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新生猪
  • 2篇生猪
  • 2篇体位
  • 2篇足月
  • 2篇足月儿
  • 2篇每搏输出量
  • 2篇鼻饲
  • 2篇鼻饲喂养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不同体位
  • 2篇出生体重
  • 1篇胆红素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低出生体重早...
  • 1篇心功能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作者

  • 8篇黄丽萍
  • 6篇刘江勤
  • 3篇贲晓明
  • 2篇钱宇荫
  • 2篇曹洁
  • 2篇金嘉鋆
  • 2篇胡雪峰
  • 1篇肖玲莉
  • 1篇严虎
  • 1篇陈豪
  • 1篇郭佳林
  • 1篇姚明珠

传媒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3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514例近足月儿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近足月儿发生的原因及常见并发症,以提高近足月儿的救治及减少伤残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近足月儿资料。结果:胎膜早破和双胎为近足月儿的主要原因,并发症以湿肺、吸入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为主。结论:防止胎膜早破是预防近足月儿出生的关键,而密切观察近足月儿并发症的出现,及时处理,对减少伤残有重要意义。
黄丽萍姚明珠
关键词:近足月儿并发症
脐血胆红素对ABO溶血病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研究脐血胆红素水平预测ABO溶血病足月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收治的292例足月ABO溶血病患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比较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组,34例)和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非高胆组,258例)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配对f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脐血胆红素水平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准确度及界值(cut-off point). 结果 高胆组34例患儿平均脐血胆红素水平为(52.4±13.2) μmol/L,明显高于非高胆组的(35.0±8.0) μmol/L(t=7.540,P=0.001).脐血胆红素水平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相关(x^2=113.715,P<0.001; rs=7.19,P<0.001).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水平为50μmol/L时,发生黄疸的阳性预测值为0.683,阴性预测值为0.959,敏感性为0.690,特异性为0.958,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 (95%CI:0.873-0.891,P<0.001).结论 脐血胆红素水平可作为预测ABO溶血病足月儿发生黄疸及预测黄疸程度的有效指标.
黄丽萍贲晓明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胆红素胎血
新生猪缺氧及复苏后心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肌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关系
2014年
目的 探讨新生猪缺氧及复苏后心脏功能变化及心肌损伤机制. 方法 日龄l~4 d新生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缺氧急性期组(n=8)和缺氧亚急性期组(n=8).对照组动物维持空气机械通气50 h;缺氧急性期组动物机械通气缺氧2h(氧浓度0.10~0.15)后空气机械通气(复苏)4h;缺氧亚急性期组缺氧2h后复苏48 h.监测缺氧处理前、缺氧2h末以及复苏过程中的血气分析、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结束后分离左心室,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心肌组织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采用酶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乳酸、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Tukey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缺氧急性期组及缺氧亚急性期组缺氧2h末pH、HCO3-和氧分压均较对照组下降(P值均<0.05),缺氧亚急性期组复苏后pH及HCO3-分别恢复至7.38±0.05和(23.04±2.40) mmol/L,明显高于缺氧急性期组[分别为7.25±0.07和(16.88±2.40) mmol/L](q值分别为6.76和7.81,P值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氧急性期组及缺氧亚急性期组新生猪缺氧2h末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和每博心输出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心率明显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苏期间,缺氧急性期组及缺氧亚急性期组新生猪平均动脉压恢复至(42.17±6.14)和(43.19±5.55)mmHg(l mmHg=0.133 kPa),心输出量恢复至(150.04±56.17)和(169.75±37.85) dl/min,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氧亚急性期组新生猪心肌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分别为1.51±0.51和2.14±0.6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6±0.24和0.38±0.21,q值分别为7.02和10.97,P值均<0.01)和缺氧急性期组(分别为0.65±0.20和0.45±0.11,g值分别为6.86和11.38,P值均<0.01).乳酸水平在缺氧急性期组和缺氧亚急性期组均高于对照组[(6.95
胡雪峰黄丽萍贲晓明刘江勤
关键词:缺氧每搏输出量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43例结局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分析我院近两年内出生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方法 2009—2010年本院共出生12907名活产新生儿,选取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通过登记表获取患儿基本信息,进入电子病历,核对并登记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院经过、呼吸支持、吸氧时间、眼底筛查、头颅超声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43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死亡34例,死亡率23.8%。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死亡率呈负相关(胎龄:r=-0.93,P=0.002;出生体重:r=-0.92,P=0.01)。存活的109例婴儿中,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6例,发生率14.7%;早产儿视网膜病38例,发生率34.9%,需要激光治疗11例;脑室内出血(Ⅰ~Ⅲ级)15例,发生率13.8%,存活者中无Ⅳ级脑室内出血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发生率3.7%。存活者中至少有一种严重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要激光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7例,占所有存活婴儿的33.9%。体重低于1000g者16例,死亡或合并严重并发症15例(93.8%);体重大于1000g者127例,死亡或合并严重并发症56例(4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提高对并发症的管理有助于改善该类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刘江勤黄丽萍严虎陈豪郭佳林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
