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技术创新真正国际化了么?——基于专利国际化指标的检验被引量:3
- 2014年
- 基于专利国际化指标的分析较好地反映了当前技术全球化利用、生产和全球合作等重要内容。对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国际化水平进行衡量,分析贸易、投资、国家规模、研发强度以及接近性(包括技术相似性、社会文化接近性和地理接近性)对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影响。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不同数据来源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影响OECD和非OECD国家专利国际化的因素并不相同。对于非OECD或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参与或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程。
- 唐晓云赵桂芹
- 关键词:技术创新
- 专利、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选择--韩国技术路径的一个例子
- 专利申请近年增长迅速,论文从专利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考虑促进韩国专利申请增长的因素.通过对专利申请领域构成的分析,发现:a.专利申请领域与韩国产业发展选择相一致,有重要关联;b.技术自我引用率不断提高,在某些技术领域显性...
- 唐晓云
- 关键词:知识产权
- 隐形的翅膀:美国科技创新中的政府作为被引量:6
- 2011年
- 市场失灵理论和科技创新的新发展趋势、国家竞争战略的实践,都为科技创新中政府作为的普遍存在提供了较好的注释,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占主导的美国也不例外。从投入、产出和政企合作三方面对科技创新中美国政府作为的考察表明:美国对科技创新的政府干预一直存在,并有新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融合的趋势;由于政治策略和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需要,美国政府干预具有长期隐形的特点。
- 唐晓云
- 关键词:政府作为
- 外国在华专利激增:市场占有还是绸缪竞争?被引量:14
- 2017年
- 不少研究表明,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激增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专利法修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以及外国投资和贸易活跃的共同作用。文章分别选取中国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数据(1995~2008年),借助19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层面数据检验市场占有假说和竞争威胁假说。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和专利申请上的跟随支持了竞争威胁假说,即在华专利申请取决于其竞争国家的市场和专利决策,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未雨绸缪。然而,从技术相似性角度的分析显示,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接触、获取外源新技术的机会增加,相反,技术溢出程度有限。
- 唐晓云赵桂芹
- 产业升级研究综述被引量:25
- 2012年
- 金融危机之后,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再度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更是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模式选择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双重探索,因而有必要对产业升级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以促进产业升级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 唐晓云
- 韩国的技术路径:专利、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选择被引量:8
- 2009年
- 本文从专利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虑促进韩国专利申请增长的因素;从技术特色、产业政策特点及其追随的主要技术领先者等方面,分析韩国特定技术路径成因。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产权发展路线图,预测韩国技术发展前景。
- 唐晓云
- 关键词:知识产权
- 中小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基于中国1997—2008年中小企业政策的实证被引量:8
- 2012年
-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创新政策框架,对1997—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研究表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合适的位置,这在组织结构、立法、金融资源、商业创新支持体系和人力资源政策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国创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更受到注重创新和知识创造的国家创新体系狭义概念的影响,以及中国"追赶使命导向"的技术政策目标导向,共同解释了国家的创新政策供给更偏向支持大型企业,倾向让中小企业面对市场规则,即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游离在国家创新体系之外的这种局面。国家创新体系本身概念的发展和中国技术政策目标的不断调整将使这种局面得以改善。
- 唐晓云
-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国家创新体系
- 内生性、生产分割与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兴起——以上海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从国际贸易中心的内生基础、现代生产分割对全球城市功能发展的要求两方面,分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兴起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条件。结合定量指标,判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上海是否具备发达国家经济体在实践中形成中心的门槛条件。
- 唐晓云
- 关键词:内生性国际贸易中心
- 技术政策、产业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增长——“日本悖论”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2
- 2010年
- 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包括技术政策、产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当前,日本的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专利和技术贸易)和长期经济低迷并存,对于这一"日本悖论"可以从技术政策角度进行分析:相比美国和德国,日本的技术政策是"追赶使命导向"的,这一技术政策目标与当前日本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宜;日本技术政策体系中研发产业高度集中化和承担主体单一化,以及日本特定社会制度环境下的产业结构对技术政策的反应和调整受限,这些都阻碍了技术创新、扩散和应用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传导机制。对"日本悖论"的分析对中国制定全面技术政策体系、实施相应产业调整以促进创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唐晓云
-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增长
- 产业升级:转移、深化还是其他——选择路径的一个技术视角被引量:9
- 2010年
- 本文通过对1981—2006年美德两国产业结构变化和研发投入产业分布特点的描述,并将技术政策引入分析框架,在一国技术政策目标指引下研究技术投入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具体分析中观行业层面的技术投入对转移和深化两种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两国技术政策、技术投入和产业贸易特点的分析,对比了差异化的产业升级路径的战略选择方式,以求对经济追赶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 唐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