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汇忱
-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民航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排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发现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分别测量和比较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血管内对比剂CT值。结果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对比剂CT值分别为118.8±54.0Hu、913.7±256.7Hu、403.0±68.2Hu,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创性MSCT冠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脉斑块,通过对斑块CT值的测量,可以准确区分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朱海峰何汇忱黄晓英范家栋关光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MSCT诊断冠状动脉变异被引量:3
- 2006年
- 朱海峰何汇忱黄晓英范家栋刘阳
- 关键词:冠状动脉变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诊断右冠状动脉开口异位1例
- 2005年
- 朱海峰何汇忱刘阳范家栋
-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缺血MSCT乏力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MD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累及多脏器的MD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资料并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单脏器受累5例,多脏器受累6例。肺脏4例,分布于双肺下叶,表现为与肺动脉同步强化的单发或多发团块状或结节状阴影,并可见迂曲增粗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肝脏9例,包括:(1)肝动脉-肝静脉分流4例:动脉期见增粗迂曲的肝动脉及提前显影的肝静脉;肝实质弥漫性或散在性分布小斑片状强化灶,边缘模糊,门静脉期呈等密度;(2)肝动脉-门静脉分流1例:动脉期见扩张迂曲的肝动脉及提前显影的扩张门静脉;肝实质少量小斑片状强化灶,边缘模糊,门静脉期呈等密度;(3)肝动脉-肝静脉分流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混合型)3例;(4)门静脉-肝静脉分流1例:动脉期未见扩张肝动脉,门静脉期见扩张门静脉及其远端分支旁小斑片状强化灶,边缘模糊,延迟期呈稍高密度。胰腺3例:动脉期胰体及胰尾部多发小结节强化灶1例,门静脉期呈等密度;胰头周围多发血管瘤样扩张1例;1例呈混合型表现。脾脏1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均可见脾实质弥漫性斑片状、片状强化灶,延迟期呈等密度。胃肠道1例,表现为结肠脾曲及左下腹小肠壁外侧多发异常扩张毛细血管网。结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多脏器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周仕恩宋文艳何汇忱
-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窗探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讨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利用回顾性ECG门控技术,重建出20%~80%R-R间期轴位图像,分别进行三维VRT重建。比较图像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CX)、右冠状动脉(RCA)在心动周期时相的60%~70%成像效果较好。左主干(LM)除40%R-R间期外,其余时相成像效果均较好。结论当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小于60次/min时,60%、70%R-R间期是最佳重建相位窗。
- 朱海峰何汇忱刘阳黄晓英范家栋
- 关键词:冠状动脉
- 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价值
- 2007年
-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变异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MSCT冠脉成像资料。结果6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5例冠脉开口异常,1例冠状动脉瘘。结论MSCT是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变异的较好的方法。
- 朱海峰何汇忱黄晓英范家栋
- 关键词:冠状动脉变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3 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成像 ,同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MSCT图像质量 ,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 ,MSCT诊断狭窄≥ 5 0 %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9.4%、95 .7%、83 .1%、94.6%。结论 MSCT能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 5 0 %以上的狭窄 ,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工具。
- 朱海峰范家栋何汇忱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 MSCT诊断右冠状动脉开口异位1例
- 2006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0岁。活动后胸闷、胸痛、乏力1个月余,休息后缓解。行心电图及平板试验均未见异常。心脏核素检查静态无缺血表现,动态左窀前间壁、心尖心肌有缺血表现。行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心电门控下,100ml对比剂(370mgI)+40ml生理盐水以4ml/s经肘静脉注射,注射开始23.8s后肩动扫描。
- 朱海峰何汇忱刘阳范家栋
- 关键词:MSCT诊断右冠状动脉开口异位心脏冠状动脉平板试验心电门控
- 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CTA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58例受检者。利用GE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颈动脉分叉角类型,测量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厚度。根据双侧颈内动脉斑块的有无对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的大小及颈动脉分叉角类型分别进行分组,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颈内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1.244(P=0.219);颈外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027(P=0.978);颈总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186(P=0.853);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分组中,T值为-1.379(P=0.173)。对颈动脉角分叉类型分组进行卡方检验,χ2值为0.919(P=0.632)。各组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的形成无明显关联。
- 何汇忱周仕恩
-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造影
- SARSX线胸片、CT影像学分析(附32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 探讨SARS病毒浸润肺部后引起的X线胸片、CT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病例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8~58岁,平均31岁,其中医院工作人员9例)。总结其胸片、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致密阴影、肺周边居多;或两肺弥漫性多叶多段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结论 早期胸片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小点片状阴影,直径小于1cm;2~3天复查,病灶迅速增多、增大,则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何汇忱王东江
- 关键词:SARSX线胸片CT检查影像学特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