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坤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证素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郁影响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102例,参照《证素辨证学》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肝郁证素积分和肝郁分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失眠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分析肝郁证素积分、肝郁分级、PSQI量表评分、FSH、LH、E2与IL-1β、TNF-α的相关性。结果 IL-1β、TNF-α均与FSH、LH、E2无明显相关性(P>0.05);IL-1β、TNF-α均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5);IL-1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01);PSQI量表评分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01)。肝郁分级越高,IL-1β、TNF-α水平越高,且两者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9)。与肝郁0级比较,2、3级IL-1β,3级TNF-α显著升高(P<0.01);与肝郁1级比较,3级IL-1β、TNF-α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TNF-α可能参与肝郁所致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女性的发病发展。
- 李红陈莹郭丽华吕绍光郑姜钦孟晓嵘马坤
- 关键词:围绝经期肝郁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 吕绍光主任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介绍被引量:1
- 2010年
- 吕绍光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中有独到之处。吕师认为凡临床辨证必先有规矩后成方圆,遵循经典、教材中所立之章法,临证日久亦可随证变通。2型糖尿病当属中医“消渴”诊断范畴,《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病因。
- 马坤郑姜钦李红孟晓嵘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
- 疏肝滋肾宁心法治疗肝郁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8例
- 2013年
-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宁心法治疗肝郁阴虚型2型糖尿病痛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阴虚型2型糖尿病痛苦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处理,治疗组34例加服疏肝滋肾宁心中药,连续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糖尿病痛苦量表(DDS评分)、证候积分、测定FPG、2hPG、HbA1C。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DDS评分、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滋肾宁心法治疗肝郁阴虚型2型糖尿病痛苦患者有显著疗效。
- 罗颖李红吕绍光郑姜钦孟晓嵘马坤
-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湿热困脾和阳虚湿瘀3型。另选6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这些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对应起来,探讨不同证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湿热困脾型最为多见,阴虚燥热型病程最短。各组ISI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湿热困脾型最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HbA1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湿热困脾型最高,TC、TG湿热困脾型均高于其它证型。结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有从阴虚燥热证经湿热困脾证向阳虚湿瘀证发展的趋势,胰岛素抵抗的程度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湿热困脾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且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在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 郑姜钦马坤吕绍光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胰岛素抵抗
- 围绝经期OSAHS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采集108例围绝经期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辨证,确立中医证型名称,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OSAHS频数分布居前10位的症状为打鼾、神疲乏力、头晕、困倦嗜睡、形体肥胖、失眠、腰膝酸软、胸闷、急躁易怒、口干口渴;舌象以淡红舌、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脉、滑脉、细脉、沉脉为主。108例患者中痰湿阻滞证31例(28. 70%)、肝郁(旺)脾虚证28例(25. 93%)、痰瘀互结证24例(22. 22%)、气阴两虚证18例(16. 67%),另外有7例患者的中医辨证不属于上述4种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雌激素(E_2)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痰湿阻滞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气阴两虚证、肝郁(旺)脾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AHI)高于肝郁(旺)脾虚证、痰湿阻滞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绝经期OSAHS中医证型多为痰湿阻滞证、肝郁(旺)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痰证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瘀证、虚证患者病情较重。
- 陈莹李红许培清马坤吕绍光郑姜钦
- 关键词:围绝经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证型聚类分析
- 伊春锦老中医诊治胃痛临床经验
- 2013年
- 伊春锦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专业近40 a,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消化病、肝胆病、风湿病、偏头痛、带状泡疹、妇女不明原因性水肿等疑难杂证,在中医消化病方面造诣尤深. 胃痛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又称胃脘痛,以肚脐以上、剑突以下发生的疼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泛酸、嗳气、纳呆、腹胀等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胃痛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大部分切除后吻合口炎、残胃炎、吻合口溃疡等病.诊断上胃脘痛要与肝、胆、胰、心等脏器疾病发生的疼痛相鉴别,两胁肋骨骨膜炎症也常被诊断为胃痛.伊师认为:胃痛可以反复发作,时缓时急,迁延时久,诊治不易.患者体质不同,发病机理各异,又因饮食不慎、情志因素、气候转变、外邪夹杂多变,故临证应谨守病机,病症结合,中西合参,灵活变通,标本兼顾,才能收到满意疗效.笔者有幸能成为她的学术继承人,现将伊老师诊治胃痛经验介绍如下.
- 马坤邱志洁
- 关键词:胃痛老中医经验不通则痛四诊合参
- 吕绍光从肝郁论治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总结吕绍光从肝郁论治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经吕绍光诊治的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处方,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总结高频药物及四性、五味、归经、类别,挖掘常见药对和簇药(3味及以上药组成)。结果共纳入病例219例,处方219张,使用药物108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依次为合欢皮、郁金、香附;药类频次前3位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安神药;平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温性药,大寒性药物使用频次为0;甘、苦、辛味药居药味总频次前3位;药物归经前3位依次为肝、心、肾经。关联规则筛选得到安神药对9对、解郁药对7对,簇药22条。结论吕绍光从肝郁论治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以理气、补虚、安神药为主,用药多归肝经,药性平和,以甘、苦、辛味为主,善用解郁安神、气血双调药对。
- 李红谢丽君陈莹陈婷马坤郑姜钦陈翔吕绍光
- 关键词:肝郁围绝经期失眠用药规律
-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分级与雌激素受体α、β,GPR30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分级与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m RNA及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的四诊信息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参照《证素辨证学》进行肝郁证素积分和肝郁分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法和免疫印迹(WB)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GPR30、ERα、ERβ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ERαm RNA、ERβm RNA、GPR30 m RNA相对表达量在不同肝郁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m RNA/ERβm RNA比值随肝郁分级增高而降低,其在不同肝郁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0,P<0.001)。(2)ERα、ERβ、GPR30蛋白相对灰度值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蛋白相对灰度值比值随肝郁分级增高而降低,其在不同肝郁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的病理基础可能与ERα/ERβ比值下降相关。
- 李红陈莹龚碧娇马坤吕绍光郑姜钦
- 关键词:围绝经期肝郁雌激素受体
- 伊春锦主任分期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被引量:2
- 2021年
- 伊春锦主任对运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不同阶段病理特点不同。治疗应根据不同阶段分期论治,初期宜“清”、宜“消”、宜“疏”,久病宜“补”、宜“养”,同时应注意攻补兼施、谨守平衡,并主张衷中参西,制酸护膜,解郁怡情,调护起居,疗效显著。
- 叶颖邱志洁马坤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名医经验
- 健脾活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活血解毒方,对照组采取胃复春治疗,根据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肠化及萎缩改善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上皮内瘤变、Hp感染情况治疗前后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健脾活血解毒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一定程度改善胃镜病理(萎缩、肠化)。
- 马坤蒋宇伊春锦
- 关键词:痞满健脾活血解毒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