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锋
- 作品数:31 被引量:173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南省潮土区主要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 以通许和延津两个县的潮土区试验为例,在对试验区的光、温、水、土诸要素的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河南省潮土区粮食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潜力为15535~21927kg/hm2,土壤的生产...
- 韩伟锋武继承
- 丘陵旱地冬小麦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
- 2012年
- 在丘陵旱地对冬小麦进行了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情况下,小麦4500~6000 kg/hm2产量水平,耗水量216.3~345.2 mm,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25.9%~36.9%,22.0%~31.1%,31.9%~52.2%,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小麦拔节以后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明显增加,拔节期、灌浆期是小麦两个重要的水分需求期.原状土模拟情况下,冬小麦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自然降水占77.2%,平水年型自然降水占67.1%,缺水年型自然降水占64.0%.从作物阶段耗水测定结果看,丰水年型情况下,冬小麦存在奢侈耗水现象;平水年型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冬小麦水分需求,突出问题是阶段性、间隙性水分缺乏;缺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冬小麦的水分需求,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分状况制约着冬小麦正常播种和出苗,二是水分供应状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
- 谷秋荣杨占平薛毅芳韩伟锋李丙奇
- 关键词:丘陵旱地冬小麦原状土柱耗水量
- 不同施肥措施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单施氮肥(N2)、氮钾配施(N2K)、氮磷配施(N2P)、氮磷钾配施(N1PK,N2PK,N3PK,N4PK)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或缺素施肥(CK,N2,N2K,N2P)措施对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的群体内地面温度改变较少,温度较高,氮磷钾肥配施(N1PK,N2PK,N3PK,N4PK)措施对群体内地面温度改变较大,温度较低,二者温度相差0.2~12.0℃,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施肥或缺素施肥(CK,N2,N2K)处理对玉米大喇叭口期的群体冠层温度影响较小,温度较高,氮磷钾肥配施(N2PK,N3PK,N4PK)处理的群体冠层温度较低,二者温度相差0.2~7.0℃;不同施肥措施对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群体内相对湿度,大喇叭口期群体内CO_2含量影响较小。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改善田间群体微环境,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获得较高的产量。
- 聂胜委张巧萍张玉亭段俊枝韩伟锋宝德俊黄绍敏
- 关键词:施肥措施微环境
- 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 2025年
-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氮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均以DI处理最高,其次为SI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SPAD值分别提高3.3%~105.4%、5.6%~109.6%和1.0%~19.4%;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提高6.9%~21.1%、4.6%~39.2%和9.2%~50.6%;花生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出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8.8%~35.5%、2.8%~16.2%、1.7%~5.6%和4.1%~30.1%。不同灌溉方式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DI>SI>TI,与TI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7.9%、19.8%和17.9%,SI处理分别提高10.1%、15.1%和10.1%。综上所述,在设置研究条件下,滴灌为小麦-花生周年最佳增产增效灌溉方式,其次为喷灌,两者均可以实现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目标。
- 高翠民田媛田媛何方何方张运红韩伟锋杨永辉
- 关键词:灌溉方式水分利用效率
- 利用经济灌溉定额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 本文对大田取得的产量与耗水量资料进行经济分析,求得作物产量与耗水量关系,提出了利用这一关系确定经济灌溉定额的方法,进而求得获得最大效益时作物的最优种植布局,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 韩伟锋武继承杨占平何方
- 关键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经济灌溉定额
- 文献传递
