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克

作品数:46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磁共振
  • 20篇成像
  • 12篇波谱
  • 10篇外伤
  • 10篇磁共振波谱
  • 10篇磁共振成像
  • 9篇灌注
  • 8篇弥散
  • 8篇脑外伤
  • 7篇灌注成像
  • 6篇血管
  • 5篇CT
  • 4篇肿瘤
  • 4篇弥散张量
  • 4篇波谱研究
  • 3篇张量成像
  • 3篇质子磁共振
  • 3篇质子磁共振波...
  • 3篇癫痫
  • 3篇颞叶

机构

  • 45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刘克
  • 29篇李志铭
  • 27篇黄勇
  • 22篇谭理连
  • 19篇李扬彬
  • 17篇陈德基
  • 6篇梁彤杰
  • 6篇李沁梅
  • 5篇江金带
  • 5篇李树欣
  • 4篇曹卫国
  • 4篇唐志伟
  • 3篇全显跃
  • 3篇李杨彬
  • 2篇刘国标
  • 2篇徐恩
  • 2篇崔恩铭
  • 2篇李斌
  • 2篇陈双
  • 2篇梁文

传媒

  • 8篇广州医学院学...
  • 8篇影像诊断与介...
  • 6篇广东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2篇第二届放射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10中华...

年份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序列磁共振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技术(包括常规MRI、DWI、MRA、PWI、MRS),分析急性脑梗死在MRI不同序列的成像特征,并评估这些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发病48h以内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包括T1WI、T2WI、DWI、MRA、PWI、MRS等序列,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发病后就诊DWI能全部发现病灶,T2WI在24h内部分发现病灶,48h内全部发现病灶。梗死灶大于15mm的患者MRA发现脑动脉异常的比率高于梗死灶小于15mm的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PWI血流灌注少于对侧正常区,且MRS显示梗死区NAA不同程度下降,还可见不同程度Lac峰。结论多序列磁共振技术可以在急性期、甚至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灶,显示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刘克李志铭黄勇陈德基谭理连徐恩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
梗阻性黄疸的二维及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二维和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形态,定位准确率100%(50/50),定性准确率92%(46/50)。结论2DMRCP和3DMRCP的联合应用更有利于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建忠刘克李志铭彭和平
关键词:黄疸磁共振成像胰胆管造影术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分析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受伤程度、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TBI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1HMRS检查,观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患者患侧与正常侧间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及NAA/Cr、NAA/Cho、Cho/Cr值的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结果TBI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其患者患侧脑白质较对侧同一位置常规MRI检查表现正常脑白质(nomal-appearingwhitematterNAWM)的NAA/Cho、NAA/Cr值下降更明显,而Cho/Cr值上升更明显;出现Lac水平上升患者的GCS为重度,其预后不良,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与TBI患者GCS、GOS存在相关性;结论1HMRS对脑外伤的程度及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
曹卫国李扬彬刘克李志铭肖平
关键词:创伤性脑外伤质子磁共振波谱
外伤性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与CT分级关系的对比研究
2008年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评价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坏死、凋亡的程度与对应CT分级之间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3组为致伤组)。使用直接打击法制成不同程度颅脑创伤的动物模型,应用CT扫描观察创伤后CT表现并作分级。饲养36 h后处死取损伤区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用AnnexinV-FITC和PI(碘化丙啶)标记,上流式细胞仪分类定量。分析脑组织损伤CT分级与流式细胞仪结果相关性。结果CT表现:正常4只、颅骨骨折13只、蛛网膜下腔出血9只、脑室出血5只、脑内血肿5只;分别按CT分级分为轻、中、重三度。流式细胞仪结果:对照组只有微量坏死和凋亡细胞。轻度损伤组脑组织坏死和凋亡细胞较轻,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少量坏死和凋亡细胞;中度损伤组坏死和凋亡细胞较多,坏死和凋亡比例相当;重度损伤组损伤明显,以细胞坏死为主。对照组及轻、中、重组平均坏死率和凋亡率分别为(0.29±0.04)%,(0.28±0.06)%;(6.09±0.55)%,(4.35±1.29)%;(8.87±2.63)%,(10.28±3.15)%;(30.48±2.05)%,(25.75±2.84)%。结论CT分级与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对脑创伤程度作出正确评估,对CT检查阴性者也可能存在少量的神经元坏死与凋亡,应予以重视并给予适当治疗复查。
李志铭李扬彬张延伟谭理连陈德基刘克黄勇
