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研究
- 2019年
- 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其核心是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挖掘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的重点是创新办学理念和思想,构建高效的内部治理组织架构,政治组织、行政组织、学术组织和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力量“五位一体”整体联动,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 向天华
- 关键词:高校
- 发生认识论视域下的感兴
- 2011年
- 审美感兴,是发生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之中,它是导源于主体既有格局的审美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需要主体有一种静寂澄澈的摒弃功利的态度,也需要客观物像具有能与主体产生共鸣共振的性状。当主体受到外物信息刺激时,就会在原有的格局中调动种种情感活动来同化调节当下的刺激信息,以使外来物象信息融入格局中去,以达到相互交融,并创化生成审美意象。
- 向天华
- 关键词:发生认识论直觉感兴
- 试论整体性阅读教学被引量:2
- 2006年
- 阅读教学应该把作品与作者、作品与写作背景和作品与相关的评论资料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阅读整体。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的整体把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理解领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尽量准确地去感受、理解、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情绪和表现出来的内涵意蕴。
- 向天华
- 关键词:整体性领悟能力
- 环境道德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 2009年
-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自然主宰人类的时代,人类敬畏自然;人类主宰自然的时代,人类对自然恣意掠取。这种转变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要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环境道德约束规范,切实保护好环境,以求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
- 向天华
- 关键词:环境道德
-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
- 2016年
- 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针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思考。
- 向天华廖华廖建明陈尧
- 接受美学视角下巴金《家》中的悲剧形象研究
- 2020年
-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悲剧性文本并不是其悲剧艺术价值产生的终极因素,文本价值的生成必须是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中实现,接受者必然要参与悲剧文本价值的构造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巴金先生的作品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他笔下的《家》不管是苍凉的笔调还是悲痛的结局,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并在读者心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接受美学的视角从期待视野、审美经验以及召唤结构三方面来重点研究《家》中的悲剧形象,以助于了解接受者参与作品价值生成的整个过程。
- 廖华向天华
- 关键词:接受美学审美悲剧形象
- 留守儿童关爱视角下川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被引量:2
- 2017年
-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现实困境。近年来虽然国家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法制保障,但是国家的这些宏观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结合边远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进农村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本文从留守儿童关爱视角,对川东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及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展开调研,根据留守儿童急需的文化服务出发,提出解决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措施对策。
- 廖华向天华阳露西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 《乐记》的物感说与感兴
- 2013年
- 《乐记》的物感说中,主体要虚静澄澈,客观物象诱使主体生发相应的情感情绪,也要合乎礼乐规范,注重感物的礼乐诗教传统。主体在虚静澄澈心境下与物像之间的一种瞬时直觉和情感顿悟,而外在物像性态决定着主体所生成的情感情绪,要符合礼乐仪式规范下的范式结构。所以,《乐记》提出要"慎所以感"。
- 向天华
- 关键词:《乐记》感兴审美活动
- 主体人性的张扬与美的勃兴——魏晋玄学对美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魏晋时代,是玄学唱主旋律的时代,是高扬人性的时代。玄学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思潮,在二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对中国美学的勃兴和繁荣,提供了理论的基石和心灵的土壤,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催生作用。
- 向天华
- 关键词:玄学生命本体美学勃兴
- 直觉与顿悟:古典美学中的感兴论被引量:2
- 2011年
- 感兴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是艺术生成的源动力,也是欣赏活动中兴致和韵味得以激发的源动力,是一种艺术直觉,也是一种情感顿悟。中国美学中的感兴主要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向前发展着,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研究中进行了阐释。
- 向天华
- 关键词:感兴审美活动艺术生成情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