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逸君

作品数:12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毒性
  • 3篇植物
  • 3篇桡足类
  • 3篇海洋浮游植物
  • 3篇浮游植物
  • 2篇氮磷
  • 2篇氮磷营养
  • 2篇底栖动物
  • 2篇优势种
  • 2篇有害藻类
  • 2篇藻类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群落
  • 2篇污染
  • 2篇细胞
  • 2篇磷营养
  • 2篇海洋桡足类
  • 2篇害藻
  • 2篇浮游

机构

  • 1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2篇曾江宁
  • 12篇黄逸君
  • 12篇陈全震
  • 9篇江志兵
  • 6篇寿鹿
  • 6篇廖一波
  • 5篇徐晓群
  • 4篇高爱根
  • 4篇刘晶晶
  • 4篇赵永强
  • 3篇杜萍
  • 2篇朱旭宇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季节升温条件下余氯对桡足类的毒性被引量:3
2009年
为探明桡足类对滨海电厂冷却水中余氯的忍受能力,在各季节于室内对采自乐清湾的12种桡足类进行30min不同升温幅度(ΔT)(0、4.0、8.0、12.0℃)下的余氯胁迫,观察桡足类在24h后的死亡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其余氯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结果表明各季节桡足类余氯LC50随ΔT增大而显著降低(P<0.001),且多数种类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P<0.05)。对于哲水蚤目桡足类,余氯LC50随其粒径增大而升高。同一种桡足类在相同ΔT下,随适应水温升高,余氯LC50显著降低(P<0.01)。亚热带海区夏季自然水温较高,冷却系统轻微的升温即可加剧余氯对其的毒性。若以LC50×0.5来确定桡足类余氯安全浓度,则春、秋、冬季暴露时间≤30 min、ΔT≤12.0℃时,其余氯安全浓度分别为0.21—0.86 mg/L、0.26—0.86 mg/L、0.31—4.55 mg/L;夏季暴露时间≤30 min、ΔT≤8.0℃时,其余氯安全浓度为0.15—0.41 mg/L。当前电厂加氯浓度偏高对冷却水中桡足类造成较大影响,但排出水中余氯对其影响不大。基于生态安全考虑,根据对余氯较敏感的小型桡足类在不同季节下的余氯安全浓度,建议亚热带滨海电厂夏季余氯排放浓度不超过0.15 mg/L,其余季节不超过0.20 mg/L。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廖一波徐晓群寿鹿刘晶晶高爱根赵永强黄逸君
关键词:海洋桡足类半致死浓度
氮磷营养盐结构对有害藻类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来,有害藻华(HABs)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它不仅破坏海洋环境,且严重损害了水产资源,而营养盐形态是引起有毒有害藻华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述了氮、磷营养盐形态对有害藻类生长、有害藻华(HABs)及有毒藻类产毒影响3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并指出应加强控制氮磷排放结构、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藻类氮磷吸收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朱旭宇江志兵杜萍黄逸君陈全震曾江宁
关键词:有害藻华氮磷营养盐毒性
热冲击和加氯后亚热带海区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3
2008年
近年来,随着电厂在河口和港湾等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的急剧增多,电厂冷却系统热冲击和加氯对浮游生物造成的伤害已成为沿海地区非常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为探明冷却系统升温和加氯联合作用对亚热带海区浮游植物的影响程度,针对滨海电厂的实际运作情况,在室内对采自浙江省乐清湾海域的四季浮游植物进行了不同水平的热冲击和加氯胁迫,并观察了这些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15d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热冲击、加氯和季节均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恢复(p<0.001),其中,加氯的影响最大,季节次之,热冲击影响最小,但热冲击增强了氯对浮游植物的毒性。自然水温越高、升温幅度越大,细胞数量恢复越慢。春、秋、冬季自然水温较低时,升温4~12℃后,细胞数量仅需1~6d即可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夏季自然水温较高,升温4~8℃后,细胞数量需4~9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但升温12℃后,细胞数量在15d内未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加氯浓度越高,细胞数量恢复越慢。加氯1.0~1.8mg·L?1后,浮游植物生长虽受影响,但大多能在15d内恢复;而加氯5.6mg·L?1后,其生长受到完全抑制,细胞数量在15d内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廖一波寿鹿徐晓群刘晶晶黄逸君
关键词:热冲击海洋浮游植物
石油烃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短期毒性效应被引量:13
2010年
海上溢油和船舶含油废水排放等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峻考验。为了解石油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短期群落效应,于实验室对采自浙江省乐清湾海域的四季浮游植物进行了14天的微宇宙实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浓度原油水溶性成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WAF)胁迫下浮游植物群落各种类的细胞密度,发现原油WAF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种组成及优势度均有极显著影响。原油污染组的种类数均低于对照组,多样性指数也总体上低于对照组,但均匀度指数无明显规律。WAF对各季节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影响存在季节、浓度梯度和种类差异:1)在高浓度WAF(≥2.28mg?L-1)胁迫下,各季节浮游植物群落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优势度均呈升高趋势,除秋季外,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在其余季节的优势度均显著下降,另外秋季实验中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的优势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秋冬季斜纹藻(Pleurosigma sp.)和念珠直链藻(Melosira moniliformis)的优势度呈下降趋势;2)在低浓度WAF(≤1.16mg?L-1)胁迫下,除秋季中肋骨条藻仍为绝对优势种外,其余季节该种微藻的优势度均呈下降趋势,春、夏季长菱形藻的优势度逐渐升高,而冬季则是念珠直链藻的优势度不断增加。原油WAF影响下,可能r策略种将逐渐取代k策略种,导致浮游植物群落趋于小型化。
黄逸君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
