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世杰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探针
  • 2篇油溶性
  • 2篇油相
  • 2篇圆形肿物
  • 2篇双模
  • 2篇双模式
  • 2篇探针
  • 2篇皮肤
  • 2篇肿物
  • 2篇镉络合物
  • 2篇络合物
  • 2篇避光
  • 1篇蛋白
  • 1篇低回声
  • 1篇低回声结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搏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兰世杰
  • 2篇李婷婷
  • 2篇张竞月
  • 2篇张皓
  • 2篇杨柏
  • 2篇荣莉
  • 1篇吴桐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CCIP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BCCIP是一个与BRCA2和p2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BCCIP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控、DNA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BCCIP确切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BCCIP的功能和作用...
兰世杰
关键词:免疫共沉淀质粒构建
文献传递
一种通过共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双模式荧光探针的方法
一种通过共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双模式荧光探针的方法,属于纳米荧光探针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对油相上转换纳米粒子除去多余配体,并对水相下转换纳米粒子进行补加巯基羧酸镉络合物处理;将油相上转换纳米粒子和水相下转换纳米粒子水溶液按...
张皓李婷婷武振楠兰世杰杨柏
文献传递
一种通过共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双模式荧光探针的方法
一种通过共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双模式荧光探针的方法,属于纳米荧光探针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对油相上转换纳米粒子除去多余配体,并对水相下转换纳米粒子进行补加巯基羧酸镉络合物处理;将油相上转换纳米粒子和水相下转换纳米粒子水溶液按...
张皓李婷婷武振楠兰世杰杨柏
文献传递
头皮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主因“发现头皮出现肿物5年”就诊。患者自诉5年前右侧颞部头皮出现一肿物,起初约豆粒大小,略突出于周围皮肤表面,色泽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当时未在意。后肿物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三年前于外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术后不久肿物复发,并逐渐增大。查体:右侧颞部头皮可见一大小约2.5cm×2.5cm类圆形肿物,突出于周围皮肤表面约0.8cm,表面颜色为正常皮肤颜色,可见毛发生长;触之质软,皮温高,可触及明显动脉搏动,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彩超显示:右侧颞部头皮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22mm×9mm,边界清,形态尚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疑血管瘤样病变(图1)。
张竞月兰世杰杨田野刘梦荣莉
关键词:动脉搏动肿物切除术低回声结节皮温
眼睑钙化上皮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主因"发现左上睑出现肿物2个月,迅速增大伴疼痛1周"于2019年9月10日就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发现左上睑出现一黄豆粒大小肿物,略突出于周围皮肤表面,当时未在意,未给予任何治疗。后肿物于近1周迅速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患者自觉影响生活,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查体:左上睑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大小约2.0cm×1.5cm,突出于周围皮肤表面约1.8cm,肿物表面皮肤呈红色,部分肿物表面皮肤颜色较深。
兰世杰张竞月吴桐杨田野刘梦荣莉
关键词:左上睑血管瘤钙化上皮瘤皮肤颜色皮肤表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