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丹

作品数:67 被引量:349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中药
  • 9篇皂苷
  • 9篇教学
  • 8篇中药鉴定
  • 8篇中药鉴定学
  • 8篇鉴定学
  • 5篇薯蓣
  • 5篇人参
  • 4篇代谢
  • 4篇性状
  • 4篇药理
  • 4篇药理作用
  • 4篇药学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多糖
  • 3篇性状鉴别
  • 3篇学成
  • 3篇药材
  • 3篇药用

机构

  • 67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哈尔滨商业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齐齐哈尔市祥...

作者

  • 67篇于丹
  • 50篇都晓伟
  • 26篇吴军凯
  • 12篇吴修红
  • 12篇孙慧峰
  • 10篇杨书彬
  • 9篇谢海龙
  • 8篇张瑜
  • 6篇李滨
  • 5篇孟凡佳
  • 4篇周琦
  • 3篇周小航
  • 3篇丁常宏
  • 3篇齐凤琴
  • 3篇张博
  • 2篇曹玲
  • 2篇杨恩龙
  • 2篇王欢
  • 2篇贾力维
  • 2篇王喜军

传媒

  • 4篇中医药导报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医药学报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药物评价研究
  • 2篇化学工程师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草药
  • 2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价值工程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防治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该化合物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对防治阿尔兹海默症有效,且制备该化合物的原料资源丰富,提取分离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于丹周小航周琦张博赵程程刘冰
文献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子中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女贞子中总三萜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利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比对女贞子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12倍量67%乙醇提取2次,每次1.70 h;女贞子总三萜提取量为57.62 mg/g,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89%。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女贞子总三萜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可预测性较优。
吴修红孙泽杨恩龙于丹吴军凯
关键词:女贞子总三萜响应面法
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分析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研究与比较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性质及其抗氧化作用,试验通过对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研究与比较了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和性质;采用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体外模型,对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瓜蒌皮多糖与瓜蒌子多糖均含有大量的糖醛酸,单糖组成为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醛酸与D-半乳糖醛酸,但含量与比例存在差异;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均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但瓜蒌皮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瓜蒌子多糖,瓜蒌子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优于瓜蒌皮多糖。说明瓜蒌不同部位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酸性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于丹张颖孟凡佳曹玲关贵彬
关键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多糖单糖组成抗氧化
参白浓缩丸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建立参白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参白浓缩丸中的丹参和苦参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参白浓缩丸中丹参和苦参的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芪甲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2%(RSD为1.73%),精密度RSD为2.79%,重复性RSD为1.48%,稳定性RSD为1.44%;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为2.34%),精密度RSD为2.25%,重复性RSD为2.16%,稳定性RSD为1.6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参白浓缩丸的质量。
都晓伟张文娓于丹曹洪欣刘彦吴培灿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近缘中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近缘中药材在宏观、微观以及化学性状方面通常表现出相似的特征,采用传统的鉴定方法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鉴别效果。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近缘中药材品种的鉴定具有独特优势。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都晓伟王立娟于丹吕涛
关键词:分子鉴定随机扩增多态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测序
数码互动显微系统教学模式下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6年
数码互动显微系统给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教学带来重大变革,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考核方法也需重新确立。从改革实验报告内容、实验考核内容、实验考核所占比例和实验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索新教学模式下的实验考核新方式,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于丹谢海龙孙慧峰李滨都晓伟
穿龙薯蓣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从穿龙薯蓣根茎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筛选能产生皂苷类成分的功能菌株。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穿龙薯蓣根茎中分离内生真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共分离纯化内生真菌50株,HPLC检测发现内生真菌C12能产生与薯蓣皂苷元具有相同紫外吸收的结构相近化合物,经HPLCMS分析鉴定该成分为△3,5-去氧替告皂苷元。结论:穿龙薯蓣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其中内生真菌C12具有产生皂苷类成分的功能。
都晓伟刘雅萍孟凡佳吴军凯于丹
关键词:穿龙薯蓣内生真菌高效液相色谱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药效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内生菌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内,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等,对药用植物生长、促进药效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内生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和内生菌促进药用植物药效物质生物合成的途径,包括内生菌的直接合成、诱导子效应、生物转化作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曹际钊都晓伟李倩国立东于丹
关键词:内生菌药用植物诱导子生物转化
蜂花烧烫伤膏对烧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蜂花烧烫伤膏对烧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热水烧伤法建立大鼠30%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延迟复苏组、京万红组与蜂花烧烫伤膏组,分别立即给予相应干预,并比较烫伤后1 h、3 h、6 h、12 h、24 h和48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与ET-1/NO比值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烧伤延迟复苏组TNF-α、ET-1与ET-1/NO比值在伤后1 h即明显升高,12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NO的含量在伤后1h即显著升高,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48h后仍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与烧伤延迟复苏组比较,蜂花烧烫伤膏组各时相点的TNF-α、ET-1、NO和ET-1/NO比值均显著降低,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蜂花烧烫伤膏通过降低TNF-α、ET-1和NO水平,优化ET-1/NO系统,起到保护烧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于丹吴军凯吴修红都晓伟王宏孙慧峰
关键词:烧伤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一氧化氮ET-1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南柴胡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南柴胡以色红、根粗、根长、气味浓厚者为优,但该性状特征的科学内涵尚未被阐释。该研究基于“辨状论质”理论,探讨了南柴胡药材外观性状(包括根的表面RGB值、长度、直径、干重和皮木比)与主要化学成分(挥发油、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和7种单体柴胡皂苷总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Epson扫描仪和ImageJ对14个产地的南柴胡药材外观性状进行扫描与测量;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成分含量,将外观性状指标与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柴胡中挥发油和柴胡皂苷含量与表面RGB值、长度、直径呈显著相关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南柴胡的表面颜色越红、越长、越粗,其挥发油和柴胡皂苷的含量越高。依据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可将14个产地的南柴胡药材划分为4个等级,且各等级间外观性状与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保持一致。由此可见,南柴胡药材外观性状指标(RGB值、长度、直径)可作为判断其品质的依据。同时该研究结果也为建立南柴胡客观、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王文雪都晓伟侯冰妍朱虹儒于丹
关键词:南柴胡外观性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