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欣联合胸腺肽治疗HBV相关肾炎54例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为探讨甘利欣联合胸腺肽对HBV相关肾炎的治疗作用,应用甘利欣(10~40)ml联合胸腺肽(5~20)mg治疗3个月,前后对比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β2-MG、ALT、AST、TBil的变化,发现5个指标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并且设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比较亦有较大的差异。提示本疗法对HBV相关性肾炎有一定疗效。 李庆彦 杨福兰 刘凤华关键词:甘利欣 胸腺肽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动态分析 被引量:2 2004年 王思奎 刘凤华关键词:重型肝炎 AFP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慢性肝炎 32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32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7月进行治疗的32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160例,A组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通气,B组采用PSV+PEEP模式进行通气,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Rankin评分、GCS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B组的88.1%,通气时间为(3.1±0.6)d,短于B组的(6.2±0.7)d,住院时间为(16.8±5.6)d,短于B组的(24.5±5.7)d,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B组的10.1%,患者满意率为93.8%,高于B组的75.6%,而治疗后Rankin评分(4.5±1.2)分、改良GCS评分(11.0±2.9)分均优于B组(3.2±0.9、8.1±3.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PSV通气模式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庆方 李庆彦 崔霞 刘凤华关键词:手足口病 脑炎 机械通气 疗效 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血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mRNA(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ystein-asparate protease,caspase-6) mRNA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8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6个月后以甘油三酯(TG)降低≥20%和(或)总胆固醇(TC)降低≥10%判断为治疗有效,归入有效组,否则判断为治疗无效,归入无效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收集NAFL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NAFLD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对NAFLD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188例NAFLD患者治疗6个月脱落6例,有效随访182例,其中治疗有效126例(69.23%),纳入有效组,治疗无效56例(30.77%),纳入无效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AMPK-αmRNA水平升高,Caspase-6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清AMPK-αmRNA水平升高,Caspase-6 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谷丙转氨酶(Alanim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Caspase-6 mRNA水平是NAFL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AMPK-αmRNA水平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29.182-0.867×AMPK-αmRNA+0.890×Caspase-6 mRNA+1.956×糖尿病+1.283×TG+0.982×TC+0.703×LDL-C+0.066×ALT+0.101×AST,拟合度较好。治疗前血清AMPK-αmRNA、Caspase-6 mRNA水平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AFLD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757、0.717、0.816,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大于AMPK-αmRNA,Caspase-6 mRNA� 刘春华 马丽敏 刘凤华 刘英果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乙型肝炎病毒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是否有作用。方法用Friedman方法分离大鼠HSC,蔗糖梯度浓度法纯化HBV。用不同浓度HBV刺激HSC 24 h,检测上清液中的前胶原蛋白Ⅲ。选前胶原蛋白Ⅲ分泌增加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细胞内C/EBPs、PPARγ、RAR表达情况,了解HBV是否影响HSC活化通路。结果 HBV可以呈浓度依赖方式刺激大鼠HSCs分泌前胶原蛋白Ⅲ,在浓度为3.0×105拷贝/ml时可以使前胶原蛋白Ⅲ分泌明显增加。C/EBPs的表达明显减少,而RAR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PARγ表达无变化。结论 HBV对大鼠HSC具有直接激活作用,促其合成Ⅲ型前胶原蛋白,这可能与其刺激C/EBP表达减少和RAR表达增加有关。 袁建国 王新国 崔霞 刘凤华 王凤华 宋吉奎 赵洪奎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伴广泛骨及骨髓转移1例 2022年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以胃肠胰为常见发病部位(54.5%~75.0%)[1],其次是肺;而肝是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淋巴结转移[2]。根据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3],将NETs分为两大类: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胃肠道NEC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最大[4],胃肠道NEC转移至肝脏的发生率约1%~2%。但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十分罕见,本文报道聊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PHNEC伴广泛骨及骨髓转移1例如下。 秦亚楠 刘凤华 王思奎关键词:骨转移 骨髓转移癌 恩替卡韦致上肢周围神经损害1例 被引量:9 2007年 患者,男,56岁,因“反复食欲不振、乏力13年,发现肝占位1个月”于2006年10月20日入院。于13年前已经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指标多次异常,先后曾经应用干扰素、迈普新、贺普丁抗病毒治疗,均显示短期疗效。于入院前1月出现右上腹不适,于本院经血清甲胎蛋白、彩超、CT检查联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随之于介入科行肝动脉栓塞加化疗术1次。当时肝脏生化指标正常。因欲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再入院。 李庆彦 刘凤华 赵洪奎关键词:恩替卡韦 药物不良反应 周围神经损害 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1年医院收治的18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30例和存活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0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2例,感染率为78.9%,其中死亡组112例感染率为86.2%,存活组30例感染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腹膜感染为主,占38.2%;其次为呼吸道和胃肠道,分别占19.3%和14.6%;共分离病原菌86株,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9.0%、16.3%;180例肝衰竭住院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单纯以治疗为目的占61.1%,以预防为目的占12.2%,治疗加预防为目的占26.7%;Ⅰ联用药占23.9%、Ⅱ联占73.9%、Ⅲ联占2.2%,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的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组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以腹膜炎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改进;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真菌和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刘凤华 杨福兰 查岩 管珊关键词:肝衰竭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不同人工肝方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浆胆红素吸附(plasma specific bilirubin adsorption,PBA)与PE+PBA(联合组)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50例,分为PE组、PBA组、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肌酐(creatinine,Cr)和血氨的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联合组总有效率65.45%,高于PE组和PBA组的62.5%和59.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组、PBA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hTBIL分别为:410.3mol/L±208.6mol/Lvs292.5mol/L±175.4mol/L,432.7mol/L±242.5mol/Lvs298.8mol/L±201.7mol/L,468.2mol/L±241.6mol/Lvs288.5mol/L±184.5mol/L,治疗后3组TBIL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3组间差异无意义;(3)联合组和PE组治疗后PT缩短,PTA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4)3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均显著降低(P<0.05),但3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3组患者治疗后Cr均下降(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7)单次血浆用量,联合组1107.1mL±212.3mL,明显少于PE组的2911.5mL±352.3mL(P<0.05).结论:PE+PBA应用血浆量少,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安全、有效. 刘凤华 贺玉凯 李庆方 王思奎关键词:肝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8年 李庆彦 刘凤华 李庆方 赵洪奎关键词: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