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布设减速顶条件下快速定量装车系统装车线坡度的研究
- 2014年
- 针对采用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和减速顶的万吨列车装车线的坡度选取问题,按照每个轨枕空内只布置1对减速顶的减速顶布置方式,给出了减速顶台数和减速顶阻力的计算方法;为保证装车安全,按使整列车风推力最大的最不利条件确定装车线上列车风推力的计算公式;提出将列车低恒速运行在装车线上时最不利条件下的减速顶阻力、曲线阻力、列车风推力和基本阻力等换算成折算坡度,以此作为该装车线的平均最大坡度。建议计算万吨列车装车线坡度时车型取C80、风力取9级(风速21m·s-1);在装车线为直线的情况下,当轨枕铺设标准为1 440根·km-1时,其平均最大坡度为4.9‰;当轨枕铺设标准为1 520根·km-1时,其平均最大坡度为5.3‰;当轨枕铺设标准为1 600根·km-1时,其平均最大坡度为5.7‰。
- 张超孟令君李勇达李潇
- 关键词: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减速顶
- 基于头部姿态特征的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列车司机疲劳驾驶严重威胁列车行车安全。为弥补人眼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1种基于头部姿态特征的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AdaBoost算法检测人脸区域,然后采用Camshift算法对人脸进行跟踪,并对人脸的旋转角度进行计算,得出其旋转角速度以及旋转角加速度,最后根据其头部的倾斜角度以及旋转角速度综合判断列车司机的疲劳状态。建立了头部旋转物理模型,得到头部自由旋转时角速度与角加速度随旋转角度的变化曲线。在上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研发了1个基于头部偏转情况判断疲劳驾驶的系统。该方法的疲劳检测成功率为87.5%,但其只能对头部缓慢倾斜和头部突然向两侧倾斜这2种疲态状态进行报警,尚不能对打呵欠、低头、闭眼等其他疲劳状态做出反应,需与其他检测方式结合使用。
- 李勇达张超孟令君
- 关键词:疲劳驾驶计算机视觉ADABOOST算法CAMSHIFT算法
- 应用减速顶提高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线路坡度的研究
- 将减速顶应用于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内,辅助大坡度装车线上列车的减速,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列车低速、恒速通过装车塔的条件下,研究装车线的最大设计坡度问题。通过查找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设备参数,确定了减速顶的布置方式,建立了减速...
- 孟令君张超李勇达李潇
- 关键词: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减速顶坡度
- 文献传递
- 铁路枢纽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被引量:7
- 2014年
- 以铁路枢纽作为1个整体,给出铁路枢纽通过能力的定义,并以能够通过铁路枢纽的车流量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经过枢纽设备的车流量总和不超过该枢纽设备的通过能力为约束,构建铁路枢纽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建立枢纽车流径路表和枢纽通过能力推算表,确定车流的优先级及计算策略,给出初始流量的确定方法。从合理的较大初始流量开始,以满足枢纽设备能力约束为前提,按照车流优先级由高到低,逐步限定能力紧张设备的流量,从而得到枢纽通过能力。根据给出的模型和算法开发的铁路枢纽通过能力计算软件已在郑州等铁路枢纽通过能力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张超孟令君金磊郭柳贞张芬莉
- 关键词:铁路枢纽
- 应用减速顶提高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线路坡度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将减速顶应用于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内,辅助大坡度装车线上列车的减速,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列车低速、恒速通过装车塔的条件下,研究装车线的最大设计坡度问题。通过查找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设备参数,确定了减速顶的布置方式,建立了减速顶台数和制动力折算坡度计算方法;在保证安全,对装车过程按最不利条件和状态进行研究,确定了装车线上列车的风阻力计算公式,建立了大坡度装车线上列车低速、恒速运行模型,计算出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下装车线平均坡度的最大值,并计算出不同条件下装车线的最大平均坡度表。研究建议装车线最大坡度可根据轨道标准采用(4.9~5.7)‰的坡度,设有曲线时可再按曲线折算坡度适当提高。
- 孟令君张超李勇达李潇
- 关键词: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减速顶坡度
- 应用减速顶提高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线路坡度的研究
- 将减速顶应用于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内,辅助大坡度装车线上列车的减速,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列车低速、恒速通过装车塔的条件下,研究装车线的最大设计坡度问题.通过查找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设备参数,确定了减速顶的布置方式,建立了减速...
- 孟令君张超李勇达李潇
- 关键词:铁路运输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减速顶
- 文献传递
- 铁路大型客运站客运通道通过能力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客运通道通过能力的确定对客运通道的设计及旅客运输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在北京站和北京西站采集的客运通道内客流情况的视频资料,进行统计得到旅客走行速度和人均占据空间的数据,同时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构建客运通道内旅客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相互关系模型,并通过Origin软件对其进行拟合,拟合的曲线可以很好地反映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旅客流量和通道最大通过能力的比值确定客运通道的服务水平标准及设计能力参考值。研究表明,单位宽度通道的最大通过能力为58人/m·min,建议单位宽度通道设计通过能力取值42人/m·min。
- 张超孙兴斌孟令君曲文华
- 关键词:客运通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