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
- 作品数:69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以临床为导向的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5
- 2016年
- 当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点,医学院校应该从宏观上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来适应这一转变。如何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基础上促进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 李晓冬张雅芳马晶吴树亮刘慧冬
-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神经病学局部解剖学讨论课
- 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体会被引量:5
- 2017年
-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打开人体这扇奥秘之门的钥匙。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学生很好掌握教学内容,需要对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将理论大班授课与阶段性实验授课相结合,开展了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文章针对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齐秀英马晶李鑫磊李晓冬张雅芳
-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小班教学
- 成人角回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为临床MRI图像精确定位大脑角回的微小占位性病变 ,以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立体定位的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的头颅标本 15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例 ,分别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I扫描后 ,再依据MRI扫描的层次 ,获得与MRI图像一致的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的MRI图像做对照观察、统计 ,以确定角回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上的定位。结果与结论 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3个方向上描述了角回的断面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1)在冠状面上 :①经窦汇的断面 :顶内沟明显纵行 ,枕颞内、外侧回的出现 ,是角回出现的标志。②经胼胝体压部的断面 :胼胝体压部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 ,是角回消失的层面。 (2 )在横断面上 :①经中央旁小叶的断面 :扣带回和顶枕沟的出现 ,伴有扣带沟缘支的消失 ,是角回和缘上回出现的标志。②经室间孔的断面 :在切及颞叶结构时 ,大脑外侧沟由“一”变为“人”字形时 ,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3)在矢状面上 :在外侧第一个层面上角回就已经出现 ,壳核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 袁亮方马晶柏春枝赵太平
- 关键词:断层解剖学
- 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免疫组化染色确认模型和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LY- VE-1主要着色于正常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是获得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和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手段;LYVE-1是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中可能存在淋巴管的新生。
- 李雪梅马晶张雅芳刘宝全杨树才
- 关键词:淋巴管
- VEGF-A和C在人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在人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取人结肠癌组织91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A和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观察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VEGF-A和VEGF-C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明显高于阴性组织,VEGF-A和VEGF-C的表达及LVD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结论结肠癌组织VEGF-A和VEGF-C过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相关。
- 陈一凡宿菲陈明伟马晶张雅芳刘宝全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结肠癌淋巴管
- 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管入侵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CCR7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管入侵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临床资料完整的卵巢癌病例6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4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4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CR7在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观察卵巢癌组织内肿瘤淋巴管入侵的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CR7表达于卵巢癌细胞浆和胞膜内,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D2-40表达于卵巢癌组织内淋巴管内皮细胞,肿瘤淋巴管入侵在CCR7阳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CR7阴性组的发生率,CCR7表达与肿瘤淋巴管入侵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CR7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肿瘤淋巴管入侵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CR7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张伟于占江师岩王娜马晶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卵巢癌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心肌梗塞后胆碱能神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心肌梗塞后胆碱能神经的影响,探讨NGF对心肌梗塞的可 能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20只制心梗模型,其中10只心梗后给予NGF为实验组,2天后取材,同时取正常心肌 作对照。以Karnovsky Roots法,显示胆碱能神经纤维,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胆碱能神经纤维 密度。结果 心梗左心室心肌梗塞区及梗塞周围区存活心肌中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 01);实验组应用NGF后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较心梗组升高。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能增加大鼠心肌梗塞后胆碱能 神经纤维的密度,可能对心梗有治疗作用。
- 倪秀芹李星薛红杰赵玲辉刘式威马晶徐嘉惠
- 关键词:胆碱能神经心梗NGF神经生长因子目的观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小鼠碱烧伤后角膜的表达及其作用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探讨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D在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的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碱烧伤后1d、3d、5d,角膜内VEGF-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角膜(P<0.01),于碱烧伤后3d,表达达到高峰。碱烧伤后7d,VEGF-D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在碱烧伤角膜内,可见阳性表达LYVE-1的新生淋巴管。结论 VEGF-D过表达可能参与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
- 刘宝全王建堃付志军马晶张雅芳宿菲肖建兵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角膜碱烧伤淋巴管新生小鼠
- 膀胱癌VEGF-C的表达与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的表达与膀胱癌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膀胱癌病例60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26例及转移淋巴结3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34例及淋巴结4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EGF-C在膀胱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膀胱癌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 VEGF-C主要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内及癌组织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量。30例有转移的淋巴结内VEGF-C的表达均呈阳性,并见大量新生的淋巴管,淋巴管腔内可见入侵的肿瘤细胞。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病例中,膀胱癌组织VEGF-C阳性者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者淋巴结内淋巴管密度。结论 VEGF-C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
- 李庆王莉李鑫磊杨树才马晶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膀胱癌淋巴结淋巴管生成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 马晶赵玲辉张雅芳杨树才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血管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