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AP和SIR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和SIR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孟超 陈雪清 董瑞娟 郑妍 徐天秋 吕静 钟妍 李颖 郭倩倩关键词:儿童 人工耳蜗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音乐能力发育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趋势,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乐能力评估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手术年龄为11~68个月,平均35.6个月;以76例1~24月龄的听力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平均月龄6.1个月。使用小龄人工耳蜗儿童音乐能力等级量表进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评估分别在开机时,开机后1、3、6、9、12及24个月时进行;听力正常婴幼儿评估分别在1、3、6、9、12及24月龄时进行。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分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O.05),听力正常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得分亦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O.05)。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听力正常婴幼儿在听力年龄为1、3、6、9、12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听力年龄为24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机后音乐能力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并在开机12个月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郑妍 刘博 董瑞娟 徐天秋 陈静 陈雪静 钟妍 孟超 王红 陈雪清关键词:儿童 耳蜗植入术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听力障碍者言语及音质感知的影响 2016年 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降频方案越来越备受关注,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频听力损失较重的听力障碍患者,帮助其更好地感知高频信息。本文介绍了NLFC技术的工作原理、对言语感知及音质感知的近期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尤妍颜 孟超 郭倩倩 陈雪清关键词:截止频率 压缩比 助听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著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著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 韩军宁 陈雪清 郭倩倩 孟超 尤妍颜关键词:儿童 听觉 言语 音乐 耳聋 助听器 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对聋儿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0名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年龄为4-49个月,平均22.4±14.6个月。根据选配助听器时的听力损失程度将儿童分为A组(中度听力损失,11名)、B组(重度听力损失,36名)、C组(极重度听力损失,13名)。另外根据耳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的年龄,将儿童分为a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41名)、b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19名)。使用"录像分析法"分别在选配后0(初次选配时)、3、6和12个月对儿童的轮流交流、视觉交流、主动交流和听觉注意四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A、B、C三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及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而视觉交流及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a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无显著增长(P>0.05)。b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呈显著增长(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视觉交流和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耳聋儿童使用助听器时间越长,前语言交流能力越好。聋儿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速度越快。录像分析法可用于评估分析选配助听器后聋儿前语言交流能力。 李颖 陈雪清 刘海红 孟超 郭倩倩 郑妍 张华 吴燕君 孔颖关键词:儿童 助听器 耳聋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助听器对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为耳聋患者助听器选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5例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双耳佩戴助听器,根据患者是否有NLFC助听经验分为A、B两组:A组13例有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NLFC技术;B组12例无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传统放大(conventional process,CP)技术。所有患者分别在NLFC和CP条件下进行噪声下句子识别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 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33%±16.06%、76.70%±18.08%,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为83.04%±12.56%、81.79%±20.0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4、6、8kHz)助听听阈分别为53.54±7.30、57.01±6.81dB SPL,B组分别为57.42±8.38和61.21±7.42dB SPL,两组NLFC条件下的助听听阈低于CP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学回归处理,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助听听阈差值与言语识别率差值呈线性相关(r=0.63,t=3.89,P=0.007)。结论 NLFC技术可改善患者高频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一定的NLFC使用经验可使NLFC助听效果最大化。 尤妍颜 陈雪清 徐立 Voss Solveig Christina 孟超 Rehmann Julia 郭倩倩 Kuehnel Volker 钱金宇关键词:助听器 言语识别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三个刺激声/m/、/g/、/t/在55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dB HL;有5例在75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dB 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dB 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著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 郭倩倩 陈雪清 莫玲燕 孟超关键词:助听器 儿童 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听障程度、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为患儿后期康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语前聋患儿(男11例,女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耳聋程度分为A组(重度耳聋组,13例)和B组(极重度耳聋组,10例),根据患儿干预年龄分为C组(≤2岁组,15例)和D组(>2岁组,8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患儿助听后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情况,对评估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患儿的CAP与SIR、CAP与MUSS、SIR与MUSS评估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A分别为0.973、0.969、0.973(P<0.01),相关系数rB分别为0.926、0.862、0.886(P<0.01),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4、0.975、0.960,P<0.01,相关系数rD分别为0.881、0.902、0.868(P<0.01)。结论不同听障程度及不同干预年龄的语前聋儿童助听后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均存在显著相关性,CAP、SIR、MUSS 3种问卷可联合用于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 尤妍颜 郭倩倩 韩军宁 孟超 陈雪清关键词:儿童 听觉 言语 耳聋 助听器 人工耳蜗 3~6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发育规律探讨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的规律,为制订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1例3~6岁语前聋患儿,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机6、12、24、36、48、60个月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MAIS得分在术前、开机后6个月与开机后各评估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12个月与开机后36、48、60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24个月与开机后36、48、6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个月与开机后48、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48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S得分在术前开机后6、12、24个月与开机后各评估阶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36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48个月与开机后60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IS得分在36个月内呈显著增长趋势,36个月后进入平台期;MUSS得分在48个月内呈显著增长趋势,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结论学龄前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患儿术后言语能力较听觉能力发展缓慢。该两项问卷可有效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郭倩倩 陈雪清 孟超 孔颖 徐天秋 吕静 尤妍颜 李玉玲 董瑞娟 亓贝尔 王硕 吴燕君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人工耳蜗 康复训练 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长期随访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2名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采用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于开机时、开机后6、12、18、24、36、48和60个月对其进行评估。结果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能力分级在开机后12个月内增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呈较慢的增长趋势(P>0.05)。言语可懂度能力在开机后24个月内增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后呈较慢的增长(P>0.05)。CAP得分和SIR得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0)。结论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的听觉能力和言语可懂度能力分别于1年和2年内快速增长,CAP和SIR问卷可有效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 孟超 陈雪清 郭倩倩 孔颖 徐天秋 吕静 尤妍颜 李玉玲 董瑞娟 亓贝尔 王硕 吴燕君关键词:人工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