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华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院校
  • 2篇职业教育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2篇高职
  • 2篇高职院校
  • 2篇高等职业教育
  • 1篇当代医学生
  • 1篇短学期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选修课教学
  • 1篇药学
  • 1篇医学高职
  • 1篇医学高职院校
  • 1篇医学生
  • 1篇应用型本科
  • 1篇教学质量
  • 1篇课程
  • 1篇绩效

机构

  • 8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8篇吴海华
  • 2篇郭永松
  • 2篇邓茂芳
  • 1篇杨颖
  • 1篇陈小林
  • 1篇吴丽慧
  • 1篇上官盈盈
  • 1篇方雅青
  • 1篇陶峰
  • 1篇张炯炯

传媒

  • 4篇浙江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医学微课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与E-learning的发展与普及,Blending Learning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它主张将传统学习与E-Learning的优势进行结合,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微课是近几年崛起的课堂教学新生力量.本文探讨研究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医学微课设计模式,并对教学准备、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运用与教学评估等环节进行阐述,以期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方雅青吴海华郭永松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被引量:2
2020年
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飞跃式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凸显出快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为此进入新时代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以“双一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而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之根基的课程,在应用型本科一流专业乃至“双一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本文从新时代的站位,按照应用型本科的要求,对课程标准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前一阶段快速发展中课程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及建设的重点。
吴海华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我国高职教育正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如何通过专业建设绩效评价,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并进而保持高职教育高水平健康发展等进行探讨。
吴海华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评价
医学高职院校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2010年
选修课作为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学类院校选修课的现状出发,进行选修课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阐述该系统的评价内容、指标和方法,最后对该系统的作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吴海华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质量
MOOC平台Coursera在当代医学生M-learning中的应用探讨
2015年
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正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可行性、理论基础等方面对MOOC平台Coursera应用于当代医学生M-learning 进行探讨,以期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吴海华吴丽慧郭永松邓茂芳
关键词:医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特色品牌建设
2014年
扩招、升格、新建院校等使高等教育获得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且政府也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但是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要实现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质量优先;优化办学模式,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吴海华费丹华杨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药学高专生职业指导的实践和思考
2004年
通过对药学专业一年级高专学生职业指导的实践,探索职业指导的方法,分析职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药学专业一年级高专学生职业指导的要点。
张炯炯上官盈盈邓茂芳陈小林陶峰吴海华
我校短学期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学生对短学期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短学期教学改革。方法:通过对272名参与短学期教学改革项目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短学期的看法,探讨短学期项目需要改进的内容和方向。结果:学生对于短学期项目的教学满意率高,后勤支持和项目设置上需改进。结论:短学期教学改革项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还需探索和改进。
吴海华
关键词:短学期教学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