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贤英

作品数:20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盆地
  • 11篇准噶尔盆地
  • 7篇石炭
  • 6篇石炭系
  • 5篇油田
  • 5篇盆地东部
  • 5篇准噶尔盆地东...
  • 4篇火山
  • 4篇储层
  • 3篇山岩
  • 3篇石炭系火山岩
  • 3篇凸起
  • 3篇梧桐
  • 3篇斜坡
  • 3篇勘探
  • 3篇火山岩
  • 2篇低电阻率
  • 2篇低电阻率油层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国际商贸...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新疆广陆能源...

作者

  • 20篇何贤英
  • 12篇许学龙
  • 7篇刘勇
  • 4篇李培俊
  • 4篇陈春勇
  • 3篇刘邦兴
  • 3篇曾良雄
  • 3篇贺凯
  • 3篇罗静兰
  • 3篇马尚伟
  • 2篇张成立
  • 2篇马中平
  • 2篇郭娟娟
  • 2篇高晓峰
  • 2篇李君
  • 2篇王彦君
  • 2篇李平
  • 2篇魏彩茹
  • 2篇黄栋
  • 2篇魏强

传媒

  • 5篇新疆石油天然...
  • 2篇新疆石油学院...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家海凸起侏罗系段(J_1b_1)储集层特征与含油性关系——以彩34井区为例被引量:3
2001年
针对白家海凸起侏罗系J1b1段储层油水同出的情况 ,有必要开展储集层研究与含油性评价。本文利用岩心样品、测井及试井资料 ,通过各种分析、测试等手段 ,论述了研究区八一段碎屑岩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及流体的相渗特征。发现白家海凸起八道湾组八一段存在如下油气藏特征 :储层的含油性与碎屑岩粒度及岩石物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根据储层物性、微观特征 ,认为储层物性是影响含油气性的关键 ;压实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 ,导致含油饱和度不高 ;本区储层的孔隙结构特性、含油饱和度、相渗特征等决定了八一段储层的产液特征。
曹新峰吴建英何贤英刘邦兴
关键词:白家海凸起八道湾组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相渗透率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侏罗系河道砂岩油藏识别被引量:1
2019年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阜东斜坡带河道砂岩储集层发育,油源充足,是有利的增储阵地。本文提出了综合识别斜坡带河道砂岩油藏的三种系列方法:(1)运用频谱分解技术的调谐体振幅谱识别薄地层的横向分布特征,优选对砂体响应敏感的频率段分析储集层的分布规律;(2)通过模型正演建立均方根振幅属性与河道砂体物性及厚度变化关系;(3)结合该区录井见显示井层所反映的属性与对应电性数据之间的关系,编制多维交汇图版,确定含油气性参数标准及门槛值,来定量识别研究区河道砂体油藏的展布特征。为有效识别阜东斜坡带侏罗系河道砂岩油藏奠定了基础。
刘勇何贤英于凯职文栋但顺华
关键词:侏罗系河道砂岩
准东西泉地区三叠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为搞清西泉地区三叠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毛管压力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剖析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应力作用和异常压力。认为:沉积相带、砂岩粒度是影响储层物性关键因素;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孔渗降低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构造挤压应力及异常高压可导致储集层的压实,使物性变差。构造应力产生的断裂、微裂缝发育、异常高压的存在有利于孔隙的保存,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物性。
魏彩茹许学龙魏东涛王彦君郭娟娟彭文春何贤英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叠系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沙南油田沙122井区滚动勘探目标优选及评价
2013年
沙南油田沙122井区靠近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源,梧桐沟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油源断裂发育,易于形成岩性油藏。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波阻抗分频(AVF)反演,在已开发的沙丘5井区西侧斜坡区,发现、识别、描述多个P3wt12岩性圈闭,与沙丘5井区分属不同砂体。优选目标论证上钻沙122井,试获工业油流,进一步证实了该区成藏认识。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滚动勘探取得新进展。
许学龙何贤英刘勇曾良雄
