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共焦显微镜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活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正常人(20例)、角膜炎(12例)、角膜移植术后(19例)、葡萄膜炎(5例)、大疱性角膜病变(3例)、角膜白斑(6例)、角膜营养不良(7例)、青光眼(10例)、圆锥角膜(17例)等患者的角膜内皮,分析所得活体角膜内皮图象,总结其形态学特征。结果活体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内皮的图象主要有8种:①完全正常角膜内皮。②水肿角膜内皮。③失代偿角膜内皮。④“激活”角膜内皮。⑤排斥角膜内皮。⑥有KP角膜内皮。⑦有“疣状物”的角膜内皮。⑧“双核”角膜内皮细胞。结论共焦显微镜能对活体角膜内皮进行实时、无创、准确以及可重复、可比较的观察。
- 黎明林跃生姚晓明陈家祺陈龙山宋书华肖启国黄挺周世有
-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角膜内皮细胞
-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7
- 2005年
- 目的研究1999~2003年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化脓性角膜炎真菌涂片标本922份、连续性真菌培养标本1814份,并与我院1975~1986、1989~1997年两个阶段比较。结果涂片标本阳性率为27%(306/922),与培养的阳性一致率为8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5%(456/1814);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比例为1:2.2;培养阳性的真菌菌株中,镰孢菌属占34%(155/456),曲霉菌属占26%(118/456);茄病镰孢菌和烟曲霉菌分别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株;与我院前两个阶段的资料比较曲霉菌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而镰孢菌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另外,456份标本中80份伴有细菌培养阳性。结论目前,镰孢菌属和曲霉菌属是广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真菌。
- 宋书华林跃生黎明孙明霞梁志光陈龙山陈家祺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曲霉菌属细菌培养
- 真菌性和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 结论:1、真菌性角膜炎:①该研究发现,真菌性角膜炎发病例数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工农业外伤机会增多、实验室检验技术的真菌检出率的提高、新的检验手段不断出现等.②涂片法快捷准确,82%的涂片阳性结果在以后的培养中得到证实,因此涂...
- 宋书华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涂片药物敏感试验
- 文献传递
- 翼状胬肉切除对泪液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4年
- 目的 客观评价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泪液功能情况。方法 对 72例 ( 72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 ,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前、术后行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 (Schirmer)Ⅰ试验、泪液羊齿状试验 (TFT)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泪液功能。结果 翼状胬肉患者术后 1月的泪液羊齿状试验结果、BUT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较术前显著改变 ,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 1月BUT ( 11 5 0± 3 74)s较术前 ( 9 76± 3 3 8)s延长 (P <0 0 5 ) ;术前羊齿状试验结果正常 (Ⅰ级和Ⅱ级 )的患者占 19 44 % ( 14 / 72 ) ,术后 1月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增加至 90 2 8% ( 65 /72 ) ,进行Ridit分析 ,术后 1月TFT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5 ) ;术前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为 ( 3 9 73± 18 46)个 / 10个高倍镜 ,术后杯状细胞密度增加 ,为 ( 4 8 85± 18 80 )个 / 10个高倍镜 ,差异有显著意义 (r =6 5 8,P <0 0 5 )。泪液分泌Ⅰ试验结果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切除前后的泪液功能明显有改变 ,翼状胬肉切除术可使患者的泪液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 ,其原因可能主要与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增加、粘蛋白分泌功能的恢复有关。
- 黎明林跃生张梅刘祖国肖启国朱晓波宋书华林健贤陈家祺
- 关键词:泪液翼状胬肉结膜杯状细胞BUT
- 人体角膜移植内皮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探讨活体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的早期形态学特征和变化。方法 :19例 ( 19只眼 )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排斥反应的人群根据角膜内皮排斥反应轻重的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共焦显微镜 (Confoscan2 0 )对角膜植片进行检查 ,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活体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特有的共焦显微镜改变主要包括 :①早期发现在KP及其附近的内皮细胞面有少量的免疫细胞附着 ,紧靠KP处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轻度水肿 ,细胞排列较混乱 ,胞浆中出现少量空泡状暗区。②中期发现在内皮细胞表面可见较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并被完全激活 ,基质细胞明显水肿 ,细胞核不清楚 ,基质中有免疫细胞进入 ;可见由高反光的免疫细胞和不明成份的组织碎片混合组成内皮排斥线。③在晚期排斥的患者中可见大量“激活”的免疫细胞在角膜内皮细胞面聚集 ,内皮细胞几乎完全破坏 ;基质细胞明显水肿 ,部分被“激活”且伴有大量免疫细胞聚集。结论 :①内皮排斥反应的早期能够发现角膜内皮面有免疫细胞沉积 ;②角膜内皮面的免疫细胞沉积与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的轻重成正相关 ;③角膜内皮排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排斥反应的过程 ;④共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排斥反应具有实时、无创、敏感、准确以及可重复、可比较、可活体观察等临床价值。
- 林跃生黎明陈龙山陈家祺宋书华肖启国黄挺周世有
-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免疫细胞形态学特征
-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系列防治研究
- 林跃生陈家祺杨培增龚向明黎明肖惠明孙明霞刘祖国陈龙山宋书华
- 该项目属于眼科学领域。角膜病是中国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角膜盲的唯一复明手段,而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最主要的并发症。角膜盲多,高危移植比例大,术后排斥率高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针对这一突出问题,...
- 关键词:
-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免疫组化虹膜睫状体
-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全层角膜组织改变的共焦显微镜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活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各层组织的共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y)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Confoscan 2.0共焦显微镜对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月~3年,角膜植片稳定的患者共17例17眼,进行扫描检查,记录与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 共焦显微镜上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稳定角膜的上皮细胞、基底层细胞、前弹力层,它们同正常角膜的相应细胞在图像上没有显著差别。但植片与植床的基质细胞在共焦显微镜图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稳定角膜植片的基质细胞,细胞核较小呈中等反光,排列较植床的基质细胞紊乱。而角膜植床的基质细胞,细胞核较大也呈中等反光,排列较植片的基质细胞稍整齐。结论 1、Confoscan 2 0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2、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可成功的重建眼表。3、活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稳定角膜上有自体角膜基质细胞与异体的角膜基质细胞同时共存,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4。
- 黎明林跃生姚晓明宋书华陈家祺陈龙山
- 关键词:移植术后微镜观察全层活体检查重建眼表角膜板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