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利华

作品数:83 被引量:1,41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企业
  • 10篇绩效
  • 7篇业绩
  • 7篇企业绩效
  • 5篇制造业
  • 5篇上市公司
  • 5篇实证
  • 5篇双重差分
  • 4篇实证研究
  • 4篇节能
  • 4篇节能减排
  • 4篇经济增长
  • 4篇服务业
  • 4篇钢铁
  • 4篇城市
  • 3篇政府补贴
  • 3篇政企
  • 3篇融资
  • 3篇资本
  • 3篇网络

机构

  • 76篇东南大学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82篇吴利华
  • 8篇白俊红
  • 4篇杨家兵
  • 4篇黄送钦
  • 3篇陈瑜
  • 3篇周勤
  • 3篇李贲
  • 3篇刘宾
  • 2篇郑垂勇
  • 2篇吕鸿江
  • 2篇顾金亮
  • 2篇纪静
  • 2篇李廉水
  • 2篇宋静雅
  • 2篇郁明华
  • 2篇程明
  • 2篇吴成颂
  • 2篇袁健红
  • 2篇闫焱
  • 2篇张平

传媒

  • 6篇华东经济管理
  • 6篇科技进步与对...
  • 5篇中国科技论坛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建筑经济
  • 3篇当代经济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工业技术经济
  • 3篇产业经济研究
  • 2篇软科学
  • 2篇价值工程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科学学研究
  • 2篇科技与经济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房地产业投入产出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用2002年江苏省42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从投入结构、使用结构和产业波及效果角度,对江苏省的房地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江苏省房地产业的产业特点。
林黑牯吴利华
关键词:房地产业
析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总增长的贡献被引量:2
2010年
将行业的产出表述为关于资本、劳动、能源和原材料投入的函数,构建了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模型,将工业各行业按投入要素密集程度划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三大类。根据实证结果对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三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变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Domar权重分析了这三类行业对工业总增长贡献的差异。
吴利华张思阳
关键词:资本密集型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1
2003年
以江苏省主要城市市区经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主因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用因子载荷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分析了形成城市竞争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实力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吴利华郑垂勇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
中国无形资产投资评析
2014年
无形资产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加明显,本文介绍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和分类,并且根据Corrado,Hulten,and Sichel(2005,2006)提出的方法,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无形资产投资进行了测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施尧凯吴利华
关键词:无形资产经济增长
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被引量:7
2007年
在《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的指引下,国内券商必将出现分化。作为券商业务重头戏的经纪业务,如何适应这一形势,本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以市场细分和营业部分类为前提,开展错层竞争和差异化营销,这是证券经纪行业未来的战略方向。
朱孟进吴利华
关键词:经纪业务营销策略
市场分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绿色增长的视角被引量:22
2019年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面临着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和提升环境公共品质量的双重责任,因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共赢”局面的绿色经济增长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绿色经济增长的视角,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市场分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负,说明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行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市场分割在抑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也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也直接抑制了绿色经济增长。基于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的传导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市场分割影响效率改善效应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显著为负,说明地方政府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和市场分割策略显著地抑制了效率改善效应的发挥;就技术进步效应来说,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市场分割的影响系数亦均显著为负,说明市场分割阻碍了各类清洁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的发明,也抑制了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研究结论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优化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启示,各级政府要建立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和政策体系。
卞元超吴利华白俊红
数字产业融合中美比较研究:动力、路径和效果被引量:3
2024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产业效率和效益改善的有效手段。基于数字化投入供求关系梳理数字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美最新的多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路径和效果。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产业(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行业附加值率低。基于融合程度的路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化硬件及其交付推动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其融合的重点;而美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服务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其融合的重点。通过融合效果分析发现,带动或诱导中美数字产业增加值的核心部门分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性、生产性、流通性服务业,均来自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对能源与资源型等传统产业的渗透强度不高,其增加值受后者的带动或诱导效应也不强,是两国数字产业未来融合发展应该重点突破的领域。此外,中国数字产业融合还应强化数字服务投入,发掘数字要素与传统要素组合应用新模式、拓展数据价值化空间。
易兆强吴利华
关键词:产业融合
装备制造企业创新与融资约束——基于战略群组的研究
2013年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而融资支持一直被认为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FCM聚类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战略群组划分,并对比分析了创新战略群组和其他战略群组融资约束程度和盈利能力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仅0.08%企业选择了创新差异化战略,0.43%企业选择了营销差异化战略,14.17%企业选择了成本领先战略,而85.32%企业都没有明显的战略倾向;创新型企业现金持有最低,负债率最高,获得外部融资支持,但群组平均利润率为负,盈利能力差。创新型企业的高研发投入、高外部融资支持并没有高利润回报,这应是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吴利华陈瑜
关键词:融资约束战略群组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以1995—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计算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分析公司间技术效率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技术人员的配置程度和企业上市对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企业规模对技术效率的正影响度最大,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配置程度,最后是企业上市;公司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技术效率低的公司始终处于低水平,并未被淘汰或因市场竞争压力提高技术效率;在空间布局上,临近市场型企业更有效率,资源依托型企业效率最低,临近港口型企业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吴利华刘丽娜陈燕
关键词:随机前沿模型技术效率企业规模
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环境比较分析——基于关联产业的视角被引量:12
2014年
以中美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关联比例法度量产业间的关联强度,并对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及关联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产业环境的角度探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且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居多,而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下游受政府公共采购政策的需求拉动明显,且与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远高于中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上游的核心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推动,下游的终端产品主要为出口需求拉动。因此,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其上下游产业环境、市场及政策环境的改善。
吴利华纪静
关键词:电子信息制造业上下游产业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