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星
- 作品数:19 被引量:256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颏下组织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 目的:评价颏下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年来,我科应用颏下组织瓣对因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进行修复。其中2例因车祸外伤造成面颊部缺损,1例因爆炸伤引起面颊部、下唇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在控制感染后...
- 荀文兴李金清吕晓星李学拥卫国强庞楠
- 文献传递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失感觉神经支配创伤愈合中Bcl-2与NGF/NGF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9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uum assistedclosure ,VAC)对失感觉神经支配的创面愈合过程中Bcl 2与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 (每组 2 0只 ) ,即实验组(T组 ) :施加VAC的失去神经支配创面 ;对照组 1(C1) :未施加VAC的失去神经支配的创面 ;对照组2 (C2 ) :施加VAC的正常神经支配的创面 ;对照组 3(C3) :未施加VAC的正常神经支配的创面。T、C2组施加间断性VAC每日 3次 ,负压 80mmHg。伤后 1、3、6、9、12d ,四组同时取材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各时间点Bcl 2与NGF/NGFmRNA表达。结果 在伤后C2组、C3组Bcl 2与NGF/NGFmRNA表达明显 ,水平逐渐升高 ,至第 9天达最高 ,然后降低 ,C2组较C3组Bcl 2和NGF/NGFmRNA维持相对高的状态 (P <0 .0 5 )。T、C1组创缘和肉芽组织中Bcl 2与NGF/NGFmRNA表达相对C2、C3组处于较低水平 (P <0 .0 5 )。结论 VAC通过增强创面组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影响内源性NGF表达 ,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汤苏阳陈绍宗胡昭华宋玫曹大勇吕晓星
-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创伤愈合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
- 重度烧伤早期液体复苏与血钠异常的观察
- 目的 通过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复苏情况及血钠变化的观察,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电解质胶体混合复苏恰当的液体量以及其比例. 方法 对67例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行电解质胶体及水分联合复苏.并根据血钠水平,分为高钠(5例)、低钠(9例)...
- 张洪辉李跃军李学拥陈邵宗吕晓星冯剑李靖蒋力
- 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术中肿胀麻醉利多卡因用量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进行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及是否存在中毒反应。方法:14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0.01±7.91)岁,肥胖指数13.43~43.59,平均23.37±6.82。采用左大腿前、右大腿前、左大腿后、右大腿后侧四个部位环形序贯吸脂术,统计手术中肿胀液的注射量、利多卡因用量以及吸出脂肪和肿胀液数量。连续观察术中、术后病人的临床反应和生命体征。结果:肿胀液注入皮下脂肪数量为3000~9000ml,平均(6009.80±1482.51)ml。吸出皮下脂肪数量1500~7000ml,平均(3105.74±1068.24)ml。术中抽出肿胀液200~3300ml,平均(1312.50±549.92)ml,约占注入量的5%~41.67%,平均(21.84±6.95)%。注入皮下脂肪之利多卡因剂量为27.69~88.42mg/kg,平均(59.45±13.62)mg/kg。术中出血极少,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及术后未见眩晕、耳鸣、幻听、金属味、口周麻木、定向障碍、抽搐、惊厥等利多卡因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术后站立包扎时个别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平卧即可恢复正常。术后大腿围径和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在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采用分部位序贯吸脂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利多卡因中毒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结果。
- 李跃军吕晓星李靖李金清蒋立李学拥李望舟
- 关键词:肿胀麻醉大腿利多卡因中毒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VEGF和BCL-2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3年
-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对鼠失神经支配创面愈合中VEGF、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于大鼠背部做一2cm×2cm的矩形全层皮肤缺损,其中A组创面予以封闭式负压引流组,B组未加封闭式负压引流;负压在20-80mmHg。在VAC后1,3,6,9,12天,A、B两组同时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创面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Bcl-2的表达和标记指数。结果:A组较B组其VEGF、Bcl-2表达及标记指数明显增加(P<0.001)。结论:VAC能明显促进创面的修复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 汤苏阳陈绍宗胡昭华宋梅曹大勇吕晓星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血管生成VEGFBCL-2
- 383例电损伤流行病学分析
- 孙超峰李跃军李望舟吕晓星蒋立李靖冯剑陈绍宗李学拥
- 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32例治疗分析
- 2006年
- 袁新建胡昭华薛宏斌吕晓星李学拥李望舟张翠英
- 关键词:重度烧伤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62
- 2004年
-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对人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CD34犦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VAC治疗(-15.9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CD34表达及其标记指数、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VEGF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随VAC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出现VEGF阳性表达,标记指数增加(F=41.819,P<0.05)。CD34在VAC治疗后表达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强(F=21.691,P<0.05)。结论:VAC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促进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 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胡昭华宋玫吕晓星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创面血管生成VAC手术
- 几种不同手术方法在前额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额部不同面积、不同条件缺损修复术的选择以及疗效的观察。寻找额部重建最好的、最简单的方法。方法:应用局部皮瓣转移、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扩张器外扩张皮肤、游离大网膜移植加刃厚皮片移植四种方法,对不同缺损面积、不同缺损深度选择不同的方法,分别修复92例前额部缺损创面患者。结果:92例患者皮片及皮瓣均完全成活,修复后形态自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评估、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缺损面积、不同条件的前额部缺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孙超锋吕晓星冯剑李靖蒋立孟祥海华振卫国强李学拥
- 关键词:皮瓣皮片移植
- 人外周血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 2012年
- 目的:探索简便易行的外周血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极其生物学特征与功能。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分离成人外周血,所获得的白细胞在一定条件要求下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等对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进行鉴定,在扫描电镜下进一步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培养至第14天时,外周血纤维细胞开始分化成熟。血液来源的取材、首次换液的时间、细胞的接种密度、血清浓度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外周血纤维细胞的培养造成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至12天时CD34和COLⅠ均为强阳性表达,继续培养至28天时,血液来源的细胞表面抗原CD34发生明显丢失,免疫荧光染色几乎不能显色;相反COLⅠ持续表达阳性,取培养14天的贴壁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ColⅠ+细胞为81.6%,显示PBFCs不断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配合适当的培养条件,成人外周血中存在的前体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分化为外周血纤维细胞,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 崔磊李学拥李跃军李金清吕晓星
- 关键词: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创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