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全玉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教育
  • 1篇地理空间思维
  • 1篇地区降水
  • 1篇第四纪
  • 1篇东北部
  • 1篇东亚季风
  • 1篇院校
  • 1篇沙地
  • 1篇沙丘
  • 1篇盛冰期
  • 1篇师范
  • 1篇师范院校
  • 1篇师院
  • 1篇石器
  • 1篇石制品
  • 1篇水源保护
  • 1篇思维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机构

  • 8篇安康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刘全玉
  • 4篇鹿化煜
  • 3篇弋双文
  • 3篇王先彦
  • 2篇王晓勇
  • 2篇孙雪峰
  • 2篇周亚利
  • 1篇张红艳
  • 1篇何家理
  • 1篇于青瑶
  • 1篇王社江
  • 1篇张文超
  • 1篇易亮
  • 1篇李黎黎
  • 1篇戴岩
  • 1篇李国玲
  • 1篇夏文婷

传媒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安康段水源保护主要成本补偿标准——基于陕西省安康市10县区调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调水资源保护主要成本标准进行研究,以期有效防止因缺乏保护资金而出现水质逆转现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决策。[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成本替代法,针对欠发达地区关停产业后,替代产业成本分散难于计算的问题,运用"预期利润"替代"机会成本"。[结果]经对中线工程陕西省安康市水源保护主要成本进行测算的结果发现,实际年付出的主要保护成本为1.85×109元,而国家年补偿的数值仅为实际付出的50%。[结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补偿力度,防止水质逆转现象发生。
何家理李国玲刘全玉李黎黎陈文普禹强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成本补偿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高师院校地理教育的现状,结合当今地理学发展趋势和地理人才的需求形势,认为在高师院校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从而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地理人才。
刘全玉
关键词:高师院校地理教育地理空间思维
1953—2020年安康市高温特征指数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秦巴山区安康气象站1953—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1980—2020年逐日最小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常规气候统计分析、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安康市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过程和酷热日数等高温特征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的极端高温平均为39℃,以7月出现频次最多;高温日出现在4—9月,年平均高温日数25 d,以7、8月出现较多,平均月高温日数分别为9.5 d和9.2 d;最早出现高温天气是在1953年4月12日,最晚是在2010年9月19日;极端高温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7月27日,达41.9℃;年平均持续高温次数3.4次,平均持续时间为5.3 d,最长可达16 d;酷热日数出现在6—9月,相对湿度较大且最高温在32.9℃以上时发生,年平均酷热日数10.2 d,明显少于高温日数,且8.3%的酷热日未伴随高温日出现。各高温特征指数年代际变化表现出周期性;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次数年代际变化均呈高-低-平-高的波动下降趋势,而酷热日数则呈低-高-略低-高的波动上升趋势。除极端高温未发生突变外,高温日数、持续高温和酷热日数均有突变。
任青青张淑兰张海军刘全玉
关键词:突变分析
基于奇异谱分析的未来30年华山地区降水趋势预测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华山地区400年的降水序列,利用奇异谱分析了未来30年华山地区降水趋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10-2039年间,华山地区降水趋势略有增加.
刘全玉易亮
关键词:降水预测奇异谱分析
钻探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层与第四纪气候变化被引量:45
2007年
青藏高原地表侵蚀强烈,不利于保存连续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难以获得良好的高原环境变化记录。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互助地区,堆积着厚层黄土,是认识高原第四纪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重要的信息载体。但是,由于次生黄土披覆较厚,露头剖面不完整,长久以来,对这套风成沉积没有进行过全面细致的研究。根据钻探岩芯揭示的土壤地层、磁性地层以及磁化率变化,初步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厚层黄土堆积底界的年代大约为2.0Ma。黄土-古土壤序列可以与黄土高原中部的标准黄土地层对比,但青藏高原黄土有着更为复杂的沉积和侵蚀过程。在具有较好年代学控制的基础上,可以重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某些细节。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对应,但是,在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古气候变化有幅度大和频率高的特点。根据与标准黄土堆积的时间序列对比,在距今129~71ka,254~188ka,334~279ka,428~385ka,576~471ka,670~658ka,748~706ka,788~760ka,883~853ka,1000~967ka,和1120~1061ka等时间段,青藏高原东北部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间厚层的黄土/砂层堆积,即71~12ka,188~130ka,380—334ka,471—428ka,658~576ka,853~788ka,1273~1265ka和1727~1640ka等时间段则反映了寒冷干燥的气候,可能与冰川发育对应。对高原黄土堆积的环境替代性指标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古气候变化过程,而且可能为研究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鹿化煜王先彦孙雪峰王晓勇弋双文周亚利刘全玉
