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谊
-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畜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人畜感染情况,探索传染来源。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和猪咽拭子进行Y.e常规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150例腹泻病人中分离到Y.e 3株,其中1株血清型为O∶3;从该O∶3株病患老家采集的222份猪咽拭子分离到Y.e 14株,都为O∶3血清型;PFGE分子分型显示病人体内分离到的致病Y.e与家猪分离株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证实1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从家猪传染人的病例,并发现Y.e在治愈病人体内至少存在了2个月。
- 刘谊冯建远李燕春刘莉莉祁腾周子人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兽共患病脉冲场电泳
- 四川省鼠疫专业人员调查
- 2011年
- 目的调查了解四川省各级疾控机构从事鼠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为四川省今后鼠疫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级从事鼠疫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构成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共有鼠疫防止专业人员63人。所有从业人员中,平均年龄35.7岁,男性51人,女性12人,男女性别比4.25∶1;少数民族专业人员共有29人,占46.03%;各级专业人员中没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仅有1名动物昆虫鉴定和研究方面的人才。结论四川省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年龄、性别、民族构成比较合理,但缺乏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专业人才。
- 李帆汪立茂刘谊邱海勇罗志丹巴段勇军何前军岳崎王洪丹巴泽里祁腾吴朝学覃芳葵
- 关键词:鼠疫
- 2009年四川省德格县鼠疫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2009年四川省德格县鼠疫流行态势,为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主要传播媒介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染疫动物2种,分别为喜马拉雅旱獭、牧犬;分离菌株12株,均来自旱獭,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3份,1份来自旱獭,滴度为1:1280,2份来自牧犬,滴度分别为1:80、1:32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9份,均来自旱獭,最高滴度为1:819200,最低滴度为1:16000。结论 2009年德格县动物鼠疫维持流行状态。
- 吴朝学汪立茂覃芳葵刘谊李帆祁腾岳琪王宏罗志丹巴段勇军泽仁桑珠黄建忠
-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动物病
-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 刘谊罗志丹巴汪立茂段勇军岳崎王洪丹巴泽里祁腾黄建忠李帆吴朝学何前军泽仁桑珠
-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2014年四川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4年鼠疫监测结果,为鼠疫防控工作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2013年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方法相结合,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监测结果的综合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有鼠疫监测点20个,疫源县5个,疫源面积23131km2,染疫动物有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青海田鼠、犬、猫和猪,病原学检测动物材料1194份、分离鼠疫菌4株,鼠疫间接血凝(IHA)检测动物血清1519份、阳性45份;检验媒介蚤47组718匹,结果阴性。结论四川省疫源面广,并有鼠疫菌分离和阳性血清检出,说明部分地区动物鼠疫正在发生并流行,提示要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各级鼠疫防控知识培训,做好监测工作,严防鼠疫在人间发生。
- 邓祖军黄建忠汪立茂李帆金忠强祈腾罗隆泽刘谊吴朝学
- 关键词:鼠疫
- 2010-2012年四川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状况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四川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在常见宿主及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在不同季节采集不同地区腹泻患者或宿主动物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同时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从1557份各类样品中分离出Y.e 47株,其中腹泻患者7株,宿主动物猪25株,青海田鼠10株,喜马拉雅旱獭5株;总分离率3.03%。血清型分布为O∶3血清型菌株27株,O∶9血清型2株,O∶5血清型6株,O∶8血清型2株,不能分型10株;毒力基因检测情况表明除青海田鼠分离的到4株O∶3血清型菌株外,其余O∶3、O∶9血清型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结论四川省腹泻患者与常见宿主动物均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首次证实在四川高原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中存在致病性Y.e,并证实宿主动物O∶3血清型中存在不产毒力基因的非致病性菌株。
- 刘谊李燕春祁腾汪立茂景怀琦王鑫肖玉春罗隆泽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动物血清型毒力基因
- 2006-2010年若尔盖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2006-2010年若尔盖县鼠疫监测结果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与完善四川省鼠疫监测数据库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对若尔盖县开展监测工作,采用SPSS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检验,从检测结果及其重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该地鼠疫现况及未来可能性。结果若尔盖县鼠疫监测动物以旱獭、高原鼠兔和牧犬为主,媒介以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和同鬃蚤为主,旱獭是鼠疫菌主要宿主,2006、2007、2010年旱獭密度分别为0.58、1.68、0.09只/ha,平均密度0.12只/ha,3年旱獭平均染蚤率为43.85%,平均蚤指数为2.70,所获标本进行的细菌学检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向血球凝集试验(RIHA)得到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5年监测结果表明若尔盖县鼠疫疫情发生可能性较小,但是应该综合考虑调查路线、鼠疫监测工作的间断性及监测人员专业性与稳定性因素,以及与若尔盖县临近的疫区现况,通过进一步改善监测工作细节,提高监测质量。
- 吴朝学汪立茂李明杰李帆张小兵刘谊祁腾黎能金曾明才罗科
-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动物病
-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基因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四川省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中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点,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生物信息学资料,选择7个钩体致病相关基因与群特异性G1、G2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四川省1970-2010年分离保存的问号钩体90株和对照用双曲钩体4株,共94株进行了检测。结果 90株问号钩体中7个毒力相关基因,除sphA基因检出率较低外(6.67%),其余6个毒力相关基因检出率在81.1%~98.9%之间,G1、G2基因检出率为100%,双曲钩体中未检测出7个毒力相关基因和G1、G2基因。结论四川省问号钩体中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广泛,检出率高,患者分离株与黑线姬鼠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分布高度一致。
- 曾林子郭宗琪曾义学祁腾刘谊刘莉莉罗隆泽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基因
- 2007年德格县旱獭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德格县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通过实验室检测证实该地旱獭鼠疫分布于3乡镇,主要宿主动物30余种,媒介昆虫3科7属7种。结论明确了德格县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
- 罗志丹巴段勇军汪立茂岳崎王洪丹巴泽里祁腾黄建忠刘谊李帆吴朝学何前军泽仁桑珠
- 关键词:旱獭鼠疫流行病学
- 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km^2。结论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汪立茂罗志丹巴岳琦段勇军祝小平毛素玲刘伦光王宏刘谊谢飞陈德刚陈开华邓兵康均行
-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