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弦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句式
  • 3篇日语
  • 2篇动词
  • 2篇歧义
  • 2篇被动句
  • 1篇第一人称
  • 1篇定中结构
  • 1篇动词配价
  • 1篇信息结构
  • 1篇引语
  • 1篇有权
  • 1篇有字
  • 1篇有字句
  • 1篇语义
  • 1篇语义指向
  • 1篇在字
  • 1篇在字句
  • 1篇日语被动句
  • 1篇省略
  • 1篇双宾结构

机构

  • 9篇上海大学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工程学院

作者

  • 9篇余弦
  • 3篇关春影
  • 2篇董永杰
  • 1篇翁丽霞

传媒

  • 3篇日语学习与研...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外语学刊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汉日前提触发语“又”与「また」的前提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汉语"又"和日语「また」都是具有前提触发功能的副词,其所触发的是"相同的行为、动作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前提。"又(「また」)"的前提可以是显性的,也可是隐性的,隐性前提有时会引起歧义。"又(「また」)"主要表示"和自己以前的动作相等同",但有时也会像"也(「も」)"那样表示"和别人的动作相等同"。
余弦关春影
关键词:辖域歧义
所有权转让与双宾结构——中日韩语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从所有权转让的角度讨论中日韩双宾结构,包括"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和"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双宾结构的特点是,动词是双宾动词,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宾语,并且通常都有"转让所有权"的意义在里面。中日韩语在"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中有着一致的结构对应关系;在"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中,中日韩语并不一致。
董永杰余弦
关键词:所有权转让领属关系句式意义
日语被动句研究——兼与汉语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日语被动句通常只分为直接被动和间接被动,依照邓思颖对汉语被动句的分类,将日语被动句进一步分为直接长短被动句和间接长短被动句,同时根据作格化理论将日语里使用不及物动词的被动句称为特殊间接被动句。日语施事标记为「に」的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均可分为长短被动句。在日语被动句的研究中,对于受事和施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丽的阶层说以及徐磊的第一人称不能充当施事的观点值得商榷。
余弦关春影
关键词:作格化阶层第一人称
信息结构与日语「は」和「が」的使用前提被引量:1
2012年
日语「は」和「が」在句中都可表示主语,但它们的使用前提却不同。日语规定,在疑问词疑问句中,疑问词作谓语等时主语用「は」,回答时主语也用「は」,有时用「が」;疑问词作主语时主语用「が」,回答时主语也用「が」。在非疑问词疑问句中,主语既可用「は」也可用「が」。回答用「は」提问的句子时,肯定用「は」或「が」,否定用「は」;回答用「が」提问的句子时,肯定用「が」,否定用「は」。在非疑问句中「,は」和「が」的使用通常是以疑问词疑问句为前提的,说话人假设听话人用疑问词疑问句提出问题,如果疑问词在谓语等则使用「は」,在主语则使用「が」。日语这种规定可以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
关春影余弦
关键词:信息结构主语主题
“把”字句中的所谓非句——兼与日语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把"字句是汉语典型的句式之一,其组合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在他们的研究中,一些"把"字句被视为非(法小)句,如"他把张三推了/他把桌子推了","妈妈把他哄睡了","我把房子盖了"等等。然而,研究发现,这些所谓的非句并非真的就是错句,它们在现实交际中可以使用。
董永杰余弦
歧义与省略:汉日定中结构之比较
2005年
在汉语和日语的定中结构中,有些定中结构的句式有歧义。汉语“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除了是定中结构外,还有述宾结构;日语“名词1+が+好きな+名词2”这个结构也有歧义,本文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定中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定中结构中的中心词有时可以省略,本文亦探讨了哪些中心词可以省略。
余弦
关键词:歧义省略中心词语义指向动词配价
关于“文学是什么”与“什么是文学”的句式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从回答方式、信息结构和概念等角度探讨"文学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学"两种问句是否相同。从回答方式看,两种问句都能够用"文学(就)是B"或"B(就)是文学"回答,从这一点来看两种问句追求的是相同的东西;从信息结构来看,"文学"对于问话人来说是已知信息,他已经知道有"文学"这个东西存在,只是他不知道是什么,因此用两种问句追问"文学"的含义,从这一点来看两种问句所追求的还是相同的东西。另一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是什么"只能描述事物的既定形态而不能追问事物的定义,文章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句式完全可以追问事物概念的内涵(定义);而"什么是"除了追问事物概念的内涵外亦可追问其外延。
余弦翁丽霞
汉日方位小句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方位小句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汉语和日语都有方位小句,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日方位小句中的“有”字句和“在”字句以及汉语的“着”字句和日语的“てぁる”句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一般认为,汉语“扔”类动词不能出现在表示静态的“着”字句,但通过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扔”类动词都不能出现在表示静态的“着”字句中,本文指出了个别动词如“扔、丢”是可以出现在表示静态的“着”字句中的。此外,本文还对汉语“着”字句与非“着”字句之间的句式转换进行了分析。
余弦
关键词:句式转换
关于“~被~叫跪”的句式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关于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转换,有学者指出"~叫~跪"这个句式成立,而"~被~叫跪"则不成立,即前者主动句不能转换成后者被动句。文章就后者句式是否成立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能说前者而不能说后者的情况,原因在于两者都符合"某A叫某B做某事/某B被某A叫做某事"的结构要素,是汉语间接引语祈使命令句,因此是成立的。
余弦
关键词:主动句被动句互换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