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九江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桥梁
  • 6篇软土
  • 6篇桥梁基础
  • 6篇梁基础
  • 5篇地基
  • 5篇地下连续墙
  • 5篇竖向
  • 5篇竖向承载
  • 5篇连续墙
  • 3篇地下连续墙基...
  • 3篇动力学特性
  • 3篇载力
  • 3篇深厚软土
  • 3篇竖向承载力
  • 3篇扭矩
  • 3篇扭矩传感器
  • 3篇物理力学参数
  • 3篇滑坡
  • 3篇复合地基
  • 3篇感器

机构

  • 17篇西南科技大学
  • 16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西安大略大学
  • 1篇四川蜀渝石油...
  • 1篇中铁十九局集...
  • 1篇四川航天职业...
  • 1篇重庆市轨道交...
  • 1篇江西省交通设...

作者

  • 24篇吴九江
  • 15篇程谦恭
  • 12篇文华
  • 3篇王玉峰
  • 3篇李艳
  • 3篇张建磊
  • 2篇姜兆华
  • 2篇杨涛
  • 1篇李成辉
  • 1篇王寒冰
  • 1篇孟祥龙
  • 1篇顾成壮
  • 1篇于进江
  • 1篇李晓静
  • 1篇曹兴
  • 1篇刘颖
  • 1篇李梦妮

传媒

  • 4篇工业建筑
  • 2篇混凝土与水泥...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公路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黑龙江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22年
自1979年首次应用于日本高铁桥梁基础以来,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以其优良的工程特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在国内外大型桥梁基础中取得了较多的应用,并已逐步推广到水利、水电及船坞基坑工程的围护和防渗结构中。在调研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在桥梁基础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其中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在土木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胡浩东郭清石吴九江
关键词:桥梁基础
BIM技术在钢筋平法识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提高学生钢筋平法识图能力,探讨了BIM技术在钢筋平法识图课程中的应用。平法图集表达的钢筋节点等构造信息较为抽象,学生无法在大脑内直接想象结构空间形态。将BIM技术引入平法识图课程,从课程讲义、课程设置和教学结构方面探讨具体应用策略,提升了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表明将BIM技术应用于钢筋平法课程教学中,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及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姜兆华吴九江
关键词:BIM技术教学应用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OpenSees软件的前、后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OpenSees软件的前、后处理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格栅式地下连续墙基础而缄默、计算和展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引入了GID软件作为建模和结果呈现等的工具,以OpenSees为...
张建磊程谦恭张恩铭李艳吴九江
文献传递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竖向载荷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格栅式地连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基础,为高铁软土地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然而目前其竖向承载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室内相似比为1∶30竖向载荷试验,对软土地基中的单室、两室与四室墙基础进行研究,试验结论表明:3种基础的Q-s曲线均为缓变型,且随着格室数目的增加,格栅式地连墙的极限承载力得到了提升,但并非呈线性增长;外摩阻力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与墙–土相对位移及土性参数有关;基础内摩阻力基本呈上小下大的"L"形分布,且基本发挥于墙端以上约占墙体深度1/4的界限内,内摩阻力的发挥与内部格室尺寸有关,格室尺寸越大,越能调动基础内部摩阻力的发挥;基础的承台土反力发挥程度十分有限,总体呈"马鞍形"分布,并可忽略其对基础承载力所产生的贡献;加载过程中,基础均存在由"端承–摩擦墙"转变为"摩擦–端承墙"的趋势;在基础埋深与墙厚一定时,采用格室数目较少的基础形式,相比扩大格室尺寸大小,将对削弱基础的"群墙效应"起到更好的作用,从而使基础取得较好的承载效能。
吴九江程谦恭文华曹建磊张建磊
关键词:基础工程侧摩阻力软土竖向承载力
基于土工合成材料立体加筋法的软土路基施工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土工合成材料立体加筋法是将土工膜、土工格栅、格宾网在竖向进行叠加,以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承载特性,实现立体加筋的效果。将这一新型的加筋结构形式应用于四川蒲江某软土道路处理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现场试验研究,总结了"基于土工合成材料立体加筋法"施工的关键施工工艺,包括土工膜、土工格栅的铺设方式,连砂石的分层碾压以及格宾网的填料处理等。结果表明,采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立体加筋道路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承载性好等特点。同时,土工合成材料全部为工厂预制,也对保证施工质量有利。
文华杨涛曹兴顾成壮吴九江
关键词:软土路基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工艺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节状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
2024年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辅以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对节状墙基础竖向受拉下的位移和破坏形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部与中部节的设置扩大了深部与浅部土体的影响范围,多部节的设置相对于单部节有利于调动更广范围的土体。节状墙的破坏模式包括垂直滑移面、倒金字塔状或正切曲线和花瓶状曲线(即曲线滑移面)相连接的滑移面。总体而言,与抗拔桩相比,节状墙的抗拔破坏面受到节部数量和位置的影响而表现为复合型,且部分滑移面的走向与土体内摩擦角有关。
吴九江肖琳王丽娟张祎
关键词:模型试验
下穿厚砂层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通过昆明南站钻孔灌注桩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厚砂层地基中灌注桩基施工的工程特点,并对3种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选用优化后的"浅护筒加泥浆护壁"工艺,该方法保证了桩基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同时,对泥浆制备与循环、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施工关键技术的控制进行了论述,解决了下穿厚砂层地基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难题。
黄玮张健文华孔超吴九江
关键词:厚砂层混凝土灌注
软土地基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与群桩桥梁基础竖向承载性状对比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在软基上修建高速铁路,其桥梁墩台须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轨道线路对沉降的严格要求,而新型桥梁基础——格栅式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格栅式地连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为分析软土地基高铁格栅式地连墙桥梁基础的承载性状,对采用相近材料用量的3种基础形式(群桩与单室、两室格栅式地连墙)进行了两组对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单室与两室格栅式地连墙的沉降量相近,群桩基础的沉降量较大,单室与两室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群桩的116.7%与120.4%;群桩侧摩阻力呈"L"形分布,格栅式地连墙外摩阻力呈不对称"M"形分布,其土芯侧摩阻力的发挥主要集中在墙体端部以上约占墙体深度1/4的部位;3种基础形式的承台土反力及侧摩阻力的荷载分担百分比均较小,基础承载特性均表现为摩擦端承墙(桩);相同荷载下,群桩的单位端阻力大于格栅式地连墙基础,而相同单位端阻力下,群桩的沉降量亦大于格栅式地连墙基础;在软土地基,当不能利用土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时,采用地下连续墙基础替代群桩将会起到提高基础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等的作用。
吴九江程谦恭文华曹建磊
关键词:群桩深厚软土竖向承载力
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震害及抗液化研究进展
2023年
1964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产生大面积液化现象的破坏性地震,如新瀉、阪神、唐山和汶川地震等,地震中可液化场地桩基桥梁震害事例不在少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调研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计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基础震害的典型实例,重点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桩基抗液化的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桥梁桩基液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吴九江胡浩东李艳
关键词:桥梁桩基
用于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变特性研究的剪切流变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变特性研究的剪切流变装置。该流变装置包括风室,所述风室上连接有支架、动力装置、输风管线,所述风室出风口端面与第一布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布风板上连接有由外筒、内筒以及第二布风板所围成的环...
王玉峰程谦恭罗忠旭陈锣增仲昱全吴九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