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晓丽 作品数:9 被引量:5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AP患者92例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保守治疗组为29.82%,外科手术治疗组为54.29%;治愈率保守治疗组89.47%,外科手术治疗组85.71%。结论正确地把握SAP的治疗时机与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至关重要。 习晓丽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绞股蓝总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人糖脂代谢、氧化应激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肝功能、糖脂代谢水平、肝纤维化程度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NAFLD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膳食热量摄入,调整膳食结构,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等基础治疗,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绞股蓝总苷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肝功能、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脂代谢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低于对照组[(39.82±13.66)IU/L比(49.40±11.85)IU/L,(32.36±8.97)IU/L比(44.46±10.64)IU/L,(43.21±11.78)IU/L比(57.79±9.47)IU/L,P<0.05],观察组胰岛素并计算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2.54±0.55)比(3.45±0.65),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5.33±0.95)mmol/L比(6.24±1.06)mmol/L,(1.48±0.33)mmol/L比(1.87±0.34)mmol/L,(2.54±0.57)mmol/L比(3.17±0.46)mmol/L,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1.33±0.26)mmol/L比(0.98±0.21)mmol/L,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低于对照组[(96.66±16.32)μg/L比(154.95±21.94)μg/L,(96.89±16.81)μg/L比(131.12±21.86)μg/L,(84.15±13.57)μg/L比(136.96±18.86)μg/L,(73.66±15.52)μg/L比(104.65±20.72)μg/L,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对照组[(112.79±11.58)mmol/L比(97.02±11.98)mmol/L,(170.92±25.89)U/L比(152.10±22.56)U/L,(40.87±3.69)U/mL比(28.48±4.06)U/mL,P<0.05],观察组丙二醛(MDA)低于对 习晓丽 叶美玲关键词:绞股蓝属 Γ-谷氨酰转移酶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PCT和sICAM-1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在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P病人62例,其中中重症AP(MSAP)22例、重症AP(SAP)10例(A组),轻症AP(MAP)30例(B组),对两组病人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系统Ⅱ(APACHEⅡ)、Ranson评分和血清PCT、sICAM-1检测,分析两组血清PCT、sICAM-1与Rans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sICAM-1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入院第1天A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t=9.36、7.63,P<0.05)。入院第1、4、7天,两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均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19.65~33.58,P<0.05);入院第1、4、7天A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3~13.90,P<0.05)。AP病人血清sICAM-1、PCT水平与Ranson、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3~0.726,P<0.05)。血清PCT和sICAM-1对SAP诊断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71、0.863,灵敏度分别为87.35%、69.32%,特异度分别为98.67%、90.36%。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PCT可有效预测AP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习晓丽 张文礼关键词: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胰腺炎 血清学指标纤维化指数-4 APRI AA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查中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4 (fibrosis-4,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血小板(plat elet count,PLT)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 elet ratioindex,APR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 ransferase,ALT)比值(aspart at eaminot ransferase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ratio,AA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25例,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者50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25例。统计100例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计算FIB-4、APRI、A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FIB-4、APRI、AA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组间的血清学比较结果显示,重度组的FIB-4、APRI、AAR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与无曲张组,而轻-中度组与无曲张组的FIB-4、APRI、A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4、APRI、AAR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71 6、0.768、0.755,灵敏度分别为57%、67%、74%,特异度分别为1 00%、90%、76%。FIB-4、APRI、AAR预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81 0、0.831、0.71 1,灵敏度分别为83%、67%、94%,特异度分别为78%、93%、48%。结论 血清学指标FIB-4、APRI、AAR对食管静脉曲张及其严重程度预测价值中等,而APRI的临床价值比FIB-4和AAR稍高。 朱欣 习晓丽 韩江涛关键词:血清学检查 乙型肝炎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治疗技术、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分别施以高频电凝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收集153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率高频电凝治疗组达到83.87%,APC治疗组达到96.29%,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幽门螺杆菌(he p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高频电凝治疗技术和APC技术治疗疣状胃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文兵 张文礼 廉华 习晓丽 周涛 王禾 王瑜梅关键词:无痛苦胃镜 疣状胃炎 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肠内营养(EN)对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5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54例,EN组患者接受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行早期(<3天)EN治疗,TPN组进行传统TPN治疗,比较两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促进营养状态的恢复,改善免疫功能,与TPN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实施EN的有效可靠手段。 习晓丽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肠内营养 复合乳酸菌胶囊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96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复合乳酸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8例;另外选取48例肝硬化腹水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补充白蛋白、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复合乳酸菌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观察复合乳酸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7 d后的疗效。结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血浆PCT、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乳酸菌治疗组治疗后血浆PCT、IL-6和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乳酸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75%vs 72.92%,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浆中PCT、IL-6和CRP的水平。 何彩 周涛 习晓丽 廖莉关键词:复合乳酸菌胶囊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早期肠内液体复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途径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早期SAP患者(BISAP评分>2分)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24 h内液体复苏途径将患者分成鼻肠管肠内途径复苏组(A组38例)与常规静脉途径复苏组(B组57例)。观察新发器官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3例患者因腹胀不耐受,予以剔除,余下92例患者均无严重电解质异常发生。2组患者在复苏前病情重症评分、红细胞比容(HCT)、腹内压腹痛缓解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早期肠内营养开始于(2.5±4.3)d,明显早于B组(5.9±6.4)d(P<0.05)。MarshaⅡ评分为器官衰竭(MarshaⅡ评分)标准,治疗8 d A组新发器官衰竭6例(17.1%),B组新发器官衰竭20例(35.1%)(P<0.05)。器官衰竭呈现持续性(>36h)A组12例(34.3%),B组29例(50.9%)(P<0.05)。胰腺感染或脓肿A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1.4%vs 19.3%,P<0.05)。继续ICU监护A组13例(37.1%),显著低于B组32例(56.1%)(P<0.05)。结论:对于早期SAP患者,采用鼻肠管肠内途径容量复苏是可行的,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降低并发症。 习晓丽 王禾 廖莉 郑杨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器官衰竭 口服补液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早期胃癌术后复发情况;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31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5.05%,1年、3年、5年无复发率分别为91.75%、87.38%、84.95%;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镜下分型、病变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切缘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切缘性质均是影响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变越大、病理分化程度越低、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手术切缘阳性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患者应加强术后监测。 习晓丽 叶美玲 王禾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