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紫微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教学
  • 1篇新高考
  • 1篇新课程标
  • 1篇新课程标准
  • 1篇新课程理念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选拔
  • 1篇选拔性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学习心理
  • 1篇学习心理学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英语
  • 1篇英语影视
  • 1篇影视
  • 1篇折射率
  • 1篇身份
  • 1篇试卷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刘紫微
  • 5篇陈刚

传媒

  • 2篇中学物理教学...
  • 2篇物理教师
  • 1篇物理教学探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习题的分类标准多样,却没有基于认知心理学剖析问题解决内部机制来对习题进行分类的研究;有的习题分类借助了布卢姆的认知水平分类,却未对各认知水平的实质作出解答。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部分包括...
刘紫微
关键词:选拔性
试论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机制与教学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基于学习心理学视角剖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机制,发现初、高中教材虽选用不同实验装置,但所获结论和逻辑过程一致,即学习机制一致;明确了理想实验法的核心是逻辑推理,仅适用于获得结论环节,故教学中不宜扩大其适用范围、夸大其作用.依据学习机制提出教学建议:初中应以获得结论为核心目标,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中可着重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者的研究方法,分析两者研究的异同和意义,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内化经典物理运动观的同时,形成科学思维,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推理及科学论证.
刘紫微陈刚
关键词:逻辑推理研究方法
基于学习心理学视角分析“密度”教学的引入方式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学习心理学分析密度概念的学习机制,确定"在引入环节合理引导学生研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密度教学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各种引入方式的出发点大致分为本原性问题、物理性质和物理意义三类,通过分析三类引入方式的利弊,并针对可能构成教学难点的节点给出了教学建议。鉴于物理意义是引入新物理量时的核心关注点,建议在教学中选择以物理意义为出发点的引入方式。
刘紫微魏舜芷陈刚
关键词:教学引入学习心理学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开设英语影视选修课的探究
教育部于2003年出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标准》还指出:“设置选修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开设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
刘紫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文献传递
嵌入式发展下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生产机制研究
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社区中的“社工”这一概念既在学理与规定意义上存在有显著的身份区隔,又依据现实产生了不断变化的身份内涵,不同身份内涵下的社区社会工作者组成相对平衡的工作系统,却在工作过程中遇见了不同的问题与...
刘紫微
关键词:身份
新高考改革前后物理试卷对比分析——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习题分层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问题解决视角,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将物理习题分为五个层次。使用该方法对上海市、浙江省两地近三年的高考物理试卷进行了文本分析和对比,发现新高考改革后,浙江卷"应试性"有所减弱、选拔性有所增强,而上海卷相反。据此对物理试卷命题提出建议:将所有的"识记"类试题转变为"理解(概念规律)"类试题,适当降低"理解(规则)"类试题的占比,提高"分析""创新"类试题占比,并将其作为必答题而非加试题。
刘紫微陈刚
巧用磁力小火车进行“电流的磁效应”的探究性教学
2019年
以2016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IYPT)赛题中的磁力小火车为教学材料,介绍一种关于“电流的磁效应”的新的探究性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经历完整且有条理的科学探究过程,并通过“现象—子结论—主结论”的逻辑链习得本节课的两个主结论.利用新颖教学材料搭建起“思维”的桥梁,让学生“带着头脑来探究”,而非“带着双手来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刘紫微黄彦媚陈刚
关键词:科学思维
促进学生理解的“测定玻璃折射率”教学被引量:5
2019年
为打破学生"能执行插针法但不能解释实验步骤"的现状,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本文以教学任务分析为依据,提出促进学生理解的"测定玻璃折射率"教学方案--从实验原理出发,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自主建构实验方案,再总结实验步骤.任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理解插针法的核心是知道人眼观察到折射所成虚像在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但这并非本节课的重点,这也引发了笔者对插针法学习必要性的思考.
刘紫微魏舜芷陈刚
关键词:玻璃折射率插针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