不同体位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估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体重〈2000 g、胃肠营养达到100 ml/kg以上、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确定护理体位的顺序,分别给予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位护理。每个体位持续观察2 h,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和呼吸暂停次数,并测量胃内潴留量,观察早产儿的状态(入睡、清醒或哭闹)。结果共有26例早产儿完成研究,胎龄(31.2±1.7)周,出生体重(1461±250)g,进行研究时平均日龄(22.3±9.1)天。早产儿在4种体位护理时多数保持安静入睡或清醒,偶有哭闹但易于安抚,护理过程中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均无显著变化。婴儿在仰卧、左侧卧和右侧卧时呼吸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动在50~55次/min,而俯卧位时呼吸由开始的(54.1±6.1)次/min逐步下降至2 h的(49.1±7.2)次/min(P〈0.001),低于其他体位(P〈0.05)。在2 h的体位护理期间,仰卧位体温平均37℃,其余3个体位体温平均上升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喂养1 h后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的胃内潴留量分别为(3.2±2.9)、(1.8±2.4)、(5.3±3.4)和(2.9±2.2)ml/kg,左侧卧位显著高于其他体位(P〈0.001);2 h后胃内潴留量分别为(1.1±1.8)、(0.1±0.2)、(1.7±2.2)和(0.8±1.4)ml/kg,左侧卧位也显著高于其他体位(P〈0.001)。4种体位中仅仰卧位有1例发生呼吸暂停。结论鼻饲喂养早产儿均能较为安全地采用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进行体位护理,俯卧位有利于呼吸平稳、维持体温和促进胃排空,且不会增加呼吸暂停的危险性,左侧卧位不利于胃排空。
金嘉鋆黄丽萍曹洁钱宇荫刘江勤
关键词:体位
不同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护理体位对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随机化实验,自身对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10.1至2012.3.31住院早产儿,纳入标准:生后第二周、出生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2kg、胃肠营养达到10...
金嘉鋆黄丽萍曹洁钱宇荫刘江勤
关键词:早产儿鼻饲喂养不同体位生命体征
文献传递
超低出生体重儿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分析我院五年内收治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并发症、死亡原因及相关围产期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出生的E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五年期间我院共分娩36 991名活产新生儿,出生ELBWI 47例,出生率0.13%;其中4例出生后即转院治疗,故43例纳入研究,胎龄(27.8±2.6)周,出生体重(853±108)g。43例ELBWI中,早期存活并进行救治27例,其中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发生率74.1%(20/27);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例,发生率25.9%(7/27)。43例ELBWI中存活至出院13例,总存活率30.2%(13/43);30例死亡,其中21例放弃治疗死亡,9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各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肺出血1例。死亡婴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医患同盟积极救治ELBWI,减少出生窒息,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ELBWI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黄丽萍肖玲莉刘江勤
关键词:并发症死亡率
纯氧和空气复苏对新生猪心脏血流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猪全身缺氧模型,观察空气或氧气复苏对新生猪心脏泵血功能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2只体重1.6~2.5 kg新生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无缺氧损伤,机械通气下给予空气;空气组12只,机械通气下给予120 min全身性缺氧后,空气复苏240 min;氧气组12只,机械通气下给予120 min全身性缺氧后,给予纯氧复苏30 min,然后改为空气复苏210 min。记录缺氧120 min末(复苏0 min)和复苏10、30、60、120、180及240 min时的血气、血压和血流变化。复苏240 min时结束实验,冻存左心室标本,采用酶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及Student-Newman-Keul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氧造成动物显著的酸中毒、低血压和低氧血症。(1)动脉氧分压:复苏10和30 min时,对照组、空气组与氧气组3组间动脉氧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 min:(67±4)、(78±12)与(409±42) mmHg(1 mmHg=0.133 kPa),F=580.19;30 min:(68±3)、(79±15)与(342±62) mmHg,F=173.67;P均〈0.01]。氧气组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和空气组(10 min:q值分别为42.51和39.28;30 min:q值分别为23.17和21.67,P值均〈0.05),但空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心输出量:复苏240 min时,对照组、空气组与氧气组3组间心输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6±33.8)、(150.9±70.1)与(103.6±53.6) dl/(min·kg),F=4.82, P〈0.05]。氧气组心输出量低于对照组(q=4.25,P〈0.05),氧气组与空气组、空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动脉氧含量:复苏10和30 min时,对照组、空气组与氧气组3组间动脉氧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 min:(87.0±16.1)、(76.9±13.2)与(102.2±15.9) ml O2/dl,F=8.64;30 min:(87.5±14.9)、�
胡雪峰黄丽萍贲晓明张宝贤刘江勤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复苏术每搏输出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