关键词:岩性圈闭油藏评价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火山熔岩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16口石炭系火山熔岩井的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和定量统计、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研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及异同点,建立火山熔岩成岩演化序列,探讨成岩作用对火山熔岩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山岩的储集空间最发育,孔隙类型及组合多样,多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组合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构造裂缝组合。英安岩的孔隙组合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玄武岩孔隙类型及组合单一,为构造裂缝+溶蚀缝,构造裂缝+基质溶孔,气孔+溶蚀缝。挥发分逸出作用控制火山熔岩原生气孔的发育,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充填作用破坏了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溶蚀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火山熔岩的储集性能。认为西泉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剥蚀淋滤带(距石炭系顶面0~20 m)的安山岩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段。
代静静罗静兰何贤英马尚伟汪冲许学龙
关键词:火山熔岩成岩作用石炭系
北三台凸起中部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特征研究
许学龙何贤英刘勇刘邦兴
北三台—沙南油田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相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北三台—沙南油田梧桐沟组存在南北两个物源区,分别为南部北三台凸起物源区和北部沙丘物源区,其中南部北三台凸起由于受到构造作用影响,是研究区内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北部物源位于研究区北部的沙丘背斜,强度相对较弱,属梧桐沟组沉积期的次级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北三台—沙南油田梧桐沟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浊积扇沉积相。梧一段沉积期沿主物源北三台凸起呈裙边状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且延伸距离远,并在扇三角洲前端发育一连串的浊积扇。梧桐沟组沉积晚期由于填平补齐作用的不断进行,整体地势区域平缓,浊积扇体不再发育,围绕北三台凸起发育的扇三角洲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许学龙陈春勇何贤英于铁刘勇刘邦兴
关键词:扇三角洲浊积扇
南天山巴音布鲁克花岗岩岩体成因: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其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7
2017年
巴音布鲁克岩体为南天山北缘出露不多的代表性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由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构成,两类岩石均显示富集Rb、Ba、Th、K和Pb等LILE,亏损Nb、Ta、Ti等HFSE的活动陆缘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其中,二长花岗岩相对低SiO_2和K_2O,略高CaO、Fe_2O_3T和MgO,具轻重稀土中等分馏、弱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钾长花岗岩明显高SiO_2,富K_2O,低CaO和MgO,强烈亏损Sr、Ba、Eu、Ti和P,高DI指数(94.31~95.52)和高Rb/Sr比值,轻重稀土中等分馏,呈现出强负Eu异常的稀土分布模式,指示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演化。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别获得464.5±3.5Ma和430.2±3.2 Ma的形成年龄,对应的锆石εHf(t)分别为-8.66^-6.56和-5.33^-2.19,Hf陆壳模式年龄TDMC分别为1.58~1.69Ga和1.33~1.49Ga,明显高于其形成年龄,表明岩浆主要源自中元古代基底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南天山北缘和中天山南缘类似的同期花岗岩的广泛出现认为,巴音布鲁克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别代表了南天山洋早期俯冲消减活动陆缘弧岩浆和晚期成熟岩浆演化的结果,表明其大洋俯冲消减作用一直持续到志留世仍未结束。
魏强张成立何贤英马中平高晓峰杨蓉黄栋李平
关键词:花岗岩南天山
沙北油田西山窑组滚动勘探开发研究
李培俊何贤英王宁熊小华李海伟李钢谭文东陈春勇谢建勇
该课题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思路,对沙南断块区进行滚动开发、油藏评价和预探部署研究。以沙南断块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沙19井区进行滚动开发设计;利用新钻开发井的资料进行现场跟踪研究,制定开发调整方案。利用钻井资料进行了储...
关键词:
关键词:勘探
北三台油田东泉3井区梧桐沟组稠油油藏成因
2014年
北三台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北三台凸起中部,东泉3井区梧桐沟组油藏原油密度为0.925 t/m3,粘度为934.2 mPa.s(50℃),油质较稠。该区二叠系平地泉组为烃源岩;区域不整合面和断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断块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稳定,储层发育。分析其稠油油藏形成主要与该区的构造运动和成藏条件有关,将对该区进行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许学龙何贤英宋小彬曾良雄刘勇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稠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