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玉建 作品数:16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艺术 哲学宗教 历史地理 更多>>
在困境中突围——关于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0 2006年 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是文学理论学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文学本质研究面临着多方“围剿”的当前文学理论界,如果要对它继续加以推进,必须直面争议,并通过全面有效的反思厘清问题本身的意义与逻辑。同时,对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进行学理上的辨析,澄清文化研究的喧嚣话语对文学基本理论研究进行虚假“挑战”的干扰。而正视人类思维的认识特质,以“解释学还原”的立场对“文学”概念进行梳理,在对具体的历史的文学进行本质研究时,坚持“大胆地追问,审慎地判断”,则是文学本质研究的可能途径。如何就这一问题确立具有当下意义的学术前提、研究态度与方法,是现今理论界开展文学本质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文学本质研究“突围”的关键所在。 董学文 凌玉建关键词:文学本质 文学是什么 历时性阐释与跨文化阐释中的“还原”问题——以宇文所安《中国文学理论读本·文赋篇》为例 被引量:2 2012年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作为真正美国人的宇文所安,在编选《中国文学理论读本》(Readings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中译书名为《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的时候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努力——试图探求中国古典文论的本来面目。人们自然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比如他对中国文学中的初唐、盛唐诗歌史的细致考察,对韩孟诗歌的深入研究。 凌玉建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宇文所安 跨文化阐释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读本 历时性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仿佛是一个不散的幽灵,"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几十年来一直缠绕着关于文学的定义,理论界有关文艺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时而沉寂时而喧腾,但"文学是意识形态"、"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界定,却似乎始终是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中广泛流传且经... 凌玉建文献传递 论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在《资本论》的视野下 对艺术生产的分析,必须返回到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理解以及马克思生产概念的丰富内涵当中去。通常的对于“生产”所作的纯粹的经济学理解,显然是狭隘的。马克思生产概念的经济学含义和哲学含义中所独具的价值性内容,应当成为我们分析... 凌玉建关键词:艺术生产 文化产业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被引量:2 2009年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而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状况。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 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简单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董学文 凌玉建关键词: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 寂寞的苦行——杨晦理论批评性格论略 杨晦以“文艺-社会”关系论为出发点、把社会置于“文艺-社会”系统中心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是以文艺“公转”“自转”律为根本内核的。以此为基点,他的文艺思想向文艺“荷担苦难”说、作家“自我告别”说以及关于新文艺发展方向的“农民... 凌玉建关键词:杨晦 寂寞 苦行 现实主义 寂寞的苦行 杨晦以“文艺-社会”关系论为出发点、把社会置于“文艺-社会”系统中心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是以文艺“公转”“自转”律为根本内核的。以此为基点,他的文艺思想向文艺“荷担苦难”说、作家“自我告别”说以及关于新文艺发展方向的“农民... 凌玉建关键词:杨晦 寂寞 苦行 现实主义 文献传递 文学理论:开拓,抑或守望——董学文先生治学理路管窥 2010年 凌玉建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家 守望 中文系 论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 对艺术生产的分析,必须返回到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理解以及马克思生产概念的丰富内涵当中去。通常的对于“生产”所作的纯粹的经济学理解,显然是狭隘的。马克思生产概念的经济学含义和哲学含义中所独具的价值性内容,应当成为我们分析... 凌玉建关键词:艺术生产 资本论 文献传递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被引量:1 2008年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恩全集》和《马恩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 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董学文 凌玉建关键词: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