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宜
- 作品数:40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公有制的本质与社会主义被引量:6
- 1995年
- 公有制的本质与社会主义刘新宜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视察南方重要讲话正式发表以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深入的探讨。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是,理论界在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却产生了较大的争论。如...
- 刘新宜
-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财产所有权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资本主义占有权社会主义思想
-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东方社会跨越发展观——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3
- 2007年
-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被广泛解读为"跨越资本主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混乱。实际上,马克思这一设想的本义指的是制度内跳跃,即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跳跃,而不是人们广泛理解的制度间跨越——"跨越资本主义"。从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过去的解读所引发的思想混乱可被逐一澄清。对于东方社会的发展而言,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理论价值,一是论述了社会跳跃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在历史哲学层面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 刘新宜
- 关键词:跨越资本主义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设置问题的深层思考——基于唯物史观的解析
- 2011年
- 唯物史观是解析社会性质的科学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在物质生产方式上存在着本质差异。这表明,它们已经分属于两种不同质态的社会主义。这是不宜将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的探索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因。
- 刘新宜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
- 布尔什维克兴衰的历史启示
- 2014年
- 高度封闭性、集权性建制与运作规则既是保证布尔什维克在落后历史条件下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又是导致其执政后逐步变质并最终走上衰败的深层根源。只有根据现代政治所必需的开放性、民主性诉求,对这种传统政治规则进行深刻改造,才能使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不断地承担起开拓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重任。
- 刘新宜
- 关键词:布尔什维克建制
-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的若干思考
-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和无产阶级.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这不仅无法保障其正当权益的获取,也削弱了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为了保持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
- 刘新宜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
- “全面、和谐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客观上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虽全面涵盖了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内在要求,但却无法直接援用于上层建筑和其它领域。这说明它存有发展空间和需要。十六大报告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理解和新发挥。
- 刘新宜
-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和谐发展
- 现在能舍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吗?被引量:5
- 2006年
- 现在舍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不合时宜的。“兼顾公平”过去做得很不到位,今后确需予以纠正,但不能以此全盘否认“效率优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一需力避非辩证直线思维方式的影响,二需排除中国传统文化中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 刘新宜
- 关键词:公平生产力
- 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性诉求被引量:1
- 2003年
- 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理应具有“快、高、强、好”四项基本诉求和其它两项更深层次、更为重要的内在诉求。我们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促进生产力全面和谐地向前发展,才有资格成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 刘新宜
- 关键词:生产力全面和谐发展十六大精神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反思与探索——第11届全国中青年社会主义学者专题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 2007年
- 刘新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家学者社会主义中青年
- 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尺度”——评张奎良同志《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的两个论点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对张奎良同志《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文中的两个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两个论点是:一、认为马克思晚年之前考察社会历史发展时,使用的是单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线性决定论";二、马克思晚年考察社会历史的尺度除了上述"线性决定论"外,"还把人道主义原则提升为历史的尺度,这是在新的基础上向他早期实践人本主义的复归"。本文认为,上述两个论点曲解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虽然把物质生产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但从来也不否认上层建筑及其它非物质生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也起一定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充满了辩证精神,并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线性决定论"。文章还着重指出,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论述也是以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为依据的,并不是用"人道主义尺度"观察问题的结果,更谈不上所谓马克思晚年向早年的实践人本主义复归的问题。
- 刘新宜
-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历史发展东方社会理论人道主义决定论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