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顺
- 作品数:61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211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当代诗歌神性写作的复兴——黄礼孩新诗集《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的他在视域
- 2018年
- 黄礼孩新诗集《谁跑得比闪电还快》代表了诗歌神性写作在当代中国的复兴,预示着中国现代诗歌史在经历白话文运动、抗战叙事、革命叙事、阶级叙事、苦难叙事和底层叙事之后,开启了对精神超越维度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内在信仰的确立。诗歌的神性写作实践也和诗人近年来提倡完整性诗学的理念相呼应,是其诗学理念的现实化表达。在写作中,诗人汲取了欧洲基督教的文化元素,又承传着中国儒家、道家和佛禅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借助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在对细小事物的珍爱和书写中,揭示上帝造物或神恩显示的痕迹,开显出一个不同于世俗功利世界的神性他在视域。诗人遂成为不可能性之可能性的洞见者,而其诗歌则成为人类最高可能性的文本见证。
- 何光顺
- 关键词:神性写作
- 试论屈原诗歌的"物象"被引量:3
- 2004年
- "物象"群落的出现是屈原诗歌的一大显著特点,也是其与《诗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它展示了文学抒写重心、抒写手段的一次重大变化。屈原天才地继承了远古文化中物与象的原发生机,在中土文化与南土文化的相摩相荡中,实现人与自然、历史的友好对话。自屈原后。
- 何光顺
- 关键词:诗歌物象天人合一
- 老庄的“反”道被引量:3
- 2010年
- 老子、庄子的"反"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反向性"思维方法的体现与运用。"反"是"道"最基本的运动特性。它包含了生成、对反、回归的"三"反含义。生成是从无到有,是朴散为器,是文明的器化运作;对反是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物极必反,是阴阳互动,虚实相生;回归是从有入无,是文明的归藏、归潜、归化,是与道俱化。道的"三"反也是万物的自性有他,是向他而化。在"三"反中,老子更注重方法上的"对反"策略,庄子更注重人性的"回归"主题。从回归主题看,"反"又具有生命死亡、人性回返、回环往复的三重含义。
- 何光顺
- 关键词:《老子》《庄子》道论
- 文明的褶子——“三玄”天人观的现代沉思
- 2007年
- "究天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三玄"天人观是华夏先民圆通天人的宏构伟制。通过对"三玄"天人观的全新解读,可以突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成说,认识上古文化的"褶子"生态与源发本质,揭示其重时、几、势、感、缘、化的本真势域与生命感性特征,辨析文明同质化的弊端,寻求文化差异共生的出路。
- 何光顺
- 关键词:文明褶子三玄天人观
- 孔子“中庸”的“时中”境域——兼评当代新儒家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路径被引量:13
- 2019年
- 当代新儒家存在着心性儒学重良知本体与政治儒学重王道仁政的分歧,但都较少关注孔子"中庸"的"时中"维度。实际上,孔子"中庸"的"时中"思想正是中国先秦儒家本原文化对世界思想史的独特贡献,它所蕴含的从"慎独"到"群治"的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平衡,构成了对于当代西方个人主义和党派政治所存弊端的纠偏。孔子"中庸"之"时中"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维度:一是"时"与"位"相称的"正名";二是"时"与"学"相契的"好学";三是"时"与"教"相合的"教化";四是"时"与"权"结合的"权变"。从这几个角度切入,可望打通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路,解决当代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分歧,并令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当代思想世界重新焕发光彩。
- 何光顺
- 关键词:孔子中庸心性儒学政治儒学
- 释《蒙》:知止与化成——从《易·蒙》看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被引量:1
- 2009年
- 历来易家释《蒙》卦,重在阐其"人文化成"的"启蒙"思想,而略其"为学知止"的"敬畏"情怀。《蒙》卦"为学知止"与"人文化成"思想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不可偏废的两翼,其中蕴藏着求道以诚、审问勤学的为学理念;知险避险、知礼守礼、知天敬天的知止精神;发蒙启蒙、化生化成、警戒祸患的人文思想。《蒙》卦的"知止"思想尤其重要,它包含着先民关于从必然过渡到自由的认识论,规范社会以确立人伦法则的道德论,领悟天道以敬畏神圣的天道论三个层次,是从为学到化成的转折点。先儒阐释《蒙》卦的核心精神,在于说明人如能在自然、伦理、天道层面遵行某种"尺度",知其所"止",便能实现其智识的启蒙与自由的创造。
- 何光顺
- 关键词:蒙卦人文化成启蒙敬畏
- 人文学视野下的玄言诗研究
- 2012年
- 从人文学的贯通性视野看,玄言诗在中国文学的历史脉络中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玄言诗的独特思维方式当更能体现中国人文之特性,玄言诗作家蹈虚务玄的超越精神也当能弥补中国人文过于务实之蔽,玄言诗世界的多维性也颇能体现文学现象背后的人文学语境,玄言诗与它种诗体关联性的分析,也可见出人文学方法的实际运用。传统的玄言诗研究成果在更融通的人文学视野观照下,就难免显出其琐碎、窄陋,从而有待更深层的整合和突破。
- 何光顺
- 关键词:玄言诗人文学贯通
- 《庄子》文学观探源
- 2005年
- “人”、“物”、“道”标示了庄子哲学观的生存论、生态论、宇宙论三个环节,“人与文”、“物与文”、“道与文”是庄子从其哲学观出发,审视并揭示文学起源的三重维度。与此相应,庄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生存论、生态论及宇宙论的文学观。从生存论出发,文学是对生存的诗性观照,是真人自由生命的映射;从生态论出发,文学是对物性的体认及回归;从宇宙论出发,文学是对宇宙情怀的书写,是向大道的归藏,是天与心的交融。在文学的三维书写中,庄子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就是见证生命的自由。
- 何光顺
- 关键词:文学观《庄子》生存论生态论宇宙论文学起源
- Said:语词、父性和存在——从哲学角度看《圣经》译本中λογοσ、Word和“道”的互训
- 2017年
-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 何光顺
- 关键词:SAID语词WORD
- 文学的疆域——20世纪中国文学的学科自觉被引量:3
- 2017年
- 什么是文学?这是近代中国文学人思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人有关这个问题的不断提出和不同解答,浓缩着中国文学自觉和文学疆域化的历史之路。这种文学自觉观和文学疆域论既是文学史家和文学人"规矩成器"的追求,同时更是人类文明分工和私有制以及社会权力宰制的结果。然而,文学似乎始终有"成器非器"的逆反性格,有"我是非我"的自我反叛精神。近代以来的文学史撰写过分注重了文学"自觉有我"的"成器"特征,而忽略了文学"非自觉反我"的"非器"品性,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僵化和狭隘。
- 何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