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红军

作品数:35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蛋白
  • 7篇黏膜
  • 6篇组织化学
  • 6篇免疫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血管
  • 5篇食管
  • 4篇小细胞
  • 4篇淋巴
  • 4篇癌组织
  • 4篇病理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肺癌
  • 3篇PXR
  • 3篇CD105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蛋白质

机构

  • 3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2篇青岛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青岛市传染病...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黄岛区...

作者

  • 35篇卫红军
  • 14篇黄维清
  • 13篇陈桦
  • 8篇王青
  • 7篇于建宪
  • 7篇孔庆暖
  • 6篇韩增磊
  • 5篇许琳
  • 4篇纪萍
  • 4篇张七一
  • 3篇谭齐贤
  • 3篇马树沛
  • 3篇马海燕
  • 2篇杨彦华
  • 2篇张巍巍
  • 2篇崔琳
  • 2篇张芳
  • 2篇张爱军
  • 2篇姚树坤
  • 2篇张晓暾

传媒

  • 7篇齐鲁医学杂志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山东医药工业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l-2蛋白表达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2001年
王梅珍张旋卫红军马树沛谭齐贤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蛋白细胞凋亡
尸体解剖标本中CD105、CD34及Ⅷ因子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2004年
①目的 检测CD1 0 5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与泛血管内皮 (EC)标记物CD34及Ⅷ因子表达的差异 ,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②方法 采用小鼠抗人CD1 0 5单克隆抗体E9、小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和小鼠抗人Ⅷ因子单克隆抗体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5 0例尸解标本心、脑、肺、肝、脾和肾组织冷冻切片中CD1 0 5、CD34和Ⅷ因子的表达。③结果 各脏器之间 3种EC标记物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H校 =4 1 .2 2 7~ 77.6 1 2 ,P <0 .0 1 )。各脏器中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上CD1 0 5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 .5 2 4~ 2 8.378,P <0 .0 5 ) ;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上CD34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0 .82 8,P <0 .0 1 ) ;肝、脾和肾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上Ⅷ因子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0 4 1~ 1 6 .2 5 4 ,P <0 .0 5 )。大多数脏器标本中CD1 0 5标记的毛细血管EC比CD34和Ⅷ因子标记的效果明显 (χ2 =30 .2 39~ 5 0 .733,P <0 .0 1 )。④结论 小鼠抗人CD1 0 5在人脑、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广泛表达 ,应用CD1 0 5标记毛细血管EC比CD34和Ⅷ因子标记有明显优势。
于建宪张亚青陈桦张晓暾卫红军纪萍
关键词:CD105CD34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中SOX2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SOX2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中SOX2的表达,并用CD105标记血管。结果SOX2阳性率、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4.6%、11.51±2.11,无淋巴结转移组为44%、10.00±1.63,差异显著(P〈0.01)。SOX2阳性率、MVD值在组织学分级Ⅱ~Ⅲ组为82.4%、11.40±2.13(P〈0.01),I级组为45.5%、10.14±1.67(P〈0.05),差异均显著。MVD值在SOX2阳性组为11.62±2.05,阴性组为9.63±1.41,差异显著(P〈0.01)。结论SOX2阳性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SOX2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淋巴结转移。
韩增磊杨彦华孔庆暖卫红军陈桦黄维清
关键词:乳腺癌SOX2CD105血管生成
SASH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候选抑癌基因SASH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SASH1蛋白的表达.结果:SASH1蛋白在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41.67%vs80.00%,P<0.001).其表达率在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降低(2=6.583,P<0.05).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SASH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表达下调,该基因可能是食管鳞癌的肿瘤抑制基因,可能作为分子标记而用于食管鳞癌的诊断和治疗.
刘秋菊贺远龙刘红云卫红军许琳王青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
肾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肾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肾MPC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7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CT示肾盂肿物。巨检:肾盂及肾实质内见一灰白色不规则结节状肿瘤,2.5 cm×2 cm大小,切面灰白色、质软。镜检:肿瘤实体细胞排列成簇状、索条状或假腺样漂浮在干净的类似淋巴管的空腔中,管腔壁无内皮细胞被覆,乃属于收缩的纤维间质空隙。肿瘤细胞呈多角形、立方形、长柱状,部分细胞表面可见纤毛;胞质嗜酸性、丰富,部分胞质内见空泡形成,胞核呈圆形、椭圆形,中等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不多见。在肾门淋巴结内及肾周脂肪囊内均发现转移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CK20和CEA弥漫(+),EMA部分(+),c-erbB2弱(+),Ki-67阳性率为30%;CD10、vimentin和p53(-)。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肾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且预后较差的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刘红云黄维清卫红军张芳姜维娜陈桦
关键词:临床病理
乳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乳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IMD)与乳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CD1 0 5MabE9检测乳癌组织的IMD。③结果 不同大小肿瘤组间IMD比较无明显差异 (F =1 .2 6 ,P >0 .0 5 ) ;不同分化程度乳癌IMD比较有显著差异 (F =1 2 .1 5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IM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t =1 0 .2 5 ,P <0 .0 5 )。④结论 分化低及有淋巴结转移的乳癌IMD增高。
于建宪陈桦黄维清卫红军张七一
关键词:乳癌微血管密度病理特征癌组织
bcl-2蛋白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2000年
目的 探讨bcl - 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6例非白血病bcl - 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血病组bcl- 2蛋白表达较非白血病明显增高 ,两者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白血病组中 ,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bcl - 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bcl- 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 ,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提示bcl - 2蛋白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
马树沛卫红军谭齐贤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蛋白
噬血细胞综合征尸检1例并文献复习
2008年
对1例表现为发热、皮疹、肝大、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为骨髓组织及淋巴组织内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红细胞及有核细胞的组织细胞,胸腺、肝、脾、肺等组织中示组织细胞明显增多,并有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免疫组化CD68阳性。提示HPS以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为特征,可累及多个脏器,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毕忠君崔琳卫红军陈桦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
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在窦房结中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HCN)4种亚型在心脏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准确切取心脏窦房结组织,从组织中分别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后,应用SYBRGreen荧光染料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实时检测HCN各亚型表达,通过溶解曲线分析检测的特异性。结果:窦房结有HCN4、HCN2、HCN1 3种亚型的表达,且HCN4>HCN2>HCN1,所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论:成功应用SYBRGreen荧光染料建立定量RT-PCR体系,并检测到HCN4、HCN2、HCN1 3种亚型在窦房结中的表达。
马鹰卫红军张七一刘格
关键词:心脏传导系统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
P物质在BARRETT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P物质在BARRETT食管(BE)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B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物质在正常对照组(n=25)及BE组(n=58)中的表达,并比较P物质在不同化生程度、伴或不伴胆汁反流BE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P物质在BE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胃化生(+)BE组P物质表达高于肠化生(+)BE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9.98、3.25,P<0.05);伴胆汁反流BE组P物质表达明显低于不伴胆汁反流BE组(t=3.04,P<0.05),而伴胆汁反流BE组肠化生阳性率高于不伴胆汁反流BE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99,P<0.05)。结论 BE组存在P物质分泌失调,其可能在B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胆汁反流可能影响BE黏膜P物质的分泌,而与肠化生的发生可能有关。
王淑平卫红军王青张巍巍
关键词:BARRETT食管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