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宗贤

作品数:39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儒学
  • 7篇文化
  • 4篇心学
  • 4篇社会
  • 4篇近现代
  • 3篇道德
  • 3篇哲学
  • 3篇中国儒学
  • 3篇儒家
  • 3篇社会转型
  • 3篇理学
  • 3篇孔子
  • 2篇道学
  • 2篇性格
  • 2篇阳明心学
  • 2篇儒学复兴
  • 2篇儒学研究
  • 2篇生死
  • 2篇生死观
  • 2篇圣人

机构

  • 38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39篇刘宗贤
  • 1篇苏宝梅
  • 1篇庄恒恺
  • 1篇刘长明
  • 1篇张进

传媒

  • 5篇东岳论丛
  • 4篇济南大学学报...
  • 2篇孔子研究
  • 2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管子学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学习论坛
  • 1篇开封大学学报
  • 1篇2004年当...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闽学与武夷山...
  • 1篇中国宝鸡张载...
  • 1篇2006年儒...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王阳明心学的圣凡平等观被引量:11
1999年
刘宗贤
关键词:陆九渊圣人之道圣人观心学心即理
传统哲学的伦理特性与中华民族的内向性格
1991年
中国传统哲学带有浓厚的伦理特性,这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术界同仁多所赞同的。这里要谈的是这种伦理型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及其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一) 中国哲学普遍具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是其宇宙观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伦理型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主要表现。天与人,所谓“天”,本指“天道”,即自然规律、宇宙根本;所谓人,则指“人道”。
刘宗贤
关键词:中华民族伦理主体性格圣人境界
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被引量:48
2002年
自然界的其他存在与自封为灵长的人类存在都是和谐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并没有价值等级之分 ,和人类一样 ,它们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发展权利。基于这种思考建构的和谐伦理学 ,是关于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所有存在之间以及其他所有存在相互之间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行为准则的学问。人类不仅要善待他人 ,与人为善 ,而且要善待生物 ,与生物为善 ,乃至要善待其他所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非生命存在 ,与所有存在为善。与万物为善是人类伦理道德的至高境界。仁者爱人 ,智者爱生 ,贤者博爱 ;不爱人无以为仁者 ,不爱生物无以为智者 ,不博爱万物无以为贤者。爱人、爱生物兼爱万物 ,方才称得上大仁大智大贤之人。博爱万物的和谐伦理观是生生之道 ,日新之德 ,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维护所有生命乃至所有存在的和谐共处。理智的人们应该自觉将自己所有行为置于和谐伦理学的X光下 ,迎接这一伟大的伦理挑战。
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
关键词:非生物
孔子仁爱思想与生死观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国人的心灵。其结果,不仅在华夏大地上奏响了一支当代主流价值观的凯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乃至宗教观的深刻反思。
刘宗贤
关键词:孔子仁爱思想生死观
季羡林的东方文化研究与东方儒学之“结缘”
2001年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东方学学科的开创者 ,又是当今东方文化研究的一代宗师。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 ,季先生开始对“义理之学”发生兴趣。季先生关注儒学和中国哲学 ,自有他的知识背景 ,自有他的大思路。季先生以东、西文化历史性交流的大思路提出了“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观点。从近代以来“西风”流行、西方文化无情地冲击东方文化 ,到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东方传统、东方文化在国际上重新受到世人重视 ,季先生以他的经验和阅历 ,以他的知识和学养提出这个问题 ,可以说他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而儒学作为东方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代在东方的普遍衰落到当今的重又复苏 ,也恰巧印证了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这种历史变迁。这大概也就是季先生与儒学“结缘”的深刻原因吧。
刘宗贤
关键词:东方文化结缘
陆九渊心学源流辨析被引量:8
2005年
陆九渊创立的心学体系是与他的为人之道相关的。而孕育他成长的陆氏家学也是以人生践履为起点。陆氏家风,笃实严谨。他们对当时的士风颇为不满,所以其为学不是以科举中榜为目的,而为履于日用,指导人生。陆氏兄弟没有直接的师承,他们自相师友,相互提携。他们以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作为根底,在日用人生中相互影响,并注重对心与理关系的体悟。可以看出,陆九渊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和家庭背景下生活,其心学思想产生并不是偶然的。陆九渊心学是在与朱熹理学的争辩中形成自身特色的。朱陆是理学家,又是哲学家,确立理学伦理本体的价值原则是他们的目标,而对于“理”的哲学建构,本体思考,只是他们建构理学的思维手段。对于理学主旨他们是明确的,而对于各自的思维逻辑、哲学背景却只能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因此在辩论中他们不可能将为学方法上升到哲学观点上去加以自觉的认识,也不可能从逻辑上对于自己的哲学思想给予圆满的说明。这就是“无极太极”之辩没有从理论上焕发光彩的原因。尽管如此,作为后来的研究者,我们却不能不尽力去发现他们争论的理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理学发展以及心学产生的内在动因。
刘宗贤
关键词:陆九渊心学源流
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及得失被引量:9
2009年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社会政治结构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方面,即儒学在思想、道德、宗教、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与儒学在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及政治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紧密关联和互动,不仅构成了儒学的特色,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孔子的仁-礼思想结构,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秩序结构的基础,既是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又是对社会治理的探讨。从思想与文化,社会制度与文明传统的角度来探讨孟、荀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及意义,孟子继孔子之仁,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道德伦理的思想基础,而不是宗教伦理的思想基础。荀子继孟子之后改造了孔子的"礼"(注:孔子之"礼"关注社会秩序,荀子之"礼"关注政治秩序,是为改造),主张隆礼尊君,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教合一的制度文化的基础。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形成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两条主线,即外仁政,内礼法。董仲舒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践中弥补了孟、荀对儒学发展的缺失。
刘宗贤
关键词:孔子孟荀得失
儒、佛、道与武夷山
作为世界遗产,武夷山文化是我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典型代表。武夷山不仅积淀了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又是道教内丹派南宗与符篆派神霄宗的祖庭与发祥地,还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武夷山儒释道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
张进刘宗贤
关键词:儒家佛教道教遗产保护与利用
文献传递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反思——以东亚模式为视角被引量:2
2003年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一直是儒学研究中未解的难题。儒学似乎为近现代中国承载了过多的重负。其实 ,儒学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 ,之所以未能成为延续传统的活力源泉 ,其原因不能只从自身来找 ,还应着眼于儒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与中国社会制度结构之间的历史交互作用过程。从社会大系统结构看 ,中国儒学有三个特点 :一是地域的原发性 (及与此相关的文化传承性 ) ,二是“大一统”的文化特性 ,三是文化整合性。中国近代 ,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有效领导 ,儒学也没能围绕现代化目标进行积极有选择的转换。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现代化步入正轨 ,儒学也再度恢复生机。总结历史经验 。
刘宗贤
关键词:儒学
张载:从太虚即气到万物一体
一、刻苦励学志道精思的儒者周敦颐、张载都属北宋五子。周敦颐被推为理学开山,张载也被朱熹及其以后的理学家们尊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张载对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根据《周易》及其中国古代传统的唯物论思想,推演出一个以气为本的宇...
刘宗贤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