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名语

作品数:4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3篇QTL定位
  • 2篇稻种
  • 2篇水稻种
  • 2篇水稻种子
  • 2篇种子
  • 1篇低温发芽
  • 1篇低温萌发
  • 1篇选择育种
  • 1篇英文
  • 1篇育种
  • 1篇上位性
  • 1篇上位性效应
  • 1篇生理机制
  • 1篇重组自交系
  • 1篇自交
  • 1篇自交系
  • 1篇籼稻
  • 1篇籼稻品种
  • 1篇脱落酸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4篇侯名语
  • 3篇万建民
  • 3篇江玲
  • 2篇王春明
  • 1篇吉村醇
  • 1篇刘世家
  • 1篇陈亮明
  • 1篇刘喜
  • 1篇安井秀
  • 1篇翟虎渠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被引量:41
2004年
利用 35份水稻品种资源 ,评价了在不同水深、温度等低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 ,表明水温 30℃、水深 0 .2m下黑暗萌发 5d为最佳鉴定方法 ,并以此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的芽长为鉴定指标 ,评价了 35 9份水稻品种低氧发芽力地区间、籼粳间的差异。进一步利用 81个Kinmaze/DV85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水稻低氧发芽力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在第 1、2、5、7染色体上检测到 5个低氧发芽力QTL ,其中第 5染色体上存在 2个QTL ,各QTL的贡献率为 10 .5 %~ 19.6 %。同时进行上位性分析 ,检测到 3对互作位点 ,分别位于第 2、3、5、11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第 3染色体上标记C5 6 3-X182之间的位点与第 5染色体上标记R830 -X2 0 8之间的位点的互作贡献率高达 4 8.78%。
侯名语江玲王春明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QTL定位上位性效应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水稻低温、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
本研究鉴定了不同水稻品种种子的低溫、低氧发芽力,并检测了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GA和ABA含量、淀粉酶类型的变化;利用RIL群体和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种子低温、低氧发芽力QTL;同时以USSR5//N22 F/_2为作...
侯名语
关键词:水稻赤霉素脱落酸QTL定位
文献传递
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以粳稻品种 USSR5、Hatanishiki 和籼稻品种密阳 23、N22 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品种间种子低温发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种子对激素的敏感性及淀粉酶等方面对耐低温发芽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来自前苏联的 USSR5 和来自日本的 Hatanishiki 低温发芽力高,而籼稻品种 N22、密阳 23 低温发芽力弱,这可能与种子对赤霉素(gibberellin, GA)、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敏感性更强有关,且低温增加了这种敏感性;低温和外源激素处理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淀粉酶酶带 3 的活性而起作用;在整个低温萌发过程中,USSR5 种子中内源激素 ABA 含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其 GA1/ABA 值始终低于 N22,这也可能是其低温发芽率高的原因之一。
江玲侯名语刘世家陈亮明刘喜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低温发芽水稻种子籼稻品种萌发过程生理机制
水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和遗传分析(英文)被引量:12
2004年
以Kinmaze(粳稻 ) /DV85 (籼稻 )的重组自交系F10 世代群体检测了影响水稻低温发芽力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低温发芽率 ,确定了 15℃低温、第 10d为检测低温发芽率的最适处理温度和时间 ,该条件下能够充分检测到品种的差异和分离群体的变异。通过设置对照 ,证明所检测的低温发芽率不受休眠及二次休眠的影响。 15℃低温、第 10d时 ,Kinmaze的发芽率达 35 % ,DV85的发芽率只有 7% ,两亲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该群体 81个家系的低温发芽率变幅在 0 %~ 99%之间。QTL分析结果检测到 5个与低温发芽力相关的基因座 ,分别位于第 2、6、7、11和 12染色体上。位于第 2、6和 11染色体上的 qLTG 2、qLTG 6和 qLTG 11贡献率分别为 2 7 1%、17 1%和 15 0 % ,对低温发芽力性状的增效基因来自DV85 ;位于第 7、12染色体上 qLTG 7和qLTG 12的贡献率分别为 2 2 9%和 8 8% ,增效基因来自Kinmaze。其中 ,qLTG 6和 qLTG 11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已报道的有关低温发芽力QTL位置相似 ,而 qLTG 2、qLTG 7和 qLTG 12为新检测的低温发芽力基因座。上位性分析结果显示 ,第 3与第 5染色体上存在影响低温发芽力的互作位点 ,其互作可以提高低温发芽力 ,而第 7染色体上的两位点之间的互作降低了低温发芽力。
侯名语王春明江玲万建民安井秀吉村醇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QT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