- 测墒补灌与氮肥运筹对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为探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水分条件的响应,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通许县开展了壤质潮土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分蘖-返青期(11月15日-2月15日)耗水比例较低,其中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处理矮抗58高于周麦18,轻度胁迫处理则低于周麦18;返青-抽穗期(2月15日-4月15日)耗水明显增加,矮抗58高于周麦18;抽穗-成熟期(4月15日-6月10日)品种间差别较小。矮抗58总体耗水量较周麦18略高,轻度胁迫有利于降低耗水量,其中矮抗58轻度胁迫处理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耗水量减少18.89~104.45 mm,周麦18则减少10.57~53.22 mm,但周麦18拔节+灌浆和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两处理分别增加11.26,30.45 mm。矮抗58的水分利用效率,除了重度胁迫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处理和充分灌溉不追肥处理外,均高于周麦18,重度胁迫时提高0.49~3.08 kg/(mm·hm^2),充分灌溉时提高0.23~2.82 kg/(mm·hm^2),轻度胁迫时提高1.26~3.27kg/(mm·hm^2)。矮抗58以扬花-灌浆1次追肥和拔节期+灌浆期2次追肥效果较好;周麦18则以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和返青-拔节1次追肥效果较好。说明不同小麦品种间控水时间和施肥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潘晓莹韩伟锋
- 关键词:小麦氮肥运筹水分利用
- 不同耕作保墒措施下施氮量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普通耕作、深松、秸秆覆盖、保水剂与氮肥(0、120、240 kg/hm^2N)相结合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找出潮土区小麦高产的合理保墒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总体上氮肥用量适中时,小麦全生育期的总耗水量较大,而不施氮肥和氮肥用量较大时,小麦耗水量较低,其中以秸秆覆盖处理最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总体上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各处理以处理6(深松+120 kg/hm^2N)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以处理10(深松+240 kg/hm^2N)和处理11(秸秆覆盖+240 kg/hm^2N)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各保墒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小麦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处理6最高,较对照(普通耕作)提高30.5%,其次为处理8(保水剂+120 kg/hm^2N),两者差异不显著,之后为处理7(秸秆覆盖+120 kg/hm^2N)、处理10、处理11;但水分生产效率以处理11最高,较对照提高50.4%,其次为处理10、处理8,三者差异显著。
- 杨永辉武继承潘晓莹张洁梅何方张玉亭王喆王越韩伟锋
- 关键词:小麦保墒措施光合特征水分利用
- 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潮土氨挥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基于潮土区不同灌溉方式实施4年田间定位试验基础上,探讨灌溉方式对潮土氨挥发和小麦产量的影响。采用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水肥一体化(DI)3种灌溉方式,以不施肥、灌水处理为对照(CK),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1)小麦基肥和追肥期不同灌溉方式各处理氨挥发速率峰值分别出现在施肥后的第3 d和第1 d,氨挥发排放速率较高时期内(施肥后前4 d)DI处理氨挥发速率显著低于TI处理。(2)不同灌溉方式各处理氨挥发总量、氨挥发损失率、氨排放系数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均以TI最高,分别为3.61 kg/hm^(2)、1.72%、1.07%和0.63 kg/t,以DI处理最低,分别为2.98 kg/hm^(2)、1.42%、0.77%和0.43 kg/t,其较TI处理分别降低17.6%、17.6%、28.2%和30.7%。(3)灌溉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较CK增产32.0%~51.7%,其中以DI处理产量最高,达到6.85 t/hm^(2),较CK、TI和SI处理分别增产57.1%、19.0%和10.7%。(4)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肥和追肥期土壤含水量、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平均风速仅与追肥期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滴灌水肥一体化是提高小麦产量同时减少农田氨挥发损失的最佳灌溉方式。
- 高翠民王小非党静何方何方张运红杨永辉武继承
- 关键词:小麦潮土氨挥发
- 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对砂质潮土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提高砂质潮土水肥利用率,在通许县开展了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期灌溉和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小麦产量增产2.10%-24.67%,其中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比一次灌溉提高3.02%-7.55%,以灌水量1500m^3/hm^2分2次灌溉增产效果最好。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的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比一次灌溉提高0.15-0.38kg/m^3。小麦-玉米复合产量比对照提高4.40%-24.50%,以750+750m^3/hm^2灌水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l200m^3灌水量分次灌溉下产量比一次灌溉提高2.58%-7.89%,小麦-玉米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l.65kg/(mm·hm^2)。因此,砂质潮土区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600m^3/hm^2为宜。
-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李学军何方韩伟锋
- 关键词:砂质潮土小麦水分利用率
- 利用经济灌溉定额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 对大田取得的产量与耗水量资料进行经济分析,求得作物产量与耗水量关系,提出了利用这一关系确定经济灌溉定额的方法,进而求得获得最大效益时作物的最优种植布局,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 韩伟锋武继承杨占平何方
- 关键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经济灌溉定额
- 文献传递