关键词:优势种海洋浮游植物演替
氮磷营养盐结构对有害藻类的影响
近年来,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s)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尤其是河口及邻近海域,例如我国长江口海域即属于赤潮高发地带。而营养盐形态是引起HABs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分析了氮磷营养盐形态对有害藻...
朱旭宇杜萍黄逸君陈全震曾江宁
关键词:HABS毒性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被引量:21
2009年
2007年10月,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各采样断面自然因子(盐度、水温、沉积物温度、滩涂宽度和沉积物粒度)和污染因子(油类、重金属含量)对环境异质性的影响以及环境因子与各类群生物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按取食方式可分为穴居底表捕食型、底表啮食型、底内滤食型和底内吞食型四大类群;各优势种群间生态位宽度的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428和0.168,表明各类群动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水平上,日本大眼蟹与明秀大眼蟹(第一类群)间和微黄镰玉螺、泥螺、习见织纹螺、勋章饰孔螺、短拟沼螺、彩拟蟹守螺(第二类群)间以及光滑河蓝蛤、中国绿螂、彩虹明樱蛤(第三类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为显著,对环境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相似.
赵永强曾江宁高爱根陈全震寿鹿廖一波黄逸君
关键词: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典范对应分析
椒江口潮间带多毛类动物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解椒江口多毛类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和工业污染对其的影响程度,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4月和7月在椒江口潮间带进行底栖多毛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分析了多毛类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格局以及各断面水温、泥温、沉积物结构、盐度、滩涂宽度等环境因子对多毛类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6条断面4季共发现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10科20种,以广温广布种为主;(2)季节变化明显,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季均最高(分别为13种,31.5ind/m2和0.58g/m2),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分别为4种,5.8ind/m2,0.21g/m2);(3)物种数呈现位于工业区附近断面低于下游较远处的断面的趋势;(4)沉积物结构、滩涂宽度对多毛类具有显著的影响,滩涂宽度较长、沉积物较细的断面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高。
赵永强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黄逸君寿鹿廖一波
关键词:椒江河口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毛类环境因子
原油和消油剂对海洋桡足类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23
2010年
为探明溢油和消油过程对海洋浮游动物的毒性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在室内测定了原油水溶性成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WAF)、消油剂及添加消油剂后的水溶性成分(Dispersant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DWAF)对我国近海常见浮游桡足类72h时的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72h-LC50).结果表明:1)三类试验液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消油剂(140.22~1227.75mgL^(-1))
黄逸君陈全震曾江宁江志兵徐晓群
关键词:海洋桡足类消油剂半致死浓度毒性
不同升温速率对桡足类高起始致死温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4种桡足类在1℃·h-1、0.1℃·min-1、1℃·min-1和突然暴露等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UILT。结果表明,同一种桡足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忍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种桡足类的UILT均在升温速率为0.1℃·min-1时最大,高于或低于该升温速率,其UILT都降低。因此,建议桡足类UILT实验的标准升温速率为0.1℃·min-1。在0.1℃·min-1的标准升温速率下,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真刺唇角水蚤、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其24h-UILT分别为31.0℃、29.6℃、29.1℃和27.7℃,48h-UILT分别为30.1℃、29.5℃、28.6℃和27.3℃,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间均有显著差异。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廖一波高爱根徐晓群寿鹿刘晶晶黄逸君
关键词:升温速率桡足类温排水
石油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解石油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慢性毒性影响,运用实验生态学手段,在不同季节对采自浙江省乐清湾的浮游植物进行原油污染慢性(15 d)毒性效应研究。通过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和细胞密度的测定,发现高浓度(≥2.28 mg/L)原油胁迫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表现为浮游植物chla和细胞密度下降;低浓度(≤1.21 mg/L)不会抑制浮游植物生长,反而可促进其生长。各个季节原油对浮游植物的慢性毒性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不同自然水温下浮游植物对原油胁迫的耐受性不同,夏季浮游植物对油污染的耐受性较冬季差。浮游植物chla和细胞密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石油污染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随培养时间延长存在差异,培养后期石油烃逐渐在水中降解,低浓度试验组中浮游植物可恢复生长。
黄逸君陈全震曾江宁江志兵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叶绿素A细胞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