关键词:青藏高原黄土地层磁化率
晚第四纪科尔沁黄土堆积的Rb-Sr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选取了两个典型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对其记录的Rb-Sr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b-Sr含量变化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相似,但Rb含量小于黄土高原,Sr含量则相反,可能是因为研究区距源区较近,粒径较粗,加之气候干冷,化学风化强度较弱造成的。总体而言,我国东北地区黄土Rb/Sr值作为反映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替代性指标是可行的。综合分析认为,晚第四纪科尔沁地区古气候存在多次明显的干湿变化,特别是在108~144、233±21和86±7ka前后,气候较为暖湿;在261±32ka前后,极为干冷,甚至出现沙漠化过程。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的古气候变化,是东亚季风强弱变化的反映,也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体现。
弋双文鹿化煜周亚利王先彦刘全玉
关键词:东亚季风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
末次冰期晚期半干旱环境下黄河阶地上的河流与风沙沉积交互过程
2017年
风沙与河流地貌过程的交互作用是半干旱环境典型的地表过程。位于半干旱区的黄河兰州至银川段,现代风沙与河流沉积过程相互影响剧烈,而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风沙与河流交互过程的沉积记录还鲜有报道。文章对该区域黄河二级河流阶地堆积序列(河道砾石-具水平层理砂层-沙丘砂-条带状粉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分析。结果表明,流水作用形成的水平砂层之上覆盖的厚2~3.8 m的沙丘,由成分均匀的极细砂和粗粉砂组成;发育块状结构,而未见流水沉积结构;为典型风成沙丘。其上覆盖的粉砂层,粒度组成与该地区砂质黄土有相似性,以粗粉砂颗粒为主;但其还含有少量的粘土和极细砂组分,分选差,且发育薄层条带状纹层(层厚约5~10 cm);为河漫滩环境下主要为风尘输入的颗粒在静水条件下沉降形成的河漫滩相沉积。风成沙丘的众数粒度值略小于下伏水平状河流砂众数粒度,而粗颗粒组分和细颗粒组分含量都略小于下伏河流砂,表明风成沙丘可能是由风力分选、搬运下伏河流砂,就地堆积形成。风成沙丘与下伏河流砂的主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而与该区域物质来源于较大范围的风成砂黄土主量元素的组成相差较远,也表明该阶地堆积序列中发育的风成沙丘物质来源于局地下伏的河流砂层。光释光年代测试的结果表明,风成沙丘堆积于距今约21~16 ka期间,而上覆河漫滩堆积于距今约14~13 ka期间。末次盛冰期,干旱气候和强劲的冬季风导致早期河漫滩上发育风成沙丘,而随后的冰消期夏季风的加强和相对暖湿的气候,使得末次盛冰期形成的沙丘被河漫滩沉积覆盖。该区域黄河二级阶地由辫状河砾石(夹砂透镜体)-河漫滩砂-风成沙丘-河漫滩粉砂构成的沉积序列是该区域末次盛冰期以来风沙与河流交互作用形成的良好记录,反应了半干旱地区地表过程(风沙和河流交互)对
马俊飞王先彦弋双文戴岩刘全玉鹿化煜
关键词:风成沙丘河漫滩末次盛冰期
洛南盆地槐树坪地点2013年出土的石制品被引量:7
2017年
洛南盆地槐树坪旧石器地点最初发现于1999年,该地点位于南洛河左岸(北部)支流石门河及石门河的二级支流东麻坪河(石门河一级支流为麻坪河)之间的第四级阶地上,是洛南盆地高阶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2004年4~5月和2006年6~7月,槐树坪地点曾历经两次小规模试掘。2013年4~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发掘面积56 m^2,出土石锤、石料、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屑等不同类型石制品830件。本文对2013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槐树坪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遗址附近河流阶地砾石层中的砾石,其中以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石英砂岩和细砂岩也有使用。剥片方式主要采用锤击法,偶见砸击法和碰砧法。石制品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工具多为石片加工而成的刮削器,偶见手斧、薄刃斧、石刀等大型工具。石器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槐树坪地点埋藏石制品地层堆积物形成年代大约为距今8~9万年到1.3万年之间,其中7~8万年段的地层堆积物中包含石制品较多。槐树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丰富了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材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洛南盆地高阶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情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
于青瑶王社江SHEN Chen鹿化煜COSGROVE Richard张小兵张红艳张文超WEI Ming王晓勇刘全玉孙雪峰邢路达夏文婷
关键词:洛南盆地旧石器晚更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