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14例主动脉窦瘤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其中 1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结果 :超声对 14例主动脉窦瘤患者主动脉窦瘤及其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症均能作出准确诊断 ,但对室间隔缺损容易漏诊 (3/9例 )。结论 :超声可以对主动脉窦瘤作出明确诊断 。
- 吴成权何晓红张幼祥董静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窦瘤合并症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
- 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总结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方法:全组8例,年龄6~59岁,手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直径平均为17~35mm。所有病例均在TEE指引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1例ASD为双孔型,置入2个封堵伞。术后分别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经4~7个月随访,TTE示无残余漏发生。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室缩小。结论: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ASD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优点,适合各年龄组继发孔型ASD。其临床应用的中远期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有待继续观察。
- 陈振强秦星郭子黄赵扬何晓红张幼祥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微创外科手术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6例,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用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室二尖瓣环水平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与血流多普勒指标E峰速度(E),A峰速度(A)、E/A及E峰减速时间(EDT)进行比较,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ED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Em及Em/Am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E、A、E/A、Sm、A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敏感。
- 董静张平洋何晓红张幼祥吴成权张建鑫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骨髓心室功能
- 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29例疗效观察
- 2005年
- 马玉玲陈绍良叶飞林松段宝祥张幼祥何晓红董静
- 关键词: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超声心动图
-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疗效随访(英文)被引量:3
- 2006年
-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决定因素是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少梗死面积的方法有改善血运和替代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血管组织,而且获取容易体外培养扩增,成为心血管替代治疗的理想细胞。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设计: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核医学科、超声心动图室。对象:选择2003-03/2004-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20例。患者知情同意,术后完整随访>3个月。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4±10)岁。方法:①20例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梗死相关血管。术后3d内采集患者自体骨髓,提取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增殖。2周内经冠状动脉植入梗死相关血管,平均植入干细胞数量为(21.7±30.14)×107。②干细胞植入前及术后3个月行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检查,预测存活及坏死心肌,并获取梗死面积。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心功能指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③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FDG-SPECT)评价采用5分法:正常0分,稀疏1分,明显稀疏2分,缺损3分。超声心动图评价标准:正常1分,减低2分,明显减低3分,室壁无运动或矛盾运动4分;室壁运动二个分值或二个分值以上为室壁运动改善。主要观察指标:①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FDG-SPECT)结果。②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后梗死相关心肌节段评分及心功能指标。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门控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18F-FDG-SPECT)结果:20例患者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3±15)%,(44±18)%,P<0.05);�
- 林松陈绍良叶飞方五旺马玉玲单守杰周陵张俊杰王峰吴承权何晓红段宝祥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间质干细胞心肌梗塞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蚀术的疗效观察
- 2005年
- 目的:评价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蚀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象为2002年4月-2003年12月行PTSMA的HOCM 32例。消融前,术中,术后1月和6月时分别测量室间隔(IVS)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等指标。结果:超声检测:平均静息LVOTG术前为85.7±35.4 mmHg,术后即刻,术后1月和6月分别为37.5±16.2 mmHg、26.8±17.4 mmHg、18.7±12.6 mmHg,差异非常显著(P<0.001);IVS术前平均厚度为28.8±7.1 mmHg,术后1、6月时分别为20.2±7.3 mmHg,13.5±6.5 mmHg (P<0.01)。结论:PTSMA能显著持续降低LVOTG,近期疗效显著、可靠。
- 林松陈绍良叶飞马玉玲段宝祥张幼祥何晓红董静
-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PTSMA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IVS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化学消蚀术后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经皮化学消蚀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13例不合并高血压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 >40mmHg ,且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其中 2例肥厚部位同时包括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术后每月门诊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及心电图 1次 ;术后 2 4h及每月行经胸超声检查 1次 ,测定室间隔厚度 (IVST)、心室腔直径 (LVDD)、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随访时间 2 0 (14~ 2 2 )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术前收缩期二尖瓣前向移动 (SAM)现象平均 3 6级 ;平均酒精注射量为 3 86ml;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 31mmHg ,术后 1个月室间隔厚度降低程度最大平均 (3 0± 0 4)mm ;术后 1个月时SAM分级平均下降到 1 4级 (平均下降 2 2级 ) ;无一例需要再次另外一支间隔支消蚀的 ;2例患者出现进行性左心室扩大 ,但是均于术后 3个月后停止 ;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1例患者于术后 3个月时出现活动后胸闷 ,心脏超声与导管复查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回升到 >36mmHg ;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例术后 1h内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 ;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于术后第 3天消失 ,因此无 1例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 4例 (2 2 %
- 陈绍良段宝祥何晓红张幼祥叶飞刘志忠纪勤炯毛鑫祥
- 关键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