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
- 作品数:45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重构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5~100 mg,2次/d)和贝那普利组(5~10 mg,1次/d)。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于治疗1天、1月、3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间隔运动幅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后壁运动幅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LVM)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依据性别、年龄及初始LVEF水平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比较沙库巴曲缬坦与贝那普利对不同人群左心室重构的干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组48例,贝那普利组3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VST、间隔运动幅度、LVPWT、后壁运动幅度、LVEDD、LVESD、LVEF、LVM及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LVESD为(35.90±12.85)mm,低于贝那普利组的(45.50±8.55)mm(P=0.006),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室间隔运动幅度(P=0.003)及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P=0.006)均高于贝那普利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LVESD[(44.85±9.53)mm比(30.45±8.80)mm,P<0.001]更低,LVEDD[(56.21±6.58)mm比(50.19±2.80)mm,P=0.002]更低,LVEF[(42.13±15.35)%比(54.81±59.90)%,P=0.012]更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获益优于贝那普利在男性、年轻(年龄<65岁)患者更明显;LVEF降低(<50%)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获益明显优于贝那普利,而LVEF保留(≥50%)沙库巴曲缬沙坦
- 郑彬彬刘长乐王媛媛邱九纯富华颖曹源徐延敏
- 关键词:贝那普利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miR-155/Shh/Gli1信号通路在扩张型心肌病CD4+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究CD4+T细胞miR-155/Shh/Gli1信号通路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DCM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HD组)。DCM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9.7±4.9)岁。HD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0.8±4.3)岁。分析CD4+T细胞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对不同亚组外周血的CD4+T细胞进行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验证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干扰CD4+T细胞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探究其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机制。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CM组患者的CD4+T细胞水平高于HD组[(45.5±5.9)%比(37.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2,P<0.001);miR-155在DCM患者CD4+T细胞中表达高于HD组(P<0.05);miR-155表达升高促进了内质网应激和Hedgehog信号通路中蛋白Shh和Gli1表达升高。使用Shh激动剂处理,可以进一步促进内质网应激反应。结论miR-155/Shh/Gli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CD4+T细胞异常表达。
- 董福强滕广帅霍宁刘长乐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CD4+T细胞MIR-155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其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临床常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心律失常和猝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在此病的临床诊断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 刘长乐李广平
-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基因筛查超声心动图
- 基因源性心脏病——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11年
- 基因源性心脏病,又称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1],包括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家族性预激综合征(WPW)、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Lene-gre-Lev病等,大多是由于编码心肌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BS是由Brugada兄弟于1992年首次报道的原发性心电疾病,临床上以V1~V3ST段抬高及多变、反复发作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和晕厥,以及心脏性猝死为特征。
- 刘长乐李广平
- 关键词:多形性室速心外膜BRUGADA综合征综合病症心室纤颤
- 糖尿病兔心房电机械功能受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TE)评价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兔心房电机械功能,同时观察心房病理、电生理改变及心房颤动(房颤)易感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四氧嘧啶诱导成功糖尿病兔共8只,健康对照组8只,饲养8周,应用DTE测定...
- 富华颖李广晋刘长乐李健周长钰杨万松刘彤
- 关键词:糖尿病兔四氧嘧啶心房颤动
- 老年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例内科治疗体会
- 2007年
- 刘长乐李广平张梅郑成环
-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破裂咳嗽症状老年颈静脉怒张体温波动
- 糖尿病对兔心房肌电重构和离子通道重构的影响
- 刘长乐富华颖李健程立君李广平刘彤
-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兔心房重构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 目的建立四氧嘧啶介导的兔糖尿病(DM)模型,评价吡格列酮对DM兔心房结构性重构和电重构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96只分成正常对照组(C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吡格列酮A组(DPG组,4 mg/...
- 刘长乐富华颖李健程立君王兴华杨万松李广平刘彤
- 关键词:吡格列酮糖尿病兔心房重构
- 磷酸肌酸降低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评价磷酸肌酸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查阅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98例需联合应用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或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病历,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7例,观察组化疗同步给予磷酸肌酸钠2 g/d,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脑钠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具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
- 王国栋雷铭德刘长乐李嘉盈娄建石
- 关键词:磷酸肌酸蒽环类药物心脏损伤
- NLRP3炎症小体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炎症反应增强常与AF的发生发展相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作为近年研究最为广泛最具特征性的炎症小体,参与诸多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有证据显示其与心房重构、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以此入手可为阐明AF的上游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靶点。本文简述了NLRP3的特性及信号传导途径,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总结了NLRP3与AF的相关性,并对未来NLRP3拮抗剂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 吴小寒刘长乐
- 关键词:心房颤动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