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海燕
- 作品数:24 被引量:3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光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缘九种紫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1年
- 以青藏高原东缘九种紫草科植物为对象,在100%自然全光照以及36%NS和3%NS的光照强度下,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选取了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平均萌发时间三个萌发参数,并且依据种子萌发对光响应的不同将本实验所研究的九种紫草科植物分为以下四类:1)对光照梯度无响应,即不同光照强度下GP,GI和MGT部无显著变化的有狼紫草、西藏附地菜、小花琉璃草、甘青微孔草和微孔草;2)光照减小了GP和GI,延长了MGT的有倒提壶与卵盘鹤虱;3)光照梯度对GP和GI都无影响,而延长了MGT的有小叶滇紫草;4)光照提高了GP和GI而对MGT无影响的有糙草.此九种紫草科值物可能存在两种萌发对策,即感应水分和感应光照,来选择萌发时间和萌发数量,从而在萌发行为上产生了生态位分化.
- 张蕾张春辉吕俊平王晨阳张莹莹卜海燕杜国祯
- 关键词:种子萌发光照强度萌发率青藏高原东缘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0种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52
- 2007年
-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自然环境.设置24h无光照、12h5℃/12h25℃变温条件,通过人工气候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该地40种常见一年生植物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一年生植物萌发开始时间都比较早.萌发速率相对比较高,而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大。根据萌发率高低分为4种类型:高萌型(萌发率〉80%).中间型(55%~80%),次低萌型(30%~55%).低萌型(萌发率〈30%)。试验结果还表明高萌型的物种萌发比较整齐连续.萌发高峰期出现在第2~4天,萌发持续时间比较短,萌发速度比较快,萌发过程多表现为单峰曲线.即一次全部下注。中间型的种萌发不连续,萌发启动相对较晚,萌发过程多表现为多峰曲线。本试验中低萌型的种有17种.萌发更加不连续,萌发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萌发更加缓慢,其萌发对策更加趋向于多次下注。
- 徐秀丽齐威卜海燕刘坤杜国祯
- 关键词:一年生植物高寒草甸萌发萌发率
-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常见植物种子形状对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383种常见植物种子为材料,分析种子萌发特性与种子形状(长、宽、高的三维方差)、体积及相对表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高寒草甸地区植物种子性状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与种子三维方差、相对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体积呈显著负相关;(2)种子平均萌发时间与种子体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相对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种子三维方差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体积较小而形状细长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及萌发速率,体积大而圆的种子需要更长的萌发时间;小种子具有较大的相对表面积可能是其具有较高萌发率和萌发速率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为土壤种子库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学经卜海燕周显辉徐当会刘伟齐威葛文静
- 关键词:萌发高寒草甸
-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41种菊科植物种子大小与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 2016年
- 种子中营养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建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含量差异可能导致种子采取不同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对策。为了探讨种子中营养物质含量是否因种子大小不同而产生适应性变化,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广泛分布的41种菊科植物种子为研究材料,用索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分别测定了种子中主要营养成分——粗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分析了菊科植物种子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种子大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高寒草甸植物在种子水平上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子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大小无显著相关性,但随着种子质量的减少,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大种子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大种子具有较厚的种皮引起的。小种子中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可以帮助其幼苗快速生长,为其提供充足的能量,使小种子产生的幼苗可以获得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以克服其较小幼苗带来的竞争劣势,这可能是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 杨慧仙卜海燕葛文静王学经夏玉斌马冰
- 关键词:高寒草甸菊科营养成分含量
-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54种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被引量:52
- 2006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54种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特点。结果发现:在54种植物中,有4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都达到了50%,其中萌发率80%以上的物种有26种,60%~80%的有11种,40%~60%的有8种,20%~40%的有5种,小于20%的有4种;萌发开始时间为3~5d的植物有14种,6~8d的植物有29种,9~10d的植物有10种,大于10d的有1种;萌发持续时间为1~7d的植物有16种,8~14d的植物有28种,15~21d的有10种;达50%萌发率的时间为1~7d的植物有11种,8~14d的植物有27种,大于14d的植物有5种,萌发率一直没达到50%的植物有11种。这些植物显示了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萌发率大于50%的物种)和低萌型(萌发率小于50%的物种)。
- 卜海燕任青吉徐秀丽刘坤贾鹏文淑均孙大帅杜国祯
- 关键词:高寒草甸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
- 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种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特征的比较被引量:34
- 2015年
-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合性状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莎草科、禾本科和双子叶类杂草)的差异,分析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物种、不同功能群之间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叶片形态和光合特征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双子叶类杂草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而莎草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物种水平还是功能群水平,叶片形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进而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而群落中不同功能群物种的组成差异将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和资源利用产生显著的影响。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沼泽化草甸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并为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生理生态学依据。
- 任青吉李宏林卜海燕
- 关键词:功能性状光合生理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功能群
- 青藏高原东缘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基温和积温被引量:16
- 2011年
-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积温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在5个恒温梯度下(5、10、15、20、25℃)萌发所需的积温和基温。结果表明,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基温在0~4℃,积温在26.65~139.92℃.d,基温较低,积温较高,这与这些物种所生存的青藏高原东缘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海拔与萌发的基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说明种子萌发的基温与它们所处的温度环境相适应。一年生的两种雀麦较8种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较低,萌发较早,可优先占有空间资源,在群落竞争中获利。
- 王梅英刘文刘坤卜海燕
- 关键词:积温青藏高原禾本科萌发
- 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的关系被引量:43
- 2011年
- 以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禾本科、菊科和紫草科)植物种子为对象,在野外实验条件下,观测了其萌发特性,并对其萌发模式以及种子大小和萌发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地的杂草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种子的萌发模式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其中过渡型和缓萌型所占比例最大(各占32.3%),爆发型次之(25.8%),低萌型最小(9.7%)。高峰萌发率与种子大小呈显著负相关,萌发高峰时间与种子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萌发率、萌发指数与种子大小呈较弱的负关联,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呈较弱的正关联,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几乎无相关关系。
- 张蕾张春辉吕俊平王晨阳张莹莹卜海燕杜国祯
- 关键词:种子大小青藏高原东缘常见杂草杂草防治
-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生态修复及保护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被引量:3
- 2015年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阿尼玛卿山下,地处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处,海拔在3300~4806米之间。这里蕴育着青藏高原上最为优良的高寒草甸植被,素有“五花草塘”“中华水塔”之称。黄河在玛曲段增加的径流量占整个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因此,玛曲是我国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和阻挡高原风沙东迁无可替代的绿色生态屏障,对我国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杜国祯卜海燕李耀辉李广宇张迎梅梁天刚张强赵志刚陈文业周显辉孙旭映马妙君王芳
- 关键词:黄河源区补给区生态修复水源青藏高原东部
- 遏制黄帚橐吾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特定植物-黄帚橐吾的生长进行遏制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在需要遏制黄帚橐吾的土地中施以氮肥,特别是在需要遏制黄帚橐吾的土地中于每年4~5月期间一次性施以6g/m<Sup>2</Sup>~7g/m<Sup>2...
- 杜国祯卜海燕张格非王满堂谢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