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嵩山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肿瘤
  • 3篇淋巴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VEGFR-...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生成
  • 2篇VEGF-C
  • 2篇肠肿瘤

机构

  • 6篇石河子大学
  • 4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商嵩山
  • 4篇丁元升
  • 4篇张剑权
  • 1篇王大勇
  • 1篇黄桂林
  • 1篇符国珍
  • 1篇张伟
  • 1篇刘新梅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直肠癌组织及相应切缘组织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和VEGFR-3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3.6%和60.0%,在切缘组织表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C和VEGFR-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86,P<0.05),有无淋巴转移及不同Dukes分期的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和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并且两者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商嵩山丁元升张剑权符国珍
关键词: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中的应用(附65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张伟黄桂林丁元升商嵩山王大勇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双吻合器全直肠系膜切除
VEGF-C、VEGFR-3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是调节淋巴管生成的主要因子,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结合后,可特异性作用于淋巴管内皮,刺激淋巴上皮增殖,诱导瘤内或瘤周围淋巴管生成和/或扩张,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条件,肿瘤细胞可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C和VEGFR-3促使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对抗研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转移的靶点。二者间关系密切,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商嵩山张剑权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生成
VEGF-C、VEGFR-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二者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
商嵩山
关键词: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生成淋巴管密度
新疆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新疆地区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HNPCC 12家系63例(HNPCC组),其中4家系同时符合AmsterdamⅡ标准为A组,其余为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无家族遗传倾向的散发性大肠癌152例(散发组)。采用SPSS16.0软件,对HNPCC组、散发组间及HNPCC中A、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HNPCC组发病年龄<50岁者23例,肿瘤位于右半结肠39例,低分化癌32例,多发癌12例,肠外恶性肿瘤22例,Dukes A期24例,黏液腺癌31例;散发组分别为26、50、38、6、5、34、43例。两组比较,P均<0.05。HNPCC中A、B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HNPCC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右半结肠多见、病理分化差、多发癌常见,肠外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与AmsterdamⅡ标准比较,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更适用于新疆地区HNPCC的诊断。
丁元升商嵩山张剑权
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癌家系调查
104例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手术治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19%;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第二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三者均为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尤以C-erbB-2表达为著(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C-erbB-2表达密切相关,尤以C-erbB-2表达为著;临床对相关患者应于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术后进行积极辅助性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商嵩山丁元升张剑权刘新梅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