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秀
-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鲍病害研究进展及防治技术研究
- 2010年
- 鲍(Abalone),俗称“鲍鱼”,是国际市场最畅销的海产品之一。鲍是名贵的海珍品,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就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从鲍肉中提取的鲍灵素Ⅰ、Ⅱ、Ⅲ和馏分物C可抑制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鲍灵素Ⅲ还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作用。
- 孙秀秀陈文王江勇颜远义张志曾庆雄
- 关键词:病害营养丰富疱疹病毒海产品海珍品
- 对虾桃拉综合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病原对虾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对虾疾病。症状急性期以虾体变红、软壳,过渡期以角质上皮不规则黑化为特征。流行情况此病毒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主要宿主为凡纳滨对虾和细角对虾。凡纳滨对虾从仔虾、幼虾到成虾各期均易感病,
- 孙秀秀胡超群
- 关键词:桃拉综合征病毒对虾疾病凡纳滨对虾VIRUS传染性
- 草鱼出血病
- 2015年
- │病原│草鱼出血病是危害草鱼的主要病害,其病原是草鱼呼肠弧病毒,也称草鱼出血病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鱼类病害,对2龄以下草鱼鱼种危害特别严重,2龄以上草鱼少见出血病。│症状│按病鱼的症状,草鱼出血病大致可分为红鳍红鳃盖型、红肌肉型、肠炎型三种类型,三种症状可能单一出现,亦可能两种和三种同时出现。
- 孙秀秀方伟曾庆雄王庆
- 关键词:草鱼出血病鱼类病害呼肠弧病毒草鱼鱼种肠炎型
-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被引量:1
- 2015年
- 病原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是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主要纤毛类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隶属于纤毛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宿主无选择性,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亦能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尤以鱼苗、鱼种、
- 曾庆雄方伟孙秀秀李安兴
- 关键词:小瓜虫病多子小瓜虫观赏鱼类洄游性鱼类
-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调查与诊断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我国罗非鱼养殖规模扩大,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链球菌病的大范围流行,对罗非鱼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导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其中又以前者最为常见。2014年8月~9月间,笔者在广东省湛江市罗非鱼养殖区调查发现,养殖的新吉富罗非鱼爆发疾病,病鱼大小为50g^300g。经解剖和病原学分析,排除了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的可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和培养。
- 孙秀秀
- 关键词:链球菌病罗非鱼养殖STREPTOCOCCUS海豚链球菌细菌分离吉富罗非鱼
- 老虎斑锥体虫病 一种新的寄生虫感染石斑鱼
- 2016年
- 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是华南沿海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海南陵水和广东阳江等地养殖的老虎斑出现大量不明原因死亡,给养殖企业或个体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 孙秀秀
- 关键词:鱼类寄生虫海水养殖鱼类寄生虫感染EPINEPHELUS鳃丝
- 海水鱼类的微孢子虫病的新病原——真鲷格留虫
- 2016年
- 2014年,广东大亚湾一带养殖的真鲷爆发一种寄生虫病,死亡率高,给养殖企业或个体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团队诊断,该病原为一种新的海水鱼类寄生虫命名为真鲷格留虫(Glugea pagri),此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对鲷科鱼类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应当引起业界重视.
- 孙秀秀
- 关键词:海水鱼类微孢子虫病真鲷病原寄生虫病
- 一起青石斑鱼弧菌病的诊断
- 2012年
- 青石斑鱼是以其肉质鲜荚营养丰盛而倍受青睐,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南厅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近期笔者接待一起青石斑鱼病例,在一次持续的降雨、降温等天气变化后,养殖的石斑鱼大量死亡,
- 孙秀秀王云新颜远义曾庆雄
- 关键词:青石斑鱼弧菌病海水网箱养殖营养鲜荚
- 鲍脓疱病
- 2016年
- 临床特征
病鲍腹足上有多处稍微隆起的白色浓疱,一般可维持一段时间不破裂,高温时病情加重,短时间内即破裂,流出白色浓液,足面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鲍附着力下降,食欲降低,甚至死亡。
- 孙秀秀
- 关键词:脓疱病附着力溃烂食欲
-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被引量:1
- 2015年
- 病原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其生活史分为4个阶段,即滋养体(trophont)、包囊前体(protomont)、包囊(tomont)和幼虫(theront)阶段。寄生在鱼体上的阶段称为滋养体,呈圆形或梨形,能在上皮浅表层内作旋转运动,以宿主的体液、组织细胞为食,成熟后脱离宿主进入水体,即成为自由活动的胞囊前体,此期虫体可在水体中自由游动(约为2h-8h),然后附着在固着物上,形成胞囊。
- 方伟孙秀秀曾庆雄李安兴
- 关键词:刺激隐核虫滋养体胞囊海水鱼类白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