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仁
- 作品数:29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猪真皮胶原膜早期覆盖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3年
- 采用我们先前报道的猪皮胶原提取方法和成膜技术,制成猪真皮胶原膜。在大鼠背部以75℃、15秒,造成4cm×4cm的深Ⅱ度烧伤创面,清除坏死表皮后,治疗组早期覆盖猪真皮胶原膜,对照组创面暴露。伤后10天评定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1)。显示猪真皮胶原膜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 高智仁Michael J.ImRobert J.Spence
- 关键词:胶原烧伤
- 高海拔地区1778例烧伤创面处理体会被引量:3
- 1995年
- 我科自1981年至1990年10年间在海拔高度2261m的高原地区收治烧伤病人1778例,总治愈率为98.54%,取得了良好效果,烧伤治疗中创面处理是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积极处理创面,尽早使创面愈合,可减少烧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可缩短疗程,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存活率。我们根据本地区海拔高、缺无、气候干燥等特点,在烧伤创面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 王富生聂兰军高智仁
- 关键词:烧伤创面处理
- 耳烧伤并发化脓性耳骨炎的治疗体会
- 1991年
- 化脓性耳软骨炎是耳烧伤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面部烧伤后畸形常累及的器官之一。并发本病后,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常导致小耳畸形。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则是关键。本文分析了我院8年中1445例住院病人发生本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 聂兰军郝志强李毅彭正进高智仁
- 关键词:耳烧伤耳软骨炎面部烧伤耳廓烧伤深二度烧伤
- 烧伤愈合创面湿疹(附11例报告)
- 1995年
- 烧伤愈合创面湿疹(附11例报告)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彭正进,高智仁,聂兰军,王富生湿疹是皮肤常见的一种损害,而烧伤创面愈合后局部出现湿疹尚未见报道,本文收集1989~1994年11例,现予以总结,并对其发病机理作初步探讨,以期在烧伤治疗中加以预防...
- 彭正进高智仁聂兰军王富生
- 关键词:烧伤愈合湿疹
- 胶原凝胶治疗烧伤的临床评价被引量:5
- 1995年
- 1991年以来,笔者曾报道猪皮胶原的提取、成膜,胶原作为创面敷料用于深Ⅱ度烧伤及供皮区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92年7月开始应用胶原凝胶于烧伤临床共387例,此文报道胶原凝胶治疗烧伤的应用结果及临床评价。
- 高智仁李毅苏青和
- 关键词:胶原凝胶烧伤
- 关于电损伤诊断和分类的探讨被引量:1
- 1993年
- 电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后果往往严重,常导致死亡或终身残废。对电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日益受到重视,对电损伤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但关于电损伤的诊断和分类目前很不统一,见诸文献的有电击伤、电烧伤、电接触伤、电损伤、电弧烧伤等,给诊断、治疗、学术交流等带来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给以统一科学的命名和诊断分类标准。在统一病名和诊断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①致伤因素的特殊性;②发病机理的特殊性;③疾病表现的特殊性。现结合电损伤加以分析。致伤因素的特殊性电损伤的致病因素为物理因素,因电本身又有直流、交流、静电、高频、低频、高压、低压等之分,在特定情况下,电流还可产生电火花。
- 高智仁
- 关键词:电损伤
- 老年人烧伤95例特点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董肇杨周志钢曾勇张怀军黄磊赵广宇高智仁
- 关键词:老年人烧伤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发病特点住院患者
- 高海拔地区十年烧伤治疗总结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总结了从1981年至1990年在海拔2261米地区收治的1778例烧伤病人。对病死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TBSA的LA_(50)为88%;三度BSA的LA_(50)为51.93%;BI的LA_(50)为64.25。与国内其它单位的结果相近。资料表明:感染仍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MOF则是烧伤病人另一重要并发症。总结十年细菌学资料并与其它同类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本地区总的细菌感染程度较轻;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相近;绿脓杆菌与霉菌的检出率较低。
- 高智仁郝志强聂兰军苏青和李毅彭正进王富生晁生武
- 关键词:烧伤细菌死亡率
- 深静脉置管在严重烧伤中的应用及CBI的防治被引量:3
- 2001年
- 许云波高智仁
-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烧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组织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 ,为bFGF应用于改善组织血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家兔背部皮管模型的组织内分别应用bFGF(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 (对照组 ) ,利用组织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情况 ,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 给药组(bFGF)皮管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 ,各项定量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 ,而高剂量bFGF组的新生血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亦优于低剂量bFGF组。结论 bFGF可促进活体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 ,对改善局部组织血运 ,提高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周志钢何清濂张文奎高智仁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形成皮管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