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安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杏仁复合体
  • 2篇中缝大核
  • 2篇痛觉
  • 2篇网状核
  • 2篇巨细胞网状核
  • 2篇基底
  • 2篇复合体
  • 1篇电刺激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形态发育
  • 1篇形态计量学
  • 1篇杏仁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素
  • 1篇色胺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毡
  • 1篇水管周灰质
  • 1篇体积

机构

  • 8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晓安
  • 6篇李戬
  • 4篇陈庆功
  • 4篇屠建琪
  • 2篇徐旭东
  • 1篇侯颖一
  • 1篇谭金山
  • 1篇葛志强
  • 1篇邓廉夫
  • 1篇任振峰
  • 1篇李敬山
  • 1篇马璟
  • 1篇范天生
  • 1篇邢凤石
  • 1篇刘方
  • 1篇马奎元
  • 1篇朱亮

传媒

  • 8篇济宁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7
  • 3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鼠大巨细胞网状核α部注入6-羟基多巴胺对痛阈的影响被引量:2
1992年
向大鼠双侧巨细胞网状核α部微量注射儿茶酚胺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观察选择性破坏该区儿茶酚胺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后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注药后第2、4、8、16日,动物痛阈较注药前或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注药后第28日,动物痛阈基本恢复。上述结果提示儿茶酚胺是参与巨细胞网状核α部痛觉调制的神经递质之一。
李戬徐旭东屠建琪刘晓安
关键词:巨细胞网状核痛觉多巴胺
大鼠巨细胞网状核和中缝大核5-羟色胺神经元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
1992年
本文采用特异性化学损毁技术及钾离子透入法测痛,观察了用5.6-双羟色胺(5.6—DHT)破坏了大鼠巨细胞网状核(NGC)和中缝大核(NRM)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后痛阈的变化。结果表明:NGC 内注射5.6—DHT 后,第4、6、8天痛阈较基础痛阈显著下降。NRM 内注射5.6—DHT 后,第4、6、8和16天痛阈较注射前均有显著下降,且痛阈下降幅度大,恢复过程长。提示:NGC 或NRM内5—HT 神经元均参与痛觉的下行调制,而NRM 内5—HT 神经元在镇痛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本文并对NGC 和NRM 内5—HT 神经元在痛觉调制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徐旭东李戬刘晓安屠建琪
关键词:中缝大核血清素
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痂中胶原蛋白代谢及基质钙化的影响被引量:4
1997年
为探讨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应用3H—脯氨酸和45Ca—氯化钙无载体放射性核素体内示踪技术,检测了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形成与基质钙化的影响。发现:生理性电刺激周围神经,使3H—和45Ca—掺入早期骨痂的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5);45Ca—/3H—的比率提高迅速。表明早期骨痂内胶原蛋白合成量增加,基质钙化迅速、完全,骨性骨痂发生早、骨转化过程缩短。因此认为,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可作为促进骨修复的辅助手段。
邓廉夫李敬山马璟陈庆功张青李中堃任振峰刘晓安葛志强邢凤石
关键词: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
人基底杏仁核突触和神经毡发育的初步观察
1991年
本文用电镜对胎儿和新生儿基底杏仁核内突触和神经毡的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胎龄23周,神经毡主要有原始细胞突起组成,亦可见到轴突和树突,部分树突含有大量微管,微丝等;细胞突起间易见膜的特化,个别已具有典型突触结构,突触囊泡邻近突触活性点。胎龄37周,轴突和树突数量增加,其内微管数量减少,线粒体增多;可见轴树,轴体突触型式。生后4天,树突和轴突发育较好,个别树突可接受多个轴突终末的突触调节;除轴—树突触外,尚观察到轴—树突棘突触、轴—体突触和突触复合体;纤维髓鞘已经形成。出生后,仍可观察到正在发育的树突、突触等。本文对不同发育阶段突触和神经毡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李戬陈庆功屠建琪刘晓安朱亮李中坤侯颖一谭金山
关键词:突触神经毡杏仁复合体
大鼠中缝大核的超微结构
1990年
用电镜观察了大鼠中缝大核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突触结构的超微结构特征。大型神经元富含细胞器,核膜多有凹陷,胞膜呈多棘和无棘两种形态;中型神经元为梭形和多极细胞,部分中型神经元表现为高电子密度;小型神经元多呈圆形,胞质和细胞器稀少。易见各型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成的并置关系。中缝大核以有髓纤维分布为主,其间密布突触结构,绝大部分为轴一树突触,大型和中型神经元表面易见轴一体突触,尚可见少量的轴一轴突触,突触复合体等;突触前终扣根据所含囊泡分为4种类型。
李戬刘晓安范天生
关键词:中缝大核超微结构
人下橄榄主核形态发育的体视定量分析
1992年
用体视学方法对24例人胎儿及成人的下橄榄主核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的下橄榄主核从胎儿至成人,体积呈持续增长状态,神经细胞体积密度和细胞数密度呈持续降低趋势,5—7个月的胎儿下橄榄主核的体积增长,神经细胞体积密度和数密度降低速度均较快,提示5—7个月的胎儿期为下橄榄主核的快速发育期。8个月后的胎儿神经细胞体积密度和数密度降低缓慢,几乎接近3岁儿童的水平,说明胎儿后期及儿童期神经细胞的发育为神经细胞个体成熟和功能完善的发育。
陈庆功李戬李中坤刘晓安屠建琪
关键词:体积
大鼠中脑水管周灰质腹外侧部的细胞构筑差异(Ⅰ)形态计量学分析
1990年
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大鼠中脑水管周灰质(PAG)腹外侧部内侧区(Mo),外侧区内(L_1)、中(L_2)、外(L_3)三带的细胞构筑差异。PAG 腹外侧部神经元有多极、三角形、梭形和卵圆形4种基本细胞类型,根据胞体直径,每型神经元又分为大(16—22μm)、中(8—16μm)、小(<8μm)3种。由Mo 至L_3,每单位体积组织内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在细胞分类上主要为大、中神经元增加。93.3%的大神经元和76.4%的中神经元分布在L_3和L_2,Mo 无大神经元分布.胶质细胞数量亦表现增多,但胶质细胞/神经无比值下降。上述结果表明PAG 腹外侧部各区、带之间存在构筑差异,L_3、L_2可能是功能较活跃区域。
李戬刘晓安马奎元陈庆功
关键词:PAG细胞构筑形态计量学
大鼠杏仁复合体向前脑基底部下丘脑和脑干传出投射研究
1990年
用35只大鼠以放射自显影法研究了杏仁复合体对前脑基底部和下丘脑的传出联系。杏仁外侧核、杏仁基底外侧核的投射纤维组成终纹的腹侧部,其连合后纤维投射到终纹床核外侧区,其连合前纤维投射到伏隔核、无名质、腹侧壳核、嗅结节和黑质外侧区。杏仁内侧核,杏仁后皮质核的投射纤维组成终纹的背侧部,连合后纤维投射到床核内侧区,连合前纤维投射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壳部.乳头体前腹核、伏隔核、无名质,腹侧壳核和外侧隔核。杏仁中央核的投射纤维经过终纹的腹背侧连合后纤维终于终纹床核内侧区和外侧区。连合前纤维投射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壳部、乳头体前腹核和下丘脑外侧医。杏仁复合体各亚核都发现有经前连合的纤维,越边终于对侧终纹床核或加入对侧终纹。
李中坤刘方曹文强刘晓安
关键词:杏仁复合体下丘脑脑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