关键词:脑外伤神经元凋亡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传统的X线血管造影、DSA、MRA等,但均有局限性。CT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既可弥补上述检查的不足,亦可单独作为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笔者用CTA对16例脑动脉瘤进行术前检查并对其中4例作术后复查,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唐志伟陈双陈德基朱世强刘克陈洁兰李树欣
关键词:颅内肿瘤动脉瘤CTA
弥散加权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及出血后继发神经损害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揭示血肿灶周继发神经损害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脑出血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自旋-平面回波弥散加权采集并在ADC图上取点测量不同时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然后取其均数进行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0.296±0.430)×10-3,(1.140±0.319)×10-3,(0.863±0.286)×10-3;亚急性早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0.496±0.232)×10-3,(0.990±0.264)×10-3,(0.833±0.180)×10-3;亚急性中晚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0.729±0.282)×10-3,(1.061±0.290)×10-3,(0.948±0.272)×10-3;慢性期血肿灶、血肿灶周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均数分别为:(1.407±0.800)×10-3,(1.003±0.208)×10-3,(0.848±0.181)×10-3。经配对t检验,不同时期血肿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血肿灶周组织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在能清楚显示脑出血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在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中具有实用价值。通过对血肿及灶周组织的ADC值测量可揭示血肿继发灶周神经损害的存在及范围,阐明血肿灶周水肿性质,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出血后脑细胞功能变化奠定基础。
李志铭谭理连刘克陈德基李扬彬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脑出血
卵巢恶性肿瘤CT诊断价值浅析
1995年
本文总结35例已证实的卵恶性肿瘤病人CT扫描资料,CT能清晰地显示卵巢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对确定手术方案、随访、及早发现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刘克李杨彬肖青
关键词:卵巢肿瘤CT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膜瘤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200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在脑膜瘤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2006年3月本院36例脑膜瘤患者行术前磁共振灌注成像,计算肿瘤实质平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最大相对脑血容量值(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最大rCBV)。根据术后病理分为3型(上皮型脑膜瘤,14例;纤维型脑膜瘤,15例;恶性脑膜瘤,7例),分析比较三种类型脑膜瘤rCBV。结果:脑膜瘤肿瘤实质灌注均较正常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增高,上皮型脑膜瘤的rCBV大于纤维型及恶性脑膜瘤(P<0.05),纤维型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够评价脑膜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并对脑膜瘤分型提供依据。
李沁梅李扬彬刘克李志铭黄勇陈德基谭理连
关键词:灌注脑膜瘤血管生成
正常及癫痫状态下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的弥散张量成像对比
2011年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分析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在正常生理及癫痫状态下DTI参数及白质纤维束分布变化特点,评价DTI技术在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TLE)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其双侧颞叶杏仁复合体、海马头部、海马体部及海马尾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表观弥散系数(ADC)等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白质纤维束走向、分布情况;并对两者作对比。结果正常志愿者双侧颞叶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DTI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E患者ADC值变异度以杏仁复合体、海马尾部最显著,而FA、RA值变异度则以海马头部、体部较明显。结论 DTI技术能较常规MRI提供更全面及细微的颞叶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信息,通过对局部弥散参数和白质纤维束变化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颞叶癫痫状态下海马与毗邻结构的继发改变;为进一步提高TLE病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
李志铭全显跃谭理连黄勇刘克梁文王伟
关键词:杏仁复合体海马颞叶癫痫弥散张量成像
外伤后脑萎缩的CT早期诊断及其与MRI对比的研究
目的探讨CT线性测量技术在脑外伤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意义,以及CT与MRI两种成像技术在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方法应用CT检查对30例急性脑外伤血肿的患者脑室体部横径指数、Huchman指数、尾状核指数以及脑沟宽度等进行线性...
李志铭谭理连李杨彬刘克陈德基陈颖瑜黄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