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及呼吸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总量和呼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的加入,使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秸秆加入量达显著差异,但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其它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大豆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玉米田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大豆田土壤加入秸秆后,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玉米田土壤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土壤呼吸总量与秸秆加入量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玉米田土壤高于大豆田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田土壤4种酶活性与无机氮和呼吸量均呈显著相关,而大豆田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无机氮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秸秆的加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无机氮的含量及呼吸量。
- 马欣周连仁王晓巍姜丹丹闫暮春夏瑀戴建军
- 关键词:秸秆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呼吸量
- 大豆/玉米混作种植方式对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以及3种种植方式。[结果]在玉米/大豆混作系统中的玉米表现出竞争优势,产量比单作玉米高0.36%~3.74%,而混作中的大豆产量比单作大豆降低了26.93%~46.90%。[结论]混作处理的总氮肥利用率和总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整个混作系统表现出混作优势。
- 夏瑀戴建军周连仁王晓巍马欣
- 关键词:大豆玉米氮肥利用率
- 施氮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使玉米产量提高,与对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处理使玉米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植株中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均与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植株中硝态氮含量作为预测植株吸氮量及生物量的参考,为指导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
- 王晓巍马欣周连仁夏瑀戴建军
- 关键词:玉米氮素积累生理指标
- 土壤样品风干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土壤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参与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在土壤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生化状况。分别对玉米地和大豆地不同生长时期的风干土壤样品和新鲜土壤样品的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风干土壤样品与新鲜土壤样品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差异不显著。因此土壤样品风干后进行土壤酶活性分析更加方便。
- 赵颖史晓爽周连仁王晓巍马欣何静戴建军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