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祝弟

作品数:34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文学
  • 6篇文化
  • 5篇学术
  • 5篇作家
  • 5篇城市
  • 4篇晚生代
  • 4篇写作
  • 4篇访谈
  • 4篇访谈录
  • 3篇都市
  • 3篇叙事
  • 3篇学科
  • 3篇教育
  • 3篇创意
  • 3篇创意城市
  • 3篇创意写作
  • 2篇大众化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都市文学

机构

  • 13篇《探索与争鸣...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探索与争鸣...
  • 2篇上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远程教育杂...

作者

  • 32篇叶祝弟
  • 2篇阮凯
  • 1篇秦维宪
  • 1篇鲍东明
  • 1篇吴维忆
  • 1篇陶侃

传媒

  • 7篇探索与争鸣
  • 4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当代文坛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学术界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生之道、“第三性”与再造“文学乡土”的方法——以阎连科《她们》为中心被引量:3
2020年
生生之道、以“第三性”为核心的阎氏女性论、以非虚构作为方法的乡土中国想象,是理解阎连科《她们》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着作品内容、作家思想和文体创造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紧紧缠绕在一起,共同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即如何理解和想象当代乡土中国。《她们》中众多的人物及其故事,通过作者的具有强烈主体性的语言、思想以及在历史和虚构之间滑动的笔法编织到一起的时候,建构出了一套“关系网”。从追求文体独创性的角度来看,《她们》的核心甚至不在于记录女性、再现时代,而在于通过一套作家想象出来的“结构”,来引导我们如何与当代乡土女性一起共同思考,如何去跟乡土社会“共情”。
叶祝弟王磊光
关键词:乡土中国
请不要过度消费莫言被引量:1
2012年
一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包括凤凰网、新浪网在内的各大门户网站,也迅速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一喜讯,并配以专题报道,其内容之齐备、角度之多元,令人叹为观止。
叶祝弟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门户网站头版头条
期刊建设与知识生产的方向
2022年
知识生产是期刊建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正席卷全球,现实问题永远活泼生动、浑然一体,生活世界的逻辑决定了现实问题都是跨学科,现实倒逼真正的跨学科研究势在必行。学术期刊是学科知识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术共同体则是学术期刊的不竭智力资源,是学术期刊持续发展、彰显生命活力的重要依托。深度办刊是新时代对学术期刊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是与专业学术期刊的耦合。
鲍东明叶祝弟陶侃江波
关键词:知识生产跨学科
都市写作的困境——以晚生代作家的创作转型为例
2014年
从一开始,在都市里从事写作的晚生代作家们,选择了一种拒绝与主流话语合作的边缘者的姿态。出于对中心意识形态的恐惧,他们选择了边缘性的位置,扛起个人化写作的大旗,在经验和立场上力图成为独特个性的"那个个人"。晚生代作家的都市小说里,出现了一大批游离于主流的小人物,他们是都市的流浪者和遗弃者。晚生代作家塑造了都市里漂的一代,并以此为隐喻,传达出晚生代作家在既定的社会秩序里面的残缺感和边缘感。
叶祝弟
关键词:晚生代都市文学
改革是克服欧洲危机的唯一出路——《欧洲评论》主编西奥·德汉教授访谈录
2016年
叶祝弟 吴维忆(以下简称记者):德汉先生,英国公投脱欧的结果已经出来了.这次公投有超过3500万人参与,达到选民人口的72%,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参与程度最高的一次.对此您怎么看?
叶祝弟吴维忆
关键词:访谈录主编
作为创意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意写作
2024年
2024年1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网站发布了最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中文创意写作列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意味着作为一门学科的中文创意写作正式获得官方认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一门以写作实践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创意写作天生具有非学科、非体制的“不安分”的一面,它的机遇和动力源自学院之外,需要积极回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的创意城市和创意产业的需求。本文引人基础设施的视角,对创意写作如何实现对创意城市和创意产业的有用之用进行探讨。
叶祝弟
关键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写作实践创意写作二级学科创意城市创意产业
上海欣快症:新感觉派的都市体验及其文化隐喻被引量:4
2020年
欣快症是所谓资本主义黄金十年都市上海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现代性症候,“上海特别快”所喻指的欣快体验,其背后是启蒙现代性“对物的执着的抒情”、对速度的极端崇拜以及对进步的永恒追求。这种启蒙现代性因为其精于理性、长于算计,而越来越显示出其空洞、压抑的一面。穆时英窥见了启蒙现代性主导下中产阶级的庸俗和市侩气,以何绍箕为代表的现代布尔乔亚们傻乐式的欣快体验,不过是追求感官的现时享受;而所谓的幸福生活,不过是物质主义为中心的庸俗人生观,利己主义式的冷漠和世故,以及极度自恋、缺乏主体意识的虚假人格。
叶祝弟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文化隐喻
新世纪文学生产机制批判——关于“作家学院化生存”的思考被引量:5
2012年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进入高校,担任教职,选择"学院化生存"的方式。作家"学院化生存"既是新世纪之交文学场的裂变和学术场的膨胀的结果,也体现了一批有良知的人文知识分子试图拯救颓败的文学生态、拯救人文教育的努力。但是,进入高校的作家似乎并没有改变高度体制化的高校坚硬的现实,相反有被高校同化的危险。作家选择学院化生存至少面临三重困境和难题:第一重困境是如何解决好文学的"下生活"与"上生活"的问题;第二重困境是如何解决好知识生产逻辑和文学创作逻辑自洽的问题;第三重困境是如何解决好学院政治对文学自主性的伤害问题。
叶祝弟
关键词:文学生产机制纯文学
跋涉在现代化与化现代之间——新文化运动百年价值重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年
为了纪念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发起100周年,2015年6月19~21日,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上海东方青年学社联合主办的“现代化与化现代——新文化运动百年价值重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以及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叶祝弟阮凯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价值重估
意象抒情与施蛰存“江南新感觉”被引量:1
2020年
施蛰存将古典意象援入现代江南,又从西方借来意象抒情手法,使得古典知识与西方知识在江南书写中相互发明。这种以意象抒情为方法,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相互发明的地方江南,既不同于鲁迅的浙东鲁镇,也有别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构成了独属于施蛰存的“江南新感觉”。
叶祝弟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