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2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几种土壤胶体移动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土壤胶体的移动性能,是土壤发生、分类以及土壤肥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的工作都是根据分离后的矿质粘粒之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对胶体的移动性加以推测的。但粘粒在土壤之中都是与有机质相结合而呈复合体形式,很少单独存在,因而仅从矿质粘粒的性质去推断土壤胶体之移动特征有其局限性,加之对自然状态下胶体移动的研究很少。
- 刘友兆丁瑞兴孙玉华
- 关键词:土壤胶体土壤
- 长江下游第四纪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
- 1991年
- 本文根据长江下游河谷地貌和第四纪环境变化基本特点,评述了各类地质、地貌单元与自然景观的关系。提出按三个旅游中心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具体措施。
- 于革孙玉华
- 关键词:地貌旅游资源第四纪长江
- 银杏生长的土壤肥力变化研究被引量:18
- 2000年
- 通过 1 994~ 1 997年对江苏泰兴市的银杏生长土壤与自然土壤性质进行比较 .显示出银杏生长和施肥管理对土壤上部 ( 0~ 4 0cm) pH值下降 ,而中、下部 ( 40~ 1 0 0cm) pH值上升 ,全土层有机质数量增多 .土壤氮素、磷素和钾素总量及有效性均不同程度增加 ,特别是磷和钾的增加更为明显 ,反映出银杏生长(根系和落叶 )及施用农家肥 (特别是灰肥 )导致土壤肥力向良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
- 李庆康李群袁子祥褚生华朱卫红孙玉华
- 关键词:银杏土壤肥力施肥生长发育
- 苏北中药材种植地土壤肥力衰退原因及其恢复对策被引量:22
- 2000年
- 论述江苏省射阳县洋马乡种植中药材 3 0几年来农田土壤肥力的变化 ,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养分随药材种植年限增加而衰减的原因 .鉴于该乡中药材生产中轮作单调、施肥不合理、药材生物量的大部分有机物质输出农田生态系统 ,导致近年来多种药材产量下降、经济收益减少等问题 ,提出恢复该类农田土壤肥力的对策 .
- 刘德辉郭巧生孙玉华马飞董小卫李荣锦蔡玉新
- 关键词:中药材土壤肥力轮作有机肥施肥技术
- 土壤化学场对桂林地区表层岩溶的影响——野外监测与实验室模拟被引量:17
- 2000年
- 以桂林附近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试验场为基点研究了土壤化学条件对岩溶的影响 ,分别用砂滤管法、便捷式 pH计及CO2 浓度计及水化学简易测定在野外监测了岩石试片的溶解 ,土壤覆盖条件下土壤及岩溶水pH、CO2 浓度及HCO-3 浓度。用淋溶柱法实验室模拟了不同土壤覆盖下岩石试片的溶解。对岩溶系统中植物—凋落物—土壤有机质—土壤CO2 —岩溶水HCO-3 —钙华—岩石的13 C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pH、土壤有机质 (由此影响CO2 浓度 )及Ca2 + 饱和度构成影响岩溶活动的土壤化学场。岩溶水HCO-3 和钙华CaCO3 中的C与土壤CO2 —C密切相关。因此 ,岩溶过程涉及土壤发生性碳的作用 ,它通过大气—植物—有机质—土壤CO2 —岩溶水HCO-3 而在系统中转移 ,岩溶水文地球化学流中存在土壤Ca2 + 与岩溶水的界面交换。据此提出了研究区表层岩溶碳转移模式。
- 潘根兴腾永忠陶于祥孙玉华何师意张美良
- 关键词:表层岩溶
- 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岩溶土壤系统中碳分布及其转移被引量:70
- 2000年
-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δ13C证实春夏岩溶活跃季节中岩溶输出C约60%来自土壤CO2.由此认为,驱动岩溶作用的CO2并非直接来自大气CO2,而是大气植物土壤水碳素转移的结果,因而揭示了土壤作为碳环境地球化学界面对于表生带岩溶作用的驱动意义.
- 潘根兴孙玉华滕永忠陶于祥韩富顺曹建华何师意
- 关键词:土壤碳碳循环
- 有机-无机肥配施下氮钾的渗漏损失被引量:10
- 1991年
- 连续3年5季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稻季渗漏水中的氮以NH_4-N为主,麦季以NO_3-N和NO_2-N为主。稻季渗漏水中氮素形态的变化还因配施比例、烤田措施而变化。稻季渗漏损失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其中施肥的激发矿化作用对土壤氮的损失有较大影响。肥料氮直接渗漏的比例占26%~34%。稻季氮素渗漏损失量,在前期(拔节前)占全生育期总渗漏量的86%~90%,全期渗漏损失量占施氮量的18.2%~5.6%。随有机肥氮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稻季钾素渗漏量平均占施钾量的13%。肥料钾的直接渗漏损失占总渗漏钾量的75%左右。
- 吴珊眉刘德辉倪苗娟孙玉华冉炜
- 关键词: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渗漏损失氮钾
- 桂林丫吉村表层带岩溶土壤系统中δ^(13)C值的变异被引量:11
- 2001年
-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坡地岩溶土壤系统为对象,定位采集和测定分析了该系统中空气、植物体、土壤和水等系列样品的δ13C值.结果表明,岩溶土壤系统中δ13C值不仅存在土壤固相有机碳、土壤空气CO2和土壤水重碳酸盐等库间的广泛差异,而且有明显的深度变化和季节变化,7月的地面空气、土壤空气和土壤水的δ13C值比4月轻1‰~4‰(PDB);系统中水、气相活跃迁移碳组分的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CO2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潘根兴陶于祥孙玉华何师意曹建华
- 关键词:土壤碳
- 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及其与岩溶作用的关系──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9
- 1998年
-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中易氧化态占60-85%,A层土壤较B层更易被氧化;土壤来源CO2是岩溶驱动CO2的潜在动力。从鞍部-坡地-洼地,B层土壤有机磷可氧化性由弱到强递增。野外监测表明:在干、晴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高且CO2释放速率大,岩溶作用欠发育;在湿雨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急剧降低,岩溶作用发育;雨后转晴.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逐渐增高,岩溶作用减弱。
- 陶于祥潘根兴孙玉华滕永忠韩富顺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CO2岩溶作用
- 岩溶系统土壤吸释CO_2作用及其环境意义──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1
- 1998年
- 野外监测土壤CO2释放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量晴天高于雨天;洼地、垭口土壤CO2释放量高于坡地土壤CO2释放量;试验场土壤CO2年释放量在1057.8t(1.763kgm-2),与552.6t(0,921kgm-2)之间,估算值为810.0t(1.35kgm-2)。野外溶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场岩上作用过程年吸收CO2量为13.08t;岩溶系统年吸收CO2量为61.73t。土壤是温室气体(CO2)的重要贡献者,岩、土、水系统是环境变化的缓冲系统,植树造林(石山改造)是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决定性举措。
- 陶于祥潘根兴刘德辉孙玉华
- 关键词:岩溶系统土壤二氧化碳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