波何辉樊启学宗克金
关键词:运输时间运输密度耗氧率
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鳡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F2>A1>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1次/d组(P<0.01),饵料系数(FC)显著低于1次/d组(P<0.05);相同投喂频率条件下,饲料组生长极显著快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系数(FC)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饵料系数(FC)、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交互作用(P<0.05),对其它指标无交互作用(P>0.05)。由实验结果判定:A2组为最佳饵料与投喂频率组合。
孙存军樊启学沈凡宗克金张云龙杨威宋林
关键词:投喂频率肌肉成分
不同脂肪源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和肝脏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鱼油为对照组(FO),分别以1/2猪油(PL)、1/2大豆油(SO)、1/2葵花籽油(SFO)、1/2棕榈油(PO)、1/2玉米油(CO)替代1/2鱼油作为脂肪源,配制6组等氮(49.43%±0.19%)等能((18.09±0.03)MJ/kg)的饲料,对鳡幼鱼(体长(6.89±0.20)cm,体质量(3.09±0.23)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研究部分替代鱼油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以及肝脏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以葵花籽油替代组最大,其次是对照组和大豆油替代组;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油替代组和猪油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玉米油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猪油替代组幼鱼肝脏细胞中脂滴较其他组明显;在本研究的替代比例下,综合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的影响,认为葵花籽油、棕榈油、豆油可以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
陈海燕朱邦科樊启学胡培培宋林彭聪宗克金张云龙
关键词:脂肪源血清生化指标切片肝脏
再次分级、驯食对小规格鳡生长、残食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再次分级、驯食对初次分级产生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弱小群体(S群)生长、存活的影响。试验设5组,A组试验鱼取自初次分级并驯食后的大规格群(B群),为对照组;B、C、D、E组取自S群,B组再次分级不再驯食,所分两级为B1、B2亚组;C组再次分级再次驯食,两级为C1、C2亚组;D组不再分级再次驯食;E组不再分级不再驯食。饲养85 d。结果显示:A组全长(TL)、体重(BW)始终最高,终末BW以E组最低;E组体重特定生长率(SGRBW)(55~139 DAH)最低;总存活率(SR)(55~139 DAH)A组最高,C组其次,E组最低;总残食率(CR)(55~139 DAH)E组最高,D组其次;初始体重变异系数(CVBW)对总CR影响显著(P=0.001),可用线性模型y=0.514 9x-7.761 7(r2=0.667)阐释两者关系。结果表明,再次分级和再次驯食有利于S群存活,但不能使S群规格在85 d内追及B群。
沈凡樊启学宗克金宋林张云龙彭聪胡培培赵巧娥
关键词:残食驯食
泥鳅仔稚鱼发育期间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的变化被引量:15
2013年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从孵化至30 DAH(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几种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的变化情况。胃蛋白酶直至30 DAH仍未检出活性。而胰蛋白酶表现出较高的比活力,其比活力在初次摄食之后显著上升,6 DAH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脂肪酶与淀粉酶的变化模式相似,在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及仔鱼向稚鱼转变这两个时间段出现两个高峰值。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2-6 DAH显著上升(P<0.05),之后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研究表明,泥鳅在仔稚鱼阶段只具有结构性的胃而缺乏分泌细胞的分化。2-6 DAH是泥鳅仔鱼肠道功能迅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向成鱼消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脂肪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持续性表明了泥鳅仔鱼对糖类和脂肪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张云龙樊启学彭聪胡培培宗克金宋林沈凡
关键词:仔稚鱼消化酶比活力
空间结构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试验设5组,对鲢进行驯食的驯食空间分别为0.5m×0.5m×0.6m(S1组)、1.0m×1.0m×0.6m(S2组)、1.5m×1.5m×0.6m(S3组)、2.0m×2.0m×0.6m(S4组)、3.0m×3.0m×0.6m(S5组),每组3个平行。随机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64±0.05g鳃幼鱼转入各网箱中,初始放养密度为每m3500尾,试验共28d。结果显示:驯食成功率(WSR)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2组最高,S3组其次,S1组最低;累积死亡率(MR)(30457日龄(daysafterhatching,DAH))以S5组最高(P〈0.05),S3组最低;总残食率(CR)(30-57DAH)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而升高;S1组SG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2、S3组体质量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S1、S4、S5组(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鲢最佳驯食空间为1.5m×1.5m×0.6m。
宗克金樊启学胡培培刘汝鹏姚昌林王昆鹏
关键词:驯食空间结构残食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鳡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以白鱼粉、酪蛋白、鱼油和α-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45%)、等脂肪(8%)、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5%、10%、15%、20%、25%的6组饲料。饲养鳡幼鱼8周后测定其生长、体成分及肝糖原含量,初步探讨鳡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20%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P<0.05)。高碳水化合物组表现较高的摄食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肠脂比(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增加了全鱼体干物质和粗脂肪的累积(P<0.05)。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鱼体的肝糖原储存量先增加、后降低,20%组达到最高(P<0.05)。综合试验结果分析,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但在饲料中添加量不宜超过20%,否则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
周华樊启学宗克金宋林张云龙杨威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体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