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成都市温江边界层风场特征的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着眼于成都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利用温江2004年~2012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风场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风频而言,温江地面风春、夏、秋3季均以偏北风为主,冬季则以东北风为主,因此,全年的主导风为偏北风。(2)从风速而言,区域静风和小风频率较高,占全年的68.7%;近10年来,温江年和4季的平均风速均呈现出减小趋势。(3)基于修正的帕斯奎尔稳定度分级法,利用幂指数律公式拟合了风随高度的变化,发现风廓线指数比国标值偏高,并随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大。(4)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风速小于3m/s、稳定度为D^E类。上述研究成果对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和工程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周书华倪长健刘培川
- 关键词:污染气象风速
- 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被引量:45
- 2015年
- 针对污染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2010—2012年成都地区探空资料的温度数据,系统研究了成都地区逆温的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2年成都地区整体以贴地逆温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及强度最强,其次为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不同类型逆温出现的频率、厚度及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贴地逆温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其他各季差异不显著;冬季逆温最强,夏季最弱。3类逆温的日变化明显,08时逆温出现的频率和厚度普遍大于20时,且08时逆温强度大于20时。分析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层特征,对了解成都地区污染物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书华倪长健刘培川
-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逆温厚度
- 二维复合极值模型在暴雨多变量联合分布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更好地描述暴雨多变量特征,构建以GPD为边缘分布的泊松-二维Copula复合极值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成都温江站暴雨雨量和暴雨雨峰的联合概率分布计算,研究表明该模型:理论联合频率与经验联合频率吻合较好,能用于暴雨联合分布的计算;考虑了暴雨过程出现的频次,增加了概率模型的物理内涵,选取独立的暴雨过程极大值作为样本,克服了GPD阈值选取的随意性;可以推广应用于连续分布为其他的Copula函数的情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任照环倪长健周书华
- 关键词:气象学气候统计多变量暴雨
- 成都市1980~2010年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针对近年来大气能见度严重恶化的问题,利用成都市气象局提供的1980~2010年13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分别采用累积百分率法、Ridit分析法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的频率法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个县(金堂、大邑、新津、彭州和温江)的能见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研究方法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从年代际对比的角度而言,金堂、大邑、新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能见度高,21世纪初能见度低,彭州反之;温江20世纪80年代变化不显著,90年代略高于总体平均能见度,21世纪又降低.从年变化趋势的角度而言,除彭州外,金堂、大邑和新津的能见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季节差异也在逐渐缩小.从季节变化特征的角度而言,5个站点的能见度均表现出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夏季“非常好”能见度出现的频率表明,相比彭州而言,其它4个站点的能见度较差,受污染情况较严重.
- 周书华倪长健刘陪川郑一静
- 关键词:防灾减灾能见度RIDIT分析
- 成都及周边地区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利用成都及周边地区(包括眉山、广汉、绵阳、德阳)1980 ~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多种统计方法对该地区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霾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近5年.霾日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且夏、秋和冬三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春季反之.霾日的月变化十分显著,大体呈“V”字型,最多出现在12月,最少出现在6月.(2)年平均霾日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南部以及东部的金堂、广汉、德阳、绵阳,低值区分布在成都北部.
- 吴利彬周书华倪长健刘培川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