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居娴 作品数:43 被引量:2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陕西省珍稀濒危中药的种类与分布 1994年 陕西省位于东经105°29’~111°14’,北纬31°42’~39°35’,在我国中部偏东靠北。北为陕北黄土高原,南系秦巴山地,中为关中盆地。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复杂多样。其中秦岭山地为我国南北方气侯的天然分界线,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亦是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动植物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有不少特有种。据近年调查,全省中药共2454味;萁中植物药1969味,隶属243科,719属1776种,动物药400味,隶属127科,253属,311种。同时由于秦岭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特殊的地史过程,受冰川影响较小。 李映丽 李小洪 吕居娴关键词:植物药 陕西叶下珠药用开发研究I叶下珠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对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naL.)的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气孔轴式,栅栏组织的排列,茎中木纤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鉴别特征。所含成分有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鞣质类等。体外抗病毒试验证明,黄酮类、鞣质具有较明显的抗病毒活性。 牛晓峰 吕居娴 贺浪冲 岐琳关键词:叶下珠 生药学 陕西叶下珠药用开发研究Ⅲ提取物体外灭活HBV抗原作用 被引量:50 1996年 对陕西叶下珠不同提取物进行了体外灭活HBV抗原实验,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提取物均有较强的灭活HBV抗原作用。 贺浪冲 岐琳 吕居娴 牛晓峰关键词:叶下珠 HBV抗原 灭活作用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真菌 被引量:1 1995年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真菌吕居娴,李映丽,李小洪,焦文旭,张阳,张天宇(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西安710061)人类利用天然药物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利用天然药物治病最早和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3医疗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界越来越注重研究和开发利用... 吕居娴 李映丽 李小洪 焦文旭 张阳 张天宇关键词:真菌 抗肿瘤活性 栽培和野生秦艽的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通过对栽培秦艽及野生秦艽(Geneiana macrophylla Pall.)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粉末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秦艽和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为推广应用人工栽培秦艽和发展秦艽药材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映丽 李小红 吕居娴 焦文旭关键词:秦艽 中药鉴定 抗肿瘤的天然化合物 被引量:7 1994年 抗肿瘤的天然化合物李映丽,吕居娴,焦文旭,李小洪,康晓洁(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710061)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开始了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抗肿瘤药物的工作。据估计,迄今已通过动物移植性肿瘤体内及肿瘤细胞株体外筛选的植物成分已超过4千种[1]。随着分... 李映丽 吕居娴 焦文旭 李小洪 康晓洁关键词:抗癌药 天然化合物 生物碱 山延胡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993年 延胡索为常用中药,其植物来源为罂粟科紫堇属的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药用其块茎,具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山延胡索Corydalis remota Fisch ex Maxim var heteroclita K.T.Fu(图1)为陕西省同属植物的特有种。药理实验表明具有元胡的镇痛、镇痉作用,且延胡索乙素及总碱含量均较正品元胡为高。 郭增军 吕居娴 李映丽 李延关键词:延胡索 生物学 异叶败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995年 从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ge.)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与化学方法鉴定为:金丝桃甙(Ⅰ),异槲皮甙(Ⅱ),这2个化合物在败酱科植物中均是首次报道。 雷海民 朱蓉 吕居娴 李映丽关键词:异叶败酱 黄酮 金丝桃甙 苏木蓝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研究山豆根代用品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 Indigofera carlesii的化学成分 ,寻找其活性成分和 /或毒性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苏木蓝的根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3-硝基丙酸 ( ) ,coronarian( ) ,corollin( ) ,羽扇豆醇 ( ) ,白桦脂酸 ( ) ,β-谷甾醇 ( ) ,胡萝卜苷 ( )、豆甾醇 - 3- O-葡萄糖苷 ( ) ,琥珀酸 ( )。结论 化合物 ~ 和 为首次从苏木蓝分离得到 ,化合物 、 和 ~ 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 苏艳芳 张新鑫 杨静 郭增军 吕居娴 果德安关键词:3-硝基丙酸 三萜类化合物 陕西“七药”植物资源及研究概要 被引量:19 2006年 本文报告了陕西“七药”的名称来源、独特的理论体系、原植物资源及分布特征、入药部位及民间临床应用简况,并对当前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郭增军 卜筱茜 王军宪 吕居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