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宇炜

作品数:34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6篇HELA细胞
  • 5篇神经元
  • 5篇高温
  • 4篇热疗
  • 4篇解剖学
  • 4篇教学
  • 3篇受体
  • 3篇肿瘤
  • 3篇细胞骨架
  • 3篇高温热疗
  • 3篇HELA
  • 2篇动物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致痫
  • 2篇生物医学
  • 2篇通路
  • 2篇缺血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肿瘤治疗

机构

  • 32篇江汉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通城县人民医...

作者

  • 34篇刘宇炜
  • 9篇陈晓青
  • 8篇许晓利
  • 6篇艾永循
  • 5篇黄丹
  • 4篇李长雷
  • 4篇易卉玲
  • 4篇舒细记
  • 4篇向赟
  • 4篇余达经
  • 3篇杨荣
  • 3篇鲁雄兵
  • 3篇文若剑
  • 3篇刘仁刚
  • 2篇李超英
  • 2篇沙佩林
  • 2篇赵珊
  • 2篇杨友华
  • 2篇周洁萍
  • 2篇赵林

传媒

  • 12篇江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酚对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兴奋作用研究
腹外侧视前区(VLPO)在麻醉药物发挥镇静效应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以前的研究表明异丙酚(Propofol,PRO)能激活VLPO的GABA能投射神经元,进而抑制结节乳头体核(TMN)的促觉醒神经元而产生镇静效果,但其...
刘宇炜许晓利
腹外侧视前区微量注射组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研究组胺作用于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腹外侧视前区微量注射组胺,脑电图仪记录及分析睡眠、觉醒时相。结果 微量注射50μmol/L组胺无明显影响,而100μmol/L组胺显著减少大鼠睡眠,增加觉醒。结论 组胺在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促觉醒作用。
刘宇炜文若剑陈晓青易卉玲黄丹
关键词:组胺睡眠-觉醒周期
不同周龄和性别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研究周龄和性别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不同周龄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背景资料。方法离乳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同性别周龄间和同周龄性别间指标差异。结果 4周龄与12、24、48周龄大鼠的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细胞数(BA#)、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及生化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周龄大鼠血液BA%和24周龄大鼠血液BA#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WBC、RBC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8周龄大鼠血液MCH、PCT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龄大鼠血液CRE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龄大鼠血液AST、CHOL、BUN和48周龄大鼠血液GLU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ALP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同性别不同周龄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周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李长雷舒细记陈晓青刘宇炜易卉玲马宝苗
关键词:周龄性别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
丹参酮ⅡA对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Cl_(4)组以及TanⅡA保护组(TanⅡA 20 mg/kg+CCl_(4)),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Cl_(4)组相比,TanⅡA保护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血清AST(P<0.01)和ALT活性降低(P<0.05),肝组织SOD活性(P<0.01)及GSH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改善。同时,TanⅡA使肝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显著诱导Nrf2转位入核(P<0.01),促使其下游靶蛋白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TanⅡA能够显著改善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李青青熊佳慧温玉清杨红胜李金斗方萌刘宇炜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
新型tacrine双联体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作用位点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新型tacrine双联体bis(7)-tacrine对NMDA受体的作用位点.方法: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上NMDA激活电流变化.结果:细胞外液pH值从8.1改变到6.7,在细胞外液中加入二硫苏糖醇(2 mmol/L)、精胺(10 mol/L)、镁离子(50~500 mol/L)或锌离子(5~20 mol/L)均不引起bis(7)-tacrine对NMDA电流抑制率的改变.电极内液中加入5 mol/L bis(7)-tacrine也未观察到外加的0.5 mol/L bis(7)-tacrine对30 mol/L NMDA激活电流抑制率的改变.0.5 mol/L bis(7)-tacrine及1 mol/L dizocilpine(MK-801)分别对30 mol/L NMDA激活电流抑制了36%和22%,而在两种药物都存在的条件下,30 mol/L NMDA电流仅被抑制了37%.结论:bis(7)-tacrine虽然不大可能作用于MK-801位点,但MK-801和bis(7)-tacrine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的负性调节作用.
刘宇炜李超英
关键词:NMDA二硫苏糖醇精胺MK-801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2012年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每个立志成为白衣天使的学子们所要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它是医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修医学基础课程,因此在解剖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解剖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完善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学之路。
刘宇炜许晓利赵珊易卉玲叶章汛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基础学科白衣天使
SKF 38393对伏隔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作用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SKF 38393对大鼠伏隔核棘状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大鼠伏隔核切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结果:SKF 38393在较低浓度(100 nmol/L)时,增加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不改变其幅度;在较高浓度时(10μmol/L)时,对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无明显影响,而显著升高其幅度。结论:D1受体激动剂对大鼠伏隔核棘状神经元谷氨酸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起双向的调节作用。
刘宇炜黄丹陈晓青许晓利艾永循
关键词:SKF伏隔核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高温对Hela细胞微管的影响
2003年
刘宇炜余达经刘仁刚向赟周洁萍
关键词:高温
针推班解剖学成绩分析与教学改革探讨
2006年
刘宇炜赵林许晓利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改革
糖类新的药用价值被引量:1
2003年
糖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来自生物技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人员开始加倍努力,以求了解糖的详细结构和活动性能,并将这些发现转变成新的药剂。
王宇刘宇炜
关键词:药用价值分子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