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珍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草被地上部分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具有覆盖、保护地表,截留降雨和削弱雨滴侵蚀能力的作用,在保水护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草被地上部分的水土保持效应,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草被地上部分控制侵蚀营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了草被冠层及枯落物对降雨动能和坡面流侵蚀能力的影响、草被盖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草被地上部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张晓艳周正朝党珍珍
- 关键词:土壤侵蚀草地植被冠层枯落物
- 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较农田均显著提高,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在0~10 cm土层随恢复年限呈增加趋势,植被类型中乔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大,乔木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呈正相关关系,在10~20 cm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恢复类型的植被,其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的关系与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正好相反,其在0~10 cm土层负相关,在10~20 cm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植被恢复类型和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的关系影响不一致。
- 姚小萌周正朝王凯博党珍珍
-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质黄土高原
-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被引量:2
- 2015年
- 运用土壤分形理论,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土壤粒径和颗粒体积分形维数(Dv)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变化特征,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建设提供科学指导。研究表明:(1)黏粒、粉粒、砂粒及Dv均在0~10 cm和10~20 cm两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16 a和60 a两年限间差异显著;(2)Dv随土层变化较小(2.326~2.340),随年限变化较大(2.307~2.347),Dv整体符合正态分布u=2.33,δ=0.02;(3)Dv与黏粒和粉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Dv和(<0.05 mm)/(>0.05 mm)粒级比值可表征土壤水土流失的状况。
- 姚小萌王凯博周正朝党珍珍
- 关键词:植被恢复粒径分形维数
- 长期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养分分层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以渭南市临渭区对农田和果园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分层现象进行研究,其中农田进行了连续13年的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分层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层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壤剖面递增逐渐减小;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养分分层趋势的影响不同,各养分(除速效磷)三个层次间的分层比均是农田大于果园;采用秸秆还田后的农田土壤表层(0~5 cm)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果园,并且养分在农田的三个层次间的差异比果园大,表明秸秆全量还田能加速土壤养分分层趋势。
- 姚小萌周正朝田霄鸿王淑娟党珍珍
- 关键词:土地利用秸秆机械化还田土壤养分
- 中国植被覆盖气候限制性分区及时空变化被引量:5
- 2013年
- 基于GIMMS NDVI数据、气象站点数据、植被类型图等相关资料,用长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对中国植被覆盖进行气候限制性分区.结果表明:西部干旱区主要属降水限制区,高纬度和高海拔区为气温限制区,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区为辐射限制区,荒漠戈壁、水域等属不显著区,还存在双因素限制区;中国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年内变化规律,1982—2006年植被覆盖变化复杂,总体趋势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好转;受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东南植被覆盖降低.中国植被生长的气候限制性因素规律性很强,需结合植被气候限制性因子进行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生产工作.
- 李小燕任志远张翀梁瑞党珍珍
- 关键词:植被覆盖
-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综合考虑,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定量化评价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期望为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当地生态环境重建工作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与农田相比,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水稳性团聚体、pH、电导、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显著,对含水量、无机碳含量影响居中,对土壤粘粒、砂粒含量、全磷影响不显著。2)与农田相比,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值在0~10cm和10~20cm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0~10em比10-20cm增幅更大。3)当地农田土壤质量处于低(Ⅴ)水平,草地处于较低(Ⅳ)水平,灌木林和混交林处于中等(Ⅲ)水平,山杨和辽东栎林处于较高(Ⅱ)水平。草地恢复对于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较差,林地恢复对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相对最佳。
- 姚小萌牛桠枫党珍珍覃淼王凯博周正朝张强李静
- 关键词:黄土高原
- 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对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揭示不同恢复年限的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天然草地恢复下土壤有机库、无机碳库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11,16,22和35a)的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SOC)、无机碳(SIC)、总碳(STC)的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1)天然草地恢复过程中表层(0—10cm)SOC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显著增加,下层(10—100cm)SOC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变化不明显;0—100cm土层SOC储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仍未达到农田SOC储量的水平。(2)天然草地0—20cm土层SIC含量呈相对脱钙现象,0—100cm土层SIC库储量约为SOC库储量的2.7~4.5倍。土壤无机碳库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但SIC的剖面分布深度发生改变。(3)土壤总碳库随恢复年限增加无明显变化,0—100cm土层SIC储量在STC库中所占比例约为75.6%~86.0%。[结论]短时间内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汇效应并不明显,碳库增汇效应需要长期的过程。
- 党珍珍周正朝王凯博姚小萌
- 关键词: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碳碳储量
-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恢复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采用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地为对象,探讨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无机碳密度、总碳密度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坡耕地,刺槐林恢复过程中,0-10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其开始增加的时间滞后于植物生长期,变化范围为2.57-3.69 kg·m^-2。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占整个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的28.8%-39.5%;0-100 cm土层土壤剖面无机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波动变化,变化范围为16.65-20.30 kg·m^-2。0-20 cm土层土壤无机碳具有一定的脱钙现象,整个剖面无机碳库储量约为有机碳库的4.5-7.1倍,0-100 cm土层无机碳储量在总碳中所占比例为81.9%-89.4%。总体来看,0-100 cm土层总碳库随人工植被恢复无明显增加,甚至略微下降。表明评估研究区植被恢复土壤碳库效应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的变化。
- 党珍珍王凯博周正朝张晓艳
- 关键词:刺槐林土壤碳库有机碳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