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太阳
  • 1篇电流
  • 1篇电流密度
  • 1篇耀斑
  • 1篇隐现
  • 1篇英文
  • 1篇弱磁
  • 1篇太阳磁场
  • 1篇太阳观测
  • 1篇网络
  • 1篇纤维
  • 1篇纤维结构
  • 1篇小尺度
  • 1篇流场
  • 1篇活动区
  • 1篇功率谱
  • 1篇磁场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4篇刘建强
  • 2篇史忠先
  • 2篇汪景琇
  • 2篇刘桂林
  • 1篇李京
  • 1篇韩峰
  • 1篇陈济民
  • 1篇张洪起

传媒

  • 2篇天体物理学报
  • 1篇天文学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3篇1990
  • 1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R5395活动区耀斑和纵向电流密度的关系
1990年
本文分析了AR5395活动区1989年3月9日——3月15日光球纵向电流密度与耀斑初始亮点及耀斑位置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1.Hα初始亮点并不是在电流密度最强处,并且有很多就是在非电流处(<
陈济民李威刘建强刘桂林
关键词:电流密度活动区
黑子活动区流场精细结构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通过太阳活动区光球和色球速度场和磁场观测资料,讨论了黑子活动区附近流场的精细结构,论述了太阳大气中物质的流动呈纤维结构,以及速度场纤维与磁场,色球纤维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
张洪起李京刘建强
关键词:太阳纤维结构
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的二维功率谱(英文)
1990年
以1988年9月5日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磁强图为基础,首次给出了对一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二维功率谱。 尽管从总体上,功率谱的分布呈现从低频分量向高频分量迅速衰减的趋势,但是,反映小尺度磁场分布的不同尺度空间周期性的分离的尖峰,是功率谱的最主要特征。 本文的主要结果可概括为下列两点: (1)太阳宁静区的磁通量不仅凝聚在分离的、具有相对较强磁通量密度的磁结构内,而且磁结构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分离的尺度不同的周期。 (2)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最显著的周期,具有超米粒的空间尺度。这与以往磁对流理论与有关观测结果相一致。在功率谱中,还可以证认相应于亚超米粒,及亚超米粒和超米粒之间尺度的空间周期的大量尖峰。这是本文首次得到的。 包含更多观测资料的进一步工作是必须的,特别是获得对同一宁静区的速度场和磁场同时性的二维功率谱,对研究磁场和对流速度场的相互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观测的功率谱与理论预测谱的比较,将有助于理解太阳光球分离磁结构形成的物理过程。
汪景琇史忠先刘建强
关键词:太阳磁场功率谱小尺度
太阳网络内弱磁场结构的快速隐现
1990年
在良好的视宁度条件下(≤2″),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HRSO)高分辨磁场观测,提供了探测网络内磁场(INF)的可能.对1988年9月5日的高分辨磁图的分析表明: 1.网络内区域,最大磁通量密度B低于10G而大于等于5G的网络内弱磁场结构(WINF)都是真实的磁结构. 2.大多数(约70%)的WINF经3~m.4的时间间隔后,在±5G的等高斯图中不再能辨认;在持续的磁图中,再现的WINF仅占约30%. 3.某一时刻被证认的WINF数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由此估计WINF的平均寿命的上限约3~m. 4.WINF是网络内未被分辨的个别磁通元的集合体,其磁通量在2×10^(16)Mx.—1×10^(18)Mx.之间.比对大熊湖太阳天文台(BBSO)1984年7月9日的磁图,本文得到类似的结果.
史忠先汪景琇刘建强韩峰刘桂林
关键词:太阳磁